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8】隨堂開示錄 112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30讀一流書 5-4人間衛視《讀一流書》節目採訪

星雲大師 |2020.03.17
2332觀看次
字級
2015年9月19日,第四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在佛光山佛館大覺堂進行,大師與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對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擔任主持人。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30

讀一流書 5-4

人間衛視《讀一流書》節目採訪
時間:2003年2月26日
地點:佛光山台北道場


高希均教授:您在《談處世》裡,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人生有三間,所謂「時間」、「空間」、「人間」。裡面應當有很多佛學的哲理,能不能跟我們說一下?

大師:人在時間的長流裡,要愛惜時間,分秒必爭。生命就是時間,你如果不愛惜時間,就不愛惜生命。所以我對於時間,守時守信,分秒必爭。
談到「空間」,世界戰爭的引起,多數都是為了爭取空間,為了爭一塊土地、爭一個城市,打得死傷無數。
有時,大家也會為了你的位置、我的位置這種小事在爭。其實天地之大,虛空都是我的,哪裡要爭這麼一片之地?尤其,心裡的空間無盡,法界虛空,都是我的心,心要寬大。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固然有各種的因緣,心量之開闊,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則是很重要的因素。
講到「人間」,許多人在人我之間相處不好,到處都是障礙,到處都碰壁,彼此內心之間好像隔了一道鴻溝,距離拉大了,假如能把這個「人間」,變得沒有障礙,心裡的空間變得寬闊,同時懂得愛惜時間,這「人生三間」,是很重要的。

高希均教授:您講到這個就是打破空間。經濟學或者國際貿易,這幾十年以來一再強調國與國之間、區域跟區域之間,不要有很多的藩籬障礙,比如說減少關稅、限制、法令等。我們現在進入了 WTO,就是希望把國與國之間很多的障礙減少,其目的是讓雙方的老百姓,因為自由交流而能夠增加更多經濟方面的利益,走向所謂的雙贏。
剛才講到「三間」,使我想到您在書裡談到另外一個觀念「一念之間」,或者「一念之差」、「好壞之間」等,能不能引申這「一念之間」,讓我們的年輕人得到一些啟示?

大師:其實「時間」、「空間」、「人間」,往往都在「一念之間」。常常有人問我:「天堂、地獄在哪裡?」就在「一念之間」。一個人,一天當中,一會兒上天堂,一會兒又到地獄去,來回好多次。所以,要訓練自己,心中只有天堂,沒有地獄,這就要修行了。
這個觀念,要常常用來提醒自己。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要反省自己,對自我要求。對於這一點,就像佛門裡鼓勵我們的:要知道苦惱,要知道慚愧,知道自己不足,然後就要奮力、要發心,開發自己的心田、心地。
所以,我覺得現在的青年要開發自己內心的寶藏,增加自己內心的寬度、廣度與深度。

高希均教授:您談到「飲食觀」,現在大家對於吃的方面很注意,或者很過分……您也談到吃東西,也有很多的道理,飲食主要是自己歡喜,如果你不歡喜,就是什麼珍饈美味,也不合口味。怎麼樣來培養對飲食的歡喜心?

大師:因為我從小生在窮苦的家庭裡,受苦慣了,甚至後來出家幾十年,也是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吃,記得我們在叢林裡,喝的糝籽粥,不是稀飯,就像麵糊一樣,喝到最後,我們彼此取笑說:「嘴都喝尖了,嘴上都能掛鉤子了。」
那時候興趣在念書,吃不吃不重要。養成了這個習慣後,青年的時期沒有看過水果,當然就沒有吃過水果,而到了現在,就是有水果,也知道好吃,不過,我沒有吃的欲望,不習慣吃,覺得麻煩,我就不吃了。
這讓我想起揚州「茶泡飯」 配醬瓜的美味,像我們出家人過堂吃飯,一般都是一樣菜,有時候連菜都沒有,甚至髒的東西倒是滿多的,那時候也只能將眼睛閉起來,吃下去就算了,心中想:「都餓了嘛!」觀想這菜好吃。因此到現在,吃對我都沒有什麼重要,只要能吃飽就好了。

高希均教授:我比您年晚幾歲,我在南京出生,家鄉是江陰,一江之隔就是您的家鄉了。您剛才說門關起來把這灶裡的柴火、灰燼扒出來,我知道,我們家也經過這個階段。您在吃泡飯、吃醬瓜,我也完全能體會。這使我想起我到台灣來的時候是年初二,十三歲。我大學是念台中農學院,那是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到四十七年(一九五八),我們念大學的時候,一個禮拜只有一頓葷菜,其他都是吃素,沒什麼東西吃,我們這些所謂的大學生,都要輪流到廚房裡幫忙。有一次,輪到我去幫忙,一去之後,我大吃一驚,它一鍋的青菜,我們每次只喝點青菜湯,這青菜邊上全部是毛毛蟲,那時候沒有農藥,以現在看起來是環保,很安全的,可是當時看到這一鍋湯,簡直把我嚇死了,以後,我就不敢再吃這個湯了。
我們這一代經過台灣的窮困,那個時候最流行的話,叫「克難」。政府要選「克難英雄」,連籃球都有一個「克難隊」。那個克難的時代,連紙都找不到。
就像您講的,年輕人真的不能想像我們當年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歷經的那種奮鬥過程。再請教您一個問題,就您的眼光看,您要怎麼告訴年輕人?

大師:在我的眼光裡,怎麼樣對社會是一個成功的人?怎麼樣是個有用的人?怎麼樣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就是能可以把歡喜給人的,能把善美與人共享的,肯於擔當責任的,不要諉過,肯得奉獻的人。
現在台灣社會有一面很好的形象,就是「義工」。很多人願意到各個醫院、公共場所、或到佛教裡做義工。當義工,會改變他的心,他會覺得「我對人有益」。所以我辦佛光大學,提出「百萬人興學」,一個人一個月捐一百塊錢,時間以三年為期,主要就是讓他感覺到:「我是出錢辦大學的人,我不能貪汙,我不能做壞事,應該要這樣的。」我也主張「托鉢興學」,即使是一個小偷,他把偷來的錢放到這鉢裡面,或許他就會想到:「我都給人了,還要再去偷嗎?」他就可能改變他的內心。
所以,一個人不一定要朝大處、向高處發展,從低處,把基礎打好,建立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行為、正確的語言、正確的人生觀,前途大有可為也。(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