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

文/吳秀麗 |2025.07.12
46觀看次
字級
鄭麗貞經常在各式活動中擔任知賓。 圖/鄭麗貞提供
鄭麗貞在佛陀紀念館浴佛節時當義工。 圖/鄭麗貞提供

文/吳秀麗

延續上周佛光山義工系列報導,本周再介紹兩位資深義工師姐,彰顯星雲大師所言:真正撐起半邊天的是女人,她們只要以自己平日就已具足的家務能力、所學專長,投入佛教事業中,就能發揮滴水穿石的力量,不但利益眾生、成就他人,自己更是開心自在、法喜充滿……



鄭麗貞受過「張老師」專業訓練,校護的職場身分,和她天生喜歡主持正義、好打抱不平的性格,讓她在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解嚴後台灣社會,持續32年從高雄市領軍到立法院為校護爭取尊嚴與權益。

2001年同修意外往生後,經法師接引,鄭麗貞先進佛光山勝鬘書院深入經藏,後開始當義工,深深體悟大師所說「人間佛教修行盡藏日常生活中」的意涵。

對法師美德刮目相看

只要有時間,鄭麗貞常會整個月掛單山上當義工,偶爾會看到法師們因忙碌而意見相左,在某次衝突事件後,她幫其中一位法師刮痧,只見肩頸烏黑一片,讓她一時情緒激動落淚。

別人誤以為她是憶起先夫而傷心,但衝突對方的法師卻悄然而至,心有所感問她:「是因為看到我跟人衝突而傷心難過嗎?」看到她點頭,這位法師當下就誓言:「請你原諒,我脾氣不好又太急躁了,以後我會注意控制我的壞脾氣。」這種對佛法真義的修行實踐,讓她想起大師《迷悟之間》「認錯的美德」,從此更對佛光山法師刮目相看。

2002年5月,一位居士就讀醫科的女兒車禍往生,他將女兒骨灰奉安萬壽園後,就天天到塔位前誦經。有法師認為,這位50歲居士如此的深陷喪女失落中,需要有因緣助其轉變,而鄭麗貞受過專業輔導訓練,就被法師找去開導他。

善用專業勸慰喪親者

鄭麗貞說,從過去協談經驗中,老年喪子與中年喪偶的傷心型態與程度不同。尤其兒女在年華正盛時往生,父母失去期待與依賴,生命頓失意義,彷彿「人生熄燈」了。

於是,她找來一位兒子死於心臟開刀手術檯上,及一位先生車禍往生的朋友們與她同行,與這位居士夫妻見面,藉「同是天涯傷心人」的同理觀,「共感」親人往生的傷痛以及如何面對的態度,最後這位居士成為佛光山接駁車司機和佛光緣美術館義工,目前還持續中,並在佛光山受三皈五戒,開啟了學佛的因緣。

批判性強的鄭麗貞,看世界的視角與一般人不同。在上述兩件事裡,鄭麗貞對法師有細微的觀察。她認為,法師能感知並邀請同樣喪親背景的她去協助其他人,其實就是在實踐「同事攝」。所以佛門義工的觀念、眼界乃至各種專業的社會背景,加上法師的媒介與引領,可助人更深、更廣,也更見義工本身的修行力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