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輝、楊素秋 守護孩子回家

文/竹山 |2020.06.13
8383觀看次
字級
騎乘千里絕不放棄,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無比自信。圖/吳文輝提供
吳文輝和楊素秋已在育幼院體系服務超過27年了。圖/吳文輝提供
陪著小小孩子騎出信心和毅力。圖/吳文輝提供
院內的孩子,受到良好照顧。圖/吳文輝提供

文/竹山

一對夫婦在育幼院服務21年,退休後,竟然想再度守護需要的孩子,賣屋舉債成立一所新的育幼院,並透過單車環島的方式,激勵孩子重新找到奮鬥目標……

原本服役於傘兵部隊的吳文輝,因感慨於放假回家時,總被孩子當成「怪叔叔」,服役期滿毅然選擇退伍,到新北市新莊的食品業發展,努力拚得平均月入20多萬元,也買了兩棟房子。

眼見父母年紀漸老,身為長子的吳文輝覺得新北離老家嘉義太保遠了點,剛好朋友告知雲林西螺有個育幼院的工作,但薪水只有兩萬多元,他與太太楊素秋溝通了一年多,終於讓原本有機會升任幼稚園園長的另一半,同意一同到育幼院服務。

一晃眼,20多年過去了,從完全沒想到社會上竟有非自願被安置於育幼院的「奇怪」孩子,且過去所學所知對這群孩子完全不管用,到逐漸思考自己能幫孩子做什麼,徹底將軍校所學的硬道理放下歸零,進修了兩個空大的學士學位,並考取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為了想更貼近孩子,吳文輝又利用周六日,開車前往屏東美和技術學院就讀社工系,兩年間開了將近3萬公里。

孩子想回卻回不了家

不為外界所知的,被緊急安置到育幼院的孩子,從奶娃到學齡階段都有,他們的父母或吸毒,或家暴,或有精神疾病……狀況不一而足。每個孩子原生家庭功能不彰,孩子自身問題也不少,而共通的特質就是自卑、畏縮、防禦心重、生活沒有目標……不是爭強好勝,就是選擇放棄。

「他們不是不想回家,但他們回家的路比別人遙遠,甚至已被家人拋棄,再也回不了家。」吳文輝深知,孩子終將要各自去面對人生的困難與挑戰,應該先讓他們了解社會,並做好準備,將來才知道如何面對現實。

每年,院方總會帶孩子出外旅遊3、4天,讓他們見見世面也順便了解人情世事,然而孩子回來後,不但不感恩,還充滿抱怨,這讓吳文輝不禁思考: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單車環島的成功經驗

2006年一個夏天中午,吳院長跟孩子坐在院外吃冰,和一個獨自騎車環島的大學女生交談後,給了吳文輝一個靈感:何不帶這些孩子騎單車環島呢?也是這一年,在林口體育學院謝智謀教授指導下,院方出動9位工作人員,帶領11個5年級以上學生,每個人背負25公斤行李攀登玉山,進行體驗教育的「冒險治療」。

當吳院長在開會時提出「帶孩子騎車環島」構想,遭到所有人反對。他鍥而不捨地與同仁溝通,希望能給孩子更多非關課業的「成功」經驗。精誠所至之下,同仁終於被吳文輝說服。

第一次由自己做決定

他們先從陪孩子走路開始練體能,接著找來幾台單車讓大家輪流騎上公路,最後才是一人一台單車練騎。至於師長的責任,就是告訴孩子風險在哪裡:「公路是所有用路人的,你不撞別人,別人可能會撞你。」除了平地的公路訓練,還要有山路訓練。吳文輝藉機告訴孩子:「這就像人生,會起起伏伏,有上坡也有下坡。」

最重要的是,「是否參與單車環島,由孩子自己決定。」吳文輝認為,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不能選擇父母,也不能選擇被迫安置的事實,但要不要騎車環島「可以自己做決定」,這個第一次擁有的「權利」,為他們補上了生命拼圖的一個缺角。

長征3200公里不放棄

2007年暑假,首度展開單車環島之旅。他們以拮据的經費,進行了21天環島。這第一次挑戰困難所創造的成功經驗,對孩子來說是無價的,除帶給他們無比自信,也找到生命的價值及堅持不放棄的勇氣。

導演周抱樸團隊透過朋友介紹,跟他們一起踏上環島旅途,前後花了5年拍攝、剪輯,完成《單車天使》紀錄片。監製李怡潔回憶,拍攝過程一路不順、狀況連連,讓她承受莫大壓力。某天晚上,一個平常很調皮,以捉弄、挑釁人為樂的男孩,看她心情不好,收起平時嘻笑的臉色,主動關心她,還安慰道:「事情都會過去的,沒關係。」那個晚上,李怡潔覺得這孩子比她還成熟。

從2007年暑假開始的5年環台行動,順時針、逆時針都騎過了,開始有了出國騎車的念頭。2012年,吳院長帶領23個8歲到18歲的育幼院孩子,展開從北京到廈門共3200公里,跨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5省,共43天的騎單車壯舉。

此舉共創下3項「100紀錄」。第一,這是民國創立100年來,第一次有團隊從北京騎單車到廈門;第二,每天在微博有100萬以上的追蹤點閱率;第三,23個小朋友參與,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等於每個孩子代表100萬人。

騎到南京時,當地舉辦了一個歡迎會,主持人問其中一個小朋友:從北京騎到這裡,途中哪一段你最想放棄?孩子秒答:我從來沒有想要放棄。全場500多人報以熱烈掌聲。

欣然舉債 成立育幼院

2014年,吳文輝為服務21年的育幼院完成遷建任務後,夫婦倆圓滿離開。在面臨退休抉擇當口,吳文輝想著:我們都不是愛玩愛享受的人,更何況還有一群社會底層需要照顧的孩子,正在無聲吶喊……

吳文輝將老家的房子、土地抵押,向銀行及農會貸款,又向親友借錢籌到1600萬元,於2018年在雲林縣大埤鄉成立長愛家園育幼院。「這一切,最感謝另一半楊素秋的支持。」事實上,籌備過程中,不少人笑他們是「憨人」,竟然花錢做賠錢的事。

但吳文輝不這麼認為,反而想著「能幫多少是多少」,所以長愛家園收案從不挑孩子,毒寶寶、移工寶寶、亞斯伯格、ADHD(過動兒)、愛滋寶寶……只要能幫助社會底層的孩子,他都願意收,而且努力讓他們活出積極的生命力。

吳院長笑著說,「如果每年能幫助30多個孩子,到80歲,我們還可以幫7、800個孩子呢。」成立一年多,已經辦過一次單車環島。「我雖負債上千萬,但錢要使用才有價值,否則就只是數字不斷累積而已。」

吳文輝常跟子女說,爸媽不會錢留給你們,你們願意幫忙就幫忙。大女兒看父母辛苦,有時不免心疼,但還是為了父母的志業,去讀了心理諮商研究所,目前也在育幼院服務。

至於最佳「補」手楊素秋,始終默默在一旁支持、支援。「孩子是老師,他們出功課,我們得要想辦法,用愛心、耐心及智慧去解決。看到孩子一點一點地改變,就覺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沒有大企業支持贊助,政府補助只夠支付三分之一的開銷,又背負巨額貸款,但是夫妻倆仍歡喜無懼,因為他們相信「沒有餓死的菩薩」。事實也證明,每到關鍵時刻,問題常迎刃而解。

今年7月24日起,長愛的孩子要再度展開12天環島單車行。結束後休息一天,還有部分孩子要挑戰5天單車環島。不過在豔陽下,吳文輝心中仍有揮不去的陰影,那就是目前房舍只剩6年租約,到時萬一房東不願續租或調漲房租,會不會被迫搬遷?想到這裡,他決定超前部署,找塊土地以「家」的概念蓋一座永久家園,讓這些孩子的生命受到更好照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