所以人生必定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等於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了枴杖,可幫助我們跋涉崇山峻嶺;信仰又好像是生命的慈航,可幫助我們由淒苦的此岸,航向安樂的彼岸。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十二、擴大無邊的眼界
一般人的眼光都很短視,尤其是現代的青年們,不但患近視眼的很多,更嚴重的是患了心眼的近視者更多。常常是看見了自己,就不能看見別人;看見了前面,就不能看見後面;看見了現在,就不能看見未來。
那麼,如何擴大我們的心胸,放寬我們的眼界呢?在此舉幾個例子作為參考:
釋迦牟尼佛曾至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回到僧團時,弟子們爭先恐後的去迎接,其中有一位神通第一的蓮華色比丘尼,第一個到達佛陀面前,恭敬的說:「佛陀,弟子蓮華色第一個來迎接您了!」
佛陀卻說:「正在打坐思惟空性的須菩提,才是第一個來迎接我的人。」
佛陀接著又說:「能見到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見到佛陀。你只是見到佛陀的色身,而須菩提此刻見到的是佛陀的法身;見到法身,就如同見到佛,所以須菩提是第一個迎接我的人。」
我也常告訴佛光山的弟子,能認識我星雲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最重要的是,能真正體會我創建佛光山的風格、宗旨、目標,那才是真正的認識我。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位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一次聽聞佛陀說法,說到「如來說法,出廣長舌相,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時,心中有所疑問,於是以神通力,飛行至東方世自在王如來的佛國,想試試是否可以聽到佛陀說法的音聲。那時,世自在王如來正在說法,目犍連剛走進去,就被一位弟子伸手將他拈了起來,說:「哪來這麼一條黑頭蟲?」世自在王如來趕緊喝止了那位弟子,說:「那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連,為了想證實如來說法的音聲是否遍滿大千世界而來的。」接著便訓斥目犍連:「目犍連,你只是個小乘人,怎能以你的心力來測知諸佛如來廣大的境界呢?」其實,就以我們所知的電台廣播,其音波就能到處宣流,更何況是如來說法呢?
有位讀台大歷史系的學生,他非常愛好爬山,他說:「每次登上高山,在那巍巍的高山頂上,放眼一看,海闊天空,頓時就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因而也就學得更加謙虛,更加放寬自己的心量。可是一下山,回到家裡,即刻就感到苦惱。
我的父母親都是台大的教授,卻常和鄰居吵架,吵的也只不過是:『你家的樹葉怎麼落在我家的院子裡?你家的髒水怎麼流經我們的水溝?』……」
像這樣,當了教授,應該是很有學問、涵養,但有時候,世俗的分別知識,反而為我們帶來更自私、更狹隘的人生,使得我們愈來愈會計較,也愈來愈鑽向牛角尖裡去了。唯有佛法,能使人生的境界擴大。佛法如大海,佛法如高山,所以無論是上了佛法的高山,或是下了佛法的深海,都能拓寬我們的眼界、擴大我們的胸襟。孔老夫子曾說:「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了佛法的高山,就會發覺,世間事有何值得費心斤斤計較的呢?
十三、信仰三寶的崇高
國父說:「信仰就是力量。」所以人生必定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等於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了枴杖,可幫助我們跋涉崇山峻嶺;信仰又好像是生命的慈航,可幫助我們由淒苦的此岸,航向安樂的彼岸。
在信仰中,邪信是最不好的,等於以一盲引眾盲,不但無法到達目的地,還會因而迷失方向。不信比邪信好,迷信比不信好,正信比迷信好。有些老公公、老婆婆,手裡拿了一炷香,朝神像前一跪,嘴裡就是喃喃不停,雖然有人說他們迷信,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因此而有了依止處,而對生命展現出希望。當然,最好的還是正信。
如何擁有正信?即我們要信仰三寶的崇高及信仰自我的價值。我們常慨嘆佛世距今已遠,所謂「去聖時遙」,但是別忘了還有三寶的力量,時時在加被我們。三寶是佛、法、僧:
佛,如光。光有溫暖、照耀、庇護的作用。佛也和光一樣,佛陀的慈悲之光,溫暖我們;佛陀的智慧之光,照耀我們;佛陀的福德之光,庇護我們。
法,如水。水有灌溉、洗滌、成長的作用。法也和水一樣,法水能灌溉潤澤禾苗;法水能洗滌袪除一切汙穢;法水能成長滋潤花木萬物。
僧,如風。風有吹拂、流通、清涼的作用。僧也和風一樣,僧寶的德風,可以吹拂眾生;僧寶的德風,可以流通社會,僧寶的德風,可以清涼眾生。
佛、法、僧,三寶的重要,好比陽光、雨水、空氣(風),看來都很平常,實則缺一不可。「日光空氣水,人生三件寶;佛法僧三者,出世之三寶」,無此則精神慧命難以成長,無此則心靈世界無以昇華。
十四、信仰自我的價值
信仰偉大崇高的三寶雖然重要,但還不及信仰自己重要。如果問:「佛是誰?」「三寶是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都是三寶。此即「自性三寶」。
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曾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指的也就是自性三寶。
希望青年學子能從佛學夏令營中,開拓自己的智慧領域,尋求自己心靈的主人,尋找安頓生命的世界,昇華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煩惱,莊嚴自己的世界,並從中探索生命的能源,探索內心的寶藏,追尋宇宙的真理,追尋大我的人生,擴大無限的心胸,擴大無邊的眼界,信仰三寶的崇高,信仰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