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輝、楊素秋 守護孩子回家 文/竹山 |2020.06.13 語音朗讀 86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騎乘千里絕不放棄,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無比自信。圖/吳文輝提供 吳文輝和楊素秋已在育幼院體系服務超過27年了。圖/吳文輝提供 陪著小小孩子騎出信心和毅力。圖/吳文輝提供 院內的孩子,受到良好照顧。圖/吳文輝提供 文/竹山一對夫婦在育幼院服務21年,退休後,竟然想再度守護需要的孩子,賣屋舉債成立一所新的育幼院,並透過單車環島的方式,激勵孩子重新找到奮鬥目標……原本服役於傘兵部隊的吳文輝,因感慨於放假回家時,總被孩子當成「怪叔叔」,服役期滿毅然選擇退伍,到新北市新莊的食品業發展,努力拚得平均月入20多萬元,也買了兩棟房子。眼見父母年紀漸老,身為長子的吳文輝覺得新北離老家嘉義太保遠了點,剛好朋友告知雲林西螺有個育幼院的工作,但薪水只有兩萬多元,他與太太楊素秋溝通了一年多,終於讓原本有機會升任幼稚園園長的另一半,同意一同到育幼院服務。一晃眼,20多年過去了,從完全沒想到社會上竟有非自願被安置於育幼院的「奇怪」孩子,且過去所學所知對這群孩子完全不管用,到逐漸思考自己能幫孩子做什麼,徹底將軍校所學的硬道理放下歸零,進修了兩個空大的學士學位,並考取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為了想更貼近孩子,吳文輝又利用周六日,開車前往屏東美和技術學院就讀社工系,兩年間開了將近3萬公里。孩子想回卻回不了家不為外界所知的,被緊急安置到育幼院的孩子,從奶娃到學齡階段都有,他們的父母或吸毒,或家暴,或有精神疾病……狀況不一而足。每個孩子原生家庭功能不彰,孩子自身問題也不少,而共通的特質就是自卑、畏縮、防禦心重、生活沒有目標……不是爭強好勝,就是選擇放棄。「他們不是不想回家,但他們回家的路比別人遙遠,甚至已被家人拋棄,再也回不了家。」吳文輝深知,孩子終將要各自去面對人生的困難與挑戰,應該先讓他們了解社會,並做好準備,將來才知道如何面對現實。每年,院方總會帶孩子出外旅遊3、4天,讓他們見見世面也順便了解人情世事,然而孩子回來後,不但不感恩,還充滿抱怨,這讓吳文輝不禁思考: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單車環島的成功經驗2006年一個夏天中午,吳院長跟孩子坐在院外吃冰,和一個獨自騎車環島的大學女生交談後,給了吳文輝一個靈感:何不帶這些孩子騎單車環島呢?也是這一年,在林口體育學院謝智謀教授指導下,院方出動9位工作人員,帶領11個5年級以上學生,每個人背負25公斤行李攀登玉山,進行體驗教育的「冒險治療」。當吳院長在開會時提出「帶孩子騎車環島」構想,遭到所有人反對。他鍥而不捨地與同仁溝通,希望能給孩子更多非關課業的「成功」經驗。精誠所至之下,同仁終於被吳文輝說服。第一次由自己做決定他們先從陪孩子走路開始練體能,接著找來幾台單車讓大家輪流騎上公路,最後才是一人一台單車練騎。至於師長的責任,就是告訴孩子風險在哪裡:「公路是所有用路人的,你不撞別人,別人可能會撞你。」除了平地的公路訓練,還要有山路訓練。吳文輝藉機告訴孩子:「這就像人生,會起起伏伏,有上坡也有下坡。」最重要的是,「是否參與單車環島,由孩子自己決定。」吳文輝認為,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不能選擇父母,也不能選擇被迫安置的事實,但要不要騎車環島「可以自己做決定」,這個第一次擁有的「權利」,為他們補上了生命拼圖的一個缺角。長征3200公里不放棄2007年暑假,首度展開單車環島之旅。他們以拮据的經費,進行了21天環島。這第一次挑戰困難所創造的成功經驗,對孩子來說是無價的,除帶給他們無比自信,也找到生命的價值及堅持不放棄的勇氣。導演周抱樸團隊透過朋友介紹,跟他們一起踏上環島旅途,前後花了5年拍攝、剪輯,完成《單車天使》紀錄片。監製李怡潔回憶,拍攝過程一路不順、狀況連連,讓她承受莫大壓力。某天晚上,一個平常很調皮,以捉弄、挑釁人為樂的男孩,看她心情不好,收起平時嘻笑的臉色,主動關心她,還安慰道:「事情都會過去的,沒關係。」那個晚上,李怡潔覺得這孩子比她還成熟。從2007年暑假開始的5年環台行動,順時針、逆時針都騎過了,開始有了出國騎車的念頭。2012年,吳院長帶領23個8歲到18歲的育幼院孩子,展開從北京到廈門共3200公里,跨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5省,共43天的騎單車壯舉。此舉共創下3項「100紀錄」。第一,這是民國創立100年來,第一次有團隊從北京騎單車到廈門;第二,每天在微博有100萬以上的追蹤點閱率;第三,23個小朋友參與,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等於每個孩子代表100萬人。騎到南京時,當地舉辦了一個歡迎會,主持人問其中一個小朋友:從北京騎到這裡,途中哪一段你最想放棄?孩子秒答:我從來沒有想要放棄。全場500多人報以熱烈掌聲。欣然舉債 成立育幼院2014年,吳文輝為服務21年的育幼院完成遷建任務後,夫婦倆圓滿離開。在面臨退休抉擇當口,吳文輝想著:我們都不是愛玩愛享受的人,更何況還有一群社會底層需要照顧的孩子,正在無聲吶喊……吳文輝將老家的房子、土地抵押,向銀行及農會貸款,又向親友借錢籌到1600萬元,於2018年在雲林縣大埤鄉成立長愛家園育幼院。「這一切,最感謝另一半楊素秋的支持。」事實上,籌備過程中,不少人笑他們是「憨人」,竟然花錢做賠錢的事。但吳文輝不這麼認為,反而想著「能幫多少是多少」,所以長愛家園收案從不挑孩子,毒寶寶、移工寶寶、亞斯伯格、ADHD(過動兒)、愛滋寶寶……只要能幫助社會底層的孩子,他都願意收,而且努力讓他們活出積極的生命力。吳院長笑著說,「如果每年能幫助30多個孩子,到80歲,我們還可以幫7、800個孩子呢。」成立一年多,已經辦過一次單車環島。「我雖負債上千萬,但錢要使用才有價值,否則就只是數字不斷累積而已。」吳文輝常跟子女說,爸媽不會錢留給你們,你們願意幫忙就幫忙。大女兒看父母辛苦,有時不免心疼,但還是為了父母的志業,去讀了心理諮商研究所,目前也在育幼院服務。至於最佳「補」手楊素秋,始終默默在一旁支持、支援。「孩子是老師,他們出功課,我們得要想辦法,用愛心、耐心及智慧去解決。看到孩子一點一點地改變,就覺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沒有大企業支持贊助,政府補助只夠支付三分之一的開銷,又背負巨額貸款,但是夫妻倆仍歡喜無懼,因為他們相信「沒有餓死的菩薩」。事實也證明,每到關鍵時刻,問題常迎刃而解。今年7月24日起,長愛的孩子要再度展開12天環島單車行。結束後休息一天,還有部分孩子要挑戰5天單車環島。不過在豔陽下,吳文輝心中仍有揮不去的陰影,那就是目前房舍只剩6年租約,到時萬一房東不願續租或調漲房租,會不會被迫搬遷?想到這裡,他決定超前部署,找塊土地以「家」的概念蓋一座永久家園,讓這些孩子的生命受到更好照顧。 前一篇文章 好佛心! 味丹復刻停產素食麵 一圓癌末女心願 下一篇文章 養流浪狗有好報 《甄嬛傳》孫儷:領養代替購買 熱門新聞 01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2【閃文集】羅蘋的情人2025.08.2603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心生萬法2025.08.2505南天寺沉浸式體驗 在地宗教教師認識佛教2025.08.2606佛光會區務會議 打造新護國神山2025.08.2507淡江大橋 年底完工2025.08.26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明鏡台2025.08.2509苗栗.造橋 炭窯餘煙藏舊夢 百年驛站載鄉情2025.08.2510首屆三好音樂節 融和蔬食永續2025.08.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玫君 一年3659小時的修鍊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 作者其他文章宋少卿 防疫中也要散播笑聲 李讓 善用口琴傳達理念李叢光 循佛陀足跡 找生命價值蕭文乾 致力英語教改的行者李翊菱堅持理想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