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菱堅持理想勇敢追夢 文/竹山 |2019.12.07 語音下載 66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翊菱樂在教學也樂在學習。圖/李翊菱提供 圖/李翊菱提供與夫婿張弘弢伉儷情深。圖/李翊菱提供 兒童心理藝術營隊,帶小朋友樂山樂水。圖/李翊菱提供學生到李翊菱家,她以導讀文學的方式帶 領他們,走入生命哲學的探索世界。圖/李翊菱提供 文/竹山 總是頂著一頭有型短髮的李翊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擁有陽光般爽朗的笑容,常保稚子之心,以開放的心去傾聽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的故事。她不以親子教養專家自居,反而坦言自己一開始當父母,也曾用錯誤的方式對待孩子,經過不斷的自我反省,從做中學、錯中學,才走到如今和孩子心靈相通的幸福境界。 不再複製錯誤經驗 「父母要給孩子愛的感覺,要陪伴子女好好成長。」雖然社會環境從工商社會進入資訊社會,時間轉速不斷加快,父母和孩子也愈來愈忙,但李翊菱常利用無數大小演講,提醒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不疾不徐,互相陪伴一段美好的親子時光。 「我寫過一本書《做到的爸媽請舉手》,其實是一本充滿自省的書。因為在兒子小的時候,我曾打過他,結果和自己感情親密的弟弟竟然提醒說:『姊,你打孩子的樣子好像媽媽喔!』當下,我突然驚醒,原來自己一直在複製兒時不愉快的經驗。」李翊菱說,大多數人都沒有學過如何當父母,所以一開始教養孩子,做不好是很自然的事。 之後,她又寫了《晚上八點鐘,你和孩子在做什麼?》一書,要父母捫心自問: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無法兼顧家庭」的理由是不是藉口?應如何重新思考、選擇,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人一定要有勇氣突破,放棄一些生命中次要的東西,才能有無憾的人生。」 艱辛童年幸遇貴人 由於李翊菱畢業於台灣藝術學院,後來更遠赴奧地利Bad Goisern音樂學院攻讀教育碩士,很多人以為她家庭富裕,其實她成長於傳統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對子女教導嚴厲,身為長女的她,常需肩負起家中的大小工作,甚至從小小年紀一直到高中,放學後都要和大弟到處收集餿水,給家中飼養的六條大豬吃。 小學五年級時,媽媽帶著她這個小幫手到一位校長家裡幫傭。沒有學過鋼琴的她,一看見客廳裡的鋼琴,忍不住掀啟琴蓋自彈自唱。校長夫人李惠珠老師發現她有天分,願意免費教她,卻提出一個要求:「我可以教妳鋼琴,但是每個星期天,妳要幫老師擦地板。」 以打掃換取學琴的機會,讓李翊菱學會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處世哲學,直到今天,她仍十分感激當時拉她一把的李惠珠老師,而李老師的生活哲學與居家美學,也深深影響李翊菱的一生。 追夢圓夢永不嫌遲 「星期天是我最開心的日子,老師陪我彈琴、打掃,接著就把臥室和客廳間的和式隔門拉開,讓陽光灑落榻榻米,我們兩人躺在地板上談心,她告訴我小時候如何為自己爭取讀書的機會,我也暫時忘了生活的愁苦,好難忘呀。」 辛苦的成長過程,培養出李翊菱「堅持理想,勇敢追夢」的性格,讓她在後來的生命發展中,多次築夢成功。「高中剛畢業時,我曾到廣播電台應徵,結果因為考題要我用台語念新聞稿,我不得不知難而退,但經過二十多年後,我終於圓夢了。」 原來,李翊菱婚後旅居美國,後來另一半應聘到她成長的新竹工作,有一天她開車送先生上班時,看到一家原住民電台正在徵人,回程路上便專程拜訪毛遂自薦:「我是學音樂的,我可以幫你們製作音樂節目,不要錢,請給我機會。」最後終於追夢成功,成為古典音樂節目製作主持人,不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也得以廣邀各界名人到風城,為新竹注入文化的活水。 觀音庇佑安心自在 如今定居竹北的她,將會客室布置得古意中透著新潮與朝氣,觀世音菩薩安立在最裡面,「菩薩在裡面看著、守護著這個家,我很安心。」她說。小小的陽台上種著許多植物,包括一棵大樹,因為李翊菱喜歡熱帶雨林的感覺。會客室窗外則是一大片稻田與藍天,她在這裡吃早餐、寫作、沉思、喝咖啡、招待好友,甚至也當成課堂。 一群選修「拜訪作家的家」的青少年來到家裡,她以導讀文學的方式帶領他們分享自己家族或長輩的故事,引導他們了解如何尋找生命信念與社會責任。她也告訴這些青少年,她如何感謝父母給予的童年貧窮經驗,讓她鍛鍊出手腦敏捷有整合能力,有做事的計畫能力,以及可以成為說故事的人。 回視人生,李翊菱坦言:「原生家庭是我生活修行的道場,讓我記憶並知道人間之苦是什麼。」正因為如此,他刻意挑選一位個性好、具幽默感、有禮貌、能欣賞並支持她的另一半,兩人婚後在台美兩地輪流居住,先生張弘弢不但知書達禮、事業有成,而且永遠支持李翊菱把幫助孩子當成終生志業。「我先生不僅經濟上不讓我擔心,還從不遠庖廚。這對於覺得待在廚房是浪費生命的我來說,真是最完美的互補。」 為了教育 學習永不止息 高中時為了學英語,李翊菱加入摩門教,因為會彈鋼琴,很受教會重視,但當牧師特地為她敘說舊約創世紀篇章時,她直白地跟牧師說:「這是神話,我不相信。」李翊菱認為,神的教誨既然是友善、尊重、愛,為什麼某些教會裡的人還是會嫉妒、罵人,充滿權力與欲望?於是她選擇離開教會,不願被不理性的儀式制約著。 高中畢業後她考上國立藝專夜間部音樂系,半工半讀畢業後在高中任教。「我教音樂像在教國文,很受學生喜愛。」她把〈涼州詞〉、〈紅豆詞〉、〈教我如何不想她〉都納入教材,還讓學生分組探討,組別包括:流行音樂、爵士樂、古典音樂、聲樂……學生都讀得不亦悅乎。 因為覺得不能一輩子教音樂,任教多年後,30出頭的李翊菱出國深造,主修藝術教育,為自己的教學生涯開啟更廣的面向,爾後她更研究大、小腦發展,皮紋與大腦顯學,投身親職教育,幫助感統失調及情緒障礙的孩子。旅美返台後,更師事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學習經典文學中的人生智慧,深得傅佩榮教授信賴並委為「經紀人」。 2000年,演講多年的李翊菱,在新竹成立「愛智藝文」公司,希望幫助當地家長成長,但空有滿腔理想,卻沒有經驗,第一場講座竟只來了7位家長,每位收200元,而付給講師的費用就要一萬元。再加上當時台北、新竹各請一位助理,一年就燒掉上百萬元。「想要對社會奉獻,需要勇氣及口袋夠深或金主支持。」幸好李翊菱勇氣、背後支持者兩者兼具,還有一項她自己認為成功的條件:堅持,因此讓愛智逐漸在新竹等縣市打響名號。 她也想方設法改弦更張。2001年首創兒童心理藝術夏令營、冬令營,自己設計課程及DM,畫海報,開記者會,找場地,找資源,將心理學、心靈探索放入藝術營隊,用音樂與童話故事啟發孩子內在能力,讓孩子根據上課心得寫故事,探索自己心理的變化並演出。 活動所需的編劇、演出道具都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做。她希望文化美育在孩子的生活裡生根,培養出性格溫柔敦厚的孩子。營隊結束後,接到許多家長的感謝電話,說孩子與弟妹相處的態度變好,也開始主動參與家中事務,甚至可以相互溝通討論。 再者,因為夫婿應聘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公司服務,她看到企業家、大老闆、科技人,對於經營理念、管理學的強烈需求與渴望,於是禮請傅佩榮教授開了一系列古經典課程,如:老子、莊子、易經……叫好又叫座,讓企業家、科技人有機會沐浴在人文素養的氛圍中。 「愛智藝文」經營10多年後,李翊菱的生命教育理念逐漸推展開來,至今坊間許多營隊課程仍有她發想的創意在其中,不少電視台也請她主持節目與當特別來賓,出版社請他寫書傳達教養觀念,還獲邀擔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並至中國各大城市宣講食物和腦部發展的密切關係。因此她結束公司階段性任務,從此藉由寫作、演講,架起生命教育理念的溝通橋梁。 前一篇文章 蘇寧生 無縫接軌快意老年 下一篇文章 林家羽為愛情和婚姻造新命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於太魯閣事故現場 舉辦三時繫念超渡法會2021.04.1602星雲大師 管理情緒和脾氣2021.04.1203好滿足! 人氣素食迴轉火鍋 異國風料理吃到飽2021.04.1604輻射水 57天毀半個太平洋2021.04.1405【遨遊藝事】 高雄逍遙園與大谷光瑞(上)2021.04.1406喜歡吃豆腐 6款豆腐熱量排行曝光2021.04.1407一生以愛陪伴2021.04.1108今年第一季 死亡較出生多1.2萬人2021.04.1009出生率大降 經濟拉警報2021.04.1410懷孕3周又懷孕 39歲媽生大小雙胞胎2021.04.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楊萬利鳴個喇叭 讓異鄉人成同鄉人 台南妹仔周佳穎 拍片教年輕人說台語養一隻貓吧 黃思瑜 為浪貓找到幸福的家 作者其他文章李讓 善用口琴傳達理念李叢光 循佛陀足跡 找生命價值吳文輝、楊素秋 守護孩子回家蕭文乾 致力英語教改的行者靳鐵章 悠遊音樂影像 堅持創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