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

陳玲芳  |2025.08.16
76觀看次
字級
在史瓦帝尼的義診照片。圖/天下文化提供
2020年,北醫大集結醫學大學與附屬醫院資源,組成防疫醫護專家團赴史瓦帝尼國協助抗疫,是疫情期間唯一成功出國的防疫專家團。圖/天下文化提供
萬芳醫院安排索馬利蘭醫事人員來訪,了解台灣醫療資源與設備,協助提升當地醫療品質。圖/天下文化提供
目前在雙和醫院實習,4位來自馬紹爾群島的外科住院醫師聯袂出席新書發表會,Dr.Cody(左一)更現場分享期間收穫。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台北醫學大學(北醫大)在國際醫療援助領域深耕逾20年,將醫學教育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從非洲到太平洋島國,改變無數生命,打造永續醫療體系,並透過人道關懷,強化台灣的國際外交。

北醫大自二○○三年起投入國際醫療援助,透過將醫療服務融入教育,培養兼具專業與人文精神的醫護人才。日前,北醫大與天下文化共同舉辦《這樣愛,給世界更多可能》新書分享會,外交部政務次長陳明祺、北醫大校長吳麥斯、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等貴賓,與馬紹爾群島醫師、北醫大校友等齊聚,見證北醫大國際醫療的新篇章。

陳明祺次長讚揚北醫大的努力代表台灣對外援助的珍貴紀錄,強調其從臨時救援轉向系統性、永續解決方案,透過智慧醫療與友邦合作,響應榮邦計畫,展現台灣價值外交。校長吳麥斯表示,國際醫療不僅是人道行動,更是醫學教育的核心,幫助學生開拓全球視野,體現人本精神。

醫療前線的動人故事

北醫大醫療團的經歷感人至深。劉燦宏院長分享,國際醫療讓醫護人員視野與心性大幅提升。葉篤學醫師曾任史瓦帝尼教學團團長,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推動永續醫學教育,建立臨床實習與國家醫師考試制度。史瓦帝尼過去因愛滋病盛行,平均壽命僅三十二歲,北醫大常駐醫療團不僅救治病患,更培訓當地醫師,奠定長久醫療基礎。

在馬紹爾群島,北醫大提供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治與健康教育,並建立長期人才培育計畫,提升當地醫療系統的自主能力。雙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Cody Rumos Jack分享在台實習的收穫,表示將把所學帶回故鄉。校友林子涵多次參與海外服務團,感謝北醫大提供實踐USR的機會,讓她在服務中成長。

即便在無邦交的索馬利蘭,北醫大仍與當地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合作,借鑑史瓦帝尼與馬紹爾的經驗,提升醫療品質,體現「授人以漁」的理念。

從了解在地需求出發

醫療援助的初期是「給魚吃」,但「給魚竿」也同樣重要。所以,國際醫療援助不只是送出藥品與設備,想要順利推動,就不能只是以援助國的角度提供協助,更必須以在地需求為優先。但,「需求」和「給予」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下,還是存在一些差距。

「不管到哪個國家進行國際醫療,都要以了解對方的需求為出發點。」萬芳醫院副院長江振源說。

眾所周知,台灣人很有愛心,每逢有地區或國家發生災難,總是不吝於伸出援手,只是這些愛心是否用對地方,恐怕是個問號。

以史國為例,由於是邦交國,台灣人捐贈很多醫療器材,但因為缺乏可以統合調查當地需求的單位,久而久之,機器設備壞掉,當地醫院沒有能力或人力維修,像是洗腎機就已經有多台無法使用。 可是,這些儀器或許只是某個零件或設定異常,只要校正回歸就可以恢復正常,偏偏史國沒有醫學工程師能修繕或維護儀器設備。結果,各方的愛心可能反而造成浪費,甚至一些閒置的大型儀器設備反倒占用了醫療院所的可用空間。

事實上,面對不同國家,甚至是同一個國家的不同計畫,都需要不斷溝通、了解需求,與夥伴國一起制訂可實現的計畫目標,進而引導夥伴國學會自己「釣魚」,最終可以自給自足,這才是醫療援助的終極目標。

響應全球永續目標

北醫大的國際醫療行動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涵蓋健康、教育與社會公平。董事長陳瑞杰強調,北醫大整合一校七附屬機構,推動教學、研究與社會關懷,朝國際一流醫學大學邁進。醫療與永續發展息息相關,北醫大透過專業技術與人文關懷,促進健康社會的建立。

在史瓦帝尼,北醫大改善愛滋病防治與醫療培訓,大幅提升當地壽命與醫療自主性。在馬紹爾群島,北醫大強化基礎設施與教育,實現永續發展。這些行動顯示,醫療必須與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能達成永續目標。

吳麥斯校長說,儘管科技進步,北醫大始終以人道主義為核心。他回憶在巴拿馬與聖多美普林西比的醫療合作,雖因斷交中止,但與各國建立的深厚情誼彌足珍貴。疫情期間,北醫大兩度派防疫專家團赴史瓦帝尼,協助提升防疫能力並救治王室成員;馬紹爾群島官員也在台灣順利完成心導管手術,深化兩國情誼。吳麥斯強調,同理心是國際醫療成功的關鍵,醫療團需從「如何做得更好」的角度出發。

以人為本的醫療使命

北醫大在史瓦帝尼服務超過十五年,累積的經驗包括:

跨院協作:整合附醫、萬芳、雙和醫院的專業,確保計畫順暢執行。

全球視野教育:將國際醫療納入課程,培養學生國際觀。

跨領域創新:與國際機構合作,結合醫學與公共衛生,解決全球挑戰。

穩定醫療隊伍:嚴選醫療團員,提供完善後勤與心理支持。

成果評估:每次任務後進行分析與調整,精益求精。

北醫大響應教育部USR計畫,結合教育、醫療與國際化,培養具備國際觀與人文關懷的世界公民。透過國際醫療,北醫大不僅實踐社會責任,更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力量。從台灣到世界,北醫大的醫療腳步,帶給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