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光 循佛陀足跡 找生命價值 文/竹山 |2020.11.14 語音朗讀 58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虔心禮佛,感受佛陀慈暉加被。圖/李叢光提供 鹿野苑,初轉法輪塔。圖/李叢光提供 印度法師羅睺羅在五比丘迎佛塔帶領禪修。圖/李叢光提供 在衹樹給孤獨園憶念佛說金剛經。圖/李叢光提供 文/竹山國內有不少旅遊業者,號召遊客前往印度朝聖,大多包裝為觀光行程,但也有人發願即便不賺錢,也要以弟子追隨佛陀足跡為出發點,幫助更多有緣人認識釋迦牟尼佛,找到生命的道路及感動的光芒……畢業於政大廣電系的李叢光,幼稚園大班時,父母便離異了,但因為沐浴在母親、阿姨、姨丈的關愛中,他不但沒有感受「單親」的缺憾,反而因「三親」的疼愛,童年生活幸福而美滿。興許是童年接收到滿滿的照顧與愛,使李叢光成為一個任勞無怨,樂於為他人服務奉獻的人。大學畢業後他投身旅遊業,十多年前曾是西藏國旅總代理,同時以佛教4大名山、絲路和歐洲線為業務主線,當時的他,壓根沒有想過要帶辛苦的印度團。另類領隊的身教啟發因緣際會認識了發願帶108次印度朝聖團的魏二郎老師,李叢光的人生徹底翻轉。親見魏老師從不應酬、重視學習與家庭生活的態度,全程配備廚師料理素食,顛覆了他對「領隊」這個職業的看法,才領悟到從事旅遊服務,除了口才與人脈,還需要充實專業素養,並提升人品和德行。為了跟魏老師學習,他自費參加印度朝聖團。行程的前5天,一切很美好,他盡心盡力,主動協助服務團員,深得魏二郎老師賞識,邀約他日後一起帶團前往印度朝聖,他豪不猶豫答應了。從糊口工作到使命感沒想到,從離開菩提迦耶的第6天開始,接下來的13天,他只要上車就肚子痛,下車就拉肚子,這個症狀直到佛陀聖地才消停。後來他回想:水土不服是真的,但或許,佛陀也不想影響他為團員服務吧。這種痛苦的經驗,讓他心中暗想,往後再也不去印度了。可是回國後不久,魏老師就打電話問他是否下次同行,因為曾經承諾過,李叢光不便拒絕,於是開啟了帶領印度朝聖團的生涯。從那時起,李叢光擔任印度朝聖團領隊,至今已超過13年。他坦承,前8年,對他而言,這只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有錢人,甚至上市上櫃公司老闆,要忍受印度這麼差的吃住條件及顛簸磨難,千里迢迢地花錢受罪;又為什麼有些經濟不好的人,省吃儉用積攢了很多年,就為了一嘗夙願到印度朝聖?他透過和團員聊天找答案,聽了非常多人的生命故事,也見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甚至常有團員跟他說:「你真的很有福報。」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信佛。翻轉契機由家變開始直到5年多前,他帶領印順導師創辦的福嚴佛學院畢業生,前往印度朝聖前夕,家庭突生劇變,衝擊令他無法理解且痛苦不堪,幾乎想要輕生。所幸帶團過程中,福嚴佛學院畢業生陪伴並拉住了他。團中一位有晢法師,後來更助他創立專辦朝聖行程的「菩提邦」。此後帶領45團前往印度朝聖,過程所受到的佛法薰習,讓李叢光逐漸站了起來。「為了多了解朝聖者,我也跟著誦經,還到團員親近的各地寺院、宮廟拜拜,時常請益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禪寺……的法師與信徒。」李叢光說,朝聖團中不乏會算命卜卦,乃至於通靈者,這些人,都被他視為「善知識」,因為大家都一心向善,也助他走出生命幽谷。家變後,他開始每天至少在戶外經行兩小時,誦《地藏經》兩部,同時學習禪修。「我選《地藏經》唱誦,是因為在搜尋引擎輸入『如何面對婚姻痛苦』與『佛法』,跳出來的總是《地藏經》。」這對當時家庭破碎、生命苦痛的李叢光來說,猶如攀住浮木。經行誦經實證好氣場自認不迷信且注重邏輯性的李叢光說,《地藏經》明明白白提到讀誦的28種利益,功能性及操作方法都很清楚,誦時冷靜清涼,事後一切明白。他更發現,過去搭公車,再擠身邊空位都沒人想坐,但當他誦滿100部《地藏經》後,即便滿車空位,後來上車的人,也立刻選擇坐在他身旁,甚至陌生路人也常會點頭和他打招呼。「我相信這就是經中所謂的『人見欽敬』。」「佛法是實用的!」許多體驗讓李叢光明白,自己的親身實證,不但救了自己,也見證佛法能完全落實在生活中。他也思維法義,如因緣法、三世因果與空性,常觀察緣起,從因下手,透過持戒、布施、懺悔、廣結善緣,在一年之內就讓自己從原本的一無所有,成為印度朝聖新品牌。「每一次朝聖,都是以啟發菩提心為目標的佛事,是一趟重新認識佛陀的感恩之旅,是以成佛之道為前提的佛法課。」一切事從大願起4年多前,從馬來西亞來台灣求學的有晢法師,在聆聽李叢光低訴婚姻觸礁的慘烈心情,淡淡開示他:「只做對別人好的事,不做對自己好的事。」一個領悟,李叢光決定不談生意,單純邀請法師領團,讓朝聖之旅更純粹的回歸佛教信仰。考慮了3天,法師同意了,卻也很直白提點:「小光呀,你帶團的方式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應該要讓朝聖者能夠更加貼近佛陀……」法師依《佛陀傳》著手設計活動教案,讓朝聖者與佛陀及佛法產生更密切連結,並將佛法回饋到每個人的生命裡。他們採用的方法很多元,不同群眾各自選擇契合其根機的方法,可以是禪修、靜坐,可以是佛曲、音樂陪伴下敘述佛陀事跡。在法師引領下,李叢光看到、學到不同的朝聖模式。創辦以來,許多法友回來後都很有感悟。過程中,大家法喜充滿的在紙摺的愛心上,寫上自己關愛的人,做成愛心牌位;用各種顏色粉筆灰,來畫沙畫;浴佛感念佛陀的誕生……每一次朝聖都是新的學習與體驗,也都能啟發朝聖者的感恩心、恭敬心與菩提心。有趣的是,團隊行銷總監許家汝,是位20多歲的基督徒。工作與信仰的落差,一開始相當困擾她。但是在親身帶團去朝聖後,她愈來愈感恩,也激發出熱情,體認自己的工作是在幫助人完成夢想,而這分心,是超越宗教的。「團員們過去的生命,我無緣參與,但卻有幸成為幫助他們完成朝聖夢想的人……」讓許家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是,某位團員因簽證名字出了問題,許家汝早上8點多接到通知,立刻準備護照,克服萬難處理印度簽證更名。錯過班機後,又想辦法找票由泰國轉機至印度,終於順利在印度鹿野苑與其他團員會合,當下,他們緊緊擁抱喜極而泣。《華嚴經》上云:「一切佛事從大願起」。2019年底,李叢光帶15位法師、65位居士等四眾弟子,在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以一人一卷的方式恭誦一部《華嚴經》。天空突降滂沱大雨,朗朗誦經聲與雨聲和合為一,法音加上法喜,感動了正覺大塔住持,邀請漢傳佛教行者,擇日在正覺大塔舉辦首屆華嚴法會。這場法會後來雖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延宕,卻促成了佛教僧團在台灣環島舉辦7處9會華嚴經祈福法會,李叢光也用15天圓滿《華嚴經》誦讀。 前一篇文章 童寫信「4代住漏水鐵皮屋」 溫暖小站義工幫修房 下一篇文章 影/19歲被耕耘機截走右腿 他做街賣也順手「夾」垃圾 熱門新聞 01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2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⑭2025.08.1705飛天小龍蝦 不是蜂鳥 是天蛾2025.08.1706新竹.五峰 原鄉祕境湧風雲 矮靈夜祭傳古韻2025.08.1807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2025.08.1608普中好苗子校友獻卡片 感謝星雲大師裁培2025.08.18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⑬2025.08.1610增電網韌性 啟動電纜地下化規畫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 作者其他文章宋少卿 防疫中也要散播笑聲 李讓 善用口琴傳達理念吳文輝、楊素秋 守護孩子回家蕭文乾 致力英語教改的行者李翊菱堅持理想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