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302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51 佛教與文學──與文學家白先勇先生對談 61

星雲大師 |2020.12.08
2014觀看次
字級
2005年12月26日大師與白先勇先生對談「佛教與文學」。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51

佛教與文學──與文學家白先勇先生對談 61

時間:2005年12月26日
地點:佛光山台北道場如來殿

王力行女士: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阿彌陀佛!今天非常高興天下文化出版公司能邀請到星雲大師及白先勇老師,一起來談一個大家都非常有興趣的話題。前些時候,大師打電話給我,提到原先訂定的主題「文化與佛教」,題目太大了,能不能縮小?並提到他要談一談白先生的《牡丹亭》。今天白老師也跟我說,其實他想要在這裡多請教星雲大師。所以,今天這個聚會,我們就用很輕鬆的方式來進行,相信這一個半鐘頭的對談,大家一定收穫很多。
活動開始前,大師向白老師說:「我聽崑曲的時間肯定比你早。」我們就請大師談一談,您在什麼機緣下第一次看崑曲?
大師:主持人王力行小姐、各位嘉賓,大家好!與白先勇先生對談,我不是他的對手,只能搶先說我看崑曲的時間比他早。我沒讀過小學,也沒見過學校,但是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中國抗戰勝利不久,正在推動民間的國民教育,當時我有機會以二十一歲的年齡擔任國民小學校長。江蘇省宜興縣的一位局長大概是從旁得知我是從南京回到宜興,南京當時又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所以就要我去做校長。我說:「我不行啊!」他說:「不要客氣了!我會把派令寄給你。」也因為這樣的關係,認識了這位局長。
有一天他約我到溧陽市戴埠鎮的一個戲院裡看戲。我從來沒有看過戲,說實在,那崑曲的調我聽不懂,只知道台上的演出者,裝扮得很漂亮,音聲也很美妙。偶爾聽懂幾句文詞,覺得頗具文學之美。剛才跟白老師提到看崑曲的時間我比他早,再算一算,我是民國三十六年看的,所以還是白先生比較早,他小時候還沒到台灣前就看了。
講到戲劇,白先生推動青春版《牡丹亭》、《遊園驚夢》,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各個名校巡迴演出五十幾場,好幾萬人觀賞。讓曾經一度在中國是戲劇之祖的崑曲,從漸漸衰微中,再度發揚光大,讓文化不但有了傳承,甚至再給予發揚,這是很了不起、很偉大的事情。
談到文學,白先生文學著作等身,從他過去編《現代文學》刊物時,我就是讀者;我感到佛學入門很難,透過文學進而深入佛學比較容易。所以,我一直覺得能有文學的表達、佛學或哲學的內涵,寫文章或者做什麼都比較能內外兼顧。
說實在,今天我是不敢跟白先生談的;我平常沒講過這許多客氣話,實在是自己要自知啊!我文學不如你、戲曲不如你,是來跟你學習的,我不應該多講,我們請白先生講。
王力行女士:好的。白老師,剛才大師提到崑曲、文學,您在九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崑曲。
白先勇先生:主持人、星雲大師、各位來賓,今天我的確是來向大師討教的。我在文學的領域裡雖然已經幾十年,但是在我看來,我最喜歡的幾本書、幾本小說都與宗教有關。例如我小時候看的《西遊記》、《紅樓夢》,乃至我看湯顯祖的戲劇,他的境界也到了宗教的境界。剛才大師說他一開始是對文學先感興趣,而我自己對佛學卻是非常淺見。不過,我之所以敬佛,想是與文學有關係。
第一次接觸佛教是小時候看《西遊記》連環圖,觀音大士用楊柳枝沾了甘露水,一灑,人參果都活了過來。在當時,我覺得這實在不得了,人參果起死回生的印象久久烙印在我的腦海裡;也因為這樣子,我一生中最尊敬的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所以,我想《西遊記》可能是啟蒙我與宗教、佛學結緣的一本文學作品。
後來看《紅樓夢》,又更進一層了。看到寶玉出家,身披紅色袈裟離開,又是白茫茫一片雪地的那一幕,給我一種似悲似喜的心境;一方面心裡頭有一種悲情,卻又因為那一片雪地淨化了我的悲情。這種心情,我覺得已經超越了文學本身,並且到達了宗教情懷的時候,也是我最感動的時候。
我覺得文學研究的是人生,但是對人生可能不會有答案;文學只是描述人生的過程,而人生最後的答案,恐怕是宗教才會給予指示。所以,我想請問大師:最偉大的文學是不是到最後都會達到宗教的情境?像《紅樓夢》、《西遊記》這類不朽、能打動人心的文學作品。
大師:佛教是追求真善美的宗教,淨土、極樂是理想中的世界,但是要到達這種境界,要先解決苦、空、無常的現實問題,才能轉苦為樂、轉迷為悟、轉邪為正;還是要經歷一番挫折才能到達的。
至於中國的小說呢?例如剛才白先生提到的《西遊記》,唐三藏到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情節與《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類似。孫悟空代表人的心,人的心上天下地,一天裡天堂、地獄不知來回多少次;心的活動力很大,甚至可以降魔。《西遊記》是一部多采多姿、老少咸宜的文學作品,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因此它把佛教帶入到民間裡。
再說到《紅樓夢》。《紅樓夢》描寫的是現實人間男男女女的情愛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青春美貌、榮華富貴都沒有了,成為一場空,這就如佛教所說的「無常」。在我們看來,《紅樓夢》有禪意、有信仰,所以現在有不少學者研究《紅樓夢》,被稱為「紅學專家」,多半的研究也都牽涉到佛教、佛學和禪學。
白先生剛才提到觀世音菩薩,關於觀世音菩薩的戲劇有很多,如《觀音得道》,或稱《大香山》,過去在民間也是耳熟能詳的戲劇。過去佛教也經常利用文學宣揚佛法,稱作「俗講」,又好比佛教的《大寶積經》,影響了如《儒林外史》式的小說;很多佛經裡獎善罰惡的因果故事,也都成為小說家的題材,不過,能流行、價值高的,所謂「才子書」,當然只有幾本了。現在白先生有很多著作,如《寂寞的十七歲》、《孽子》,這許多精采的小說,我想將來也是才子書,會慢慢地流傳下去。
王力行女士:大師顯然看了白老師很多小說。我們都知道白老師最近兩年花了很多時間推廣崑曲,為什麼您覺得崑曲在中國文學或者戲劇上是那麼重要,那麼具有代表性?可以與我們分享崑曲給您帶來的衝擊嗎?(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