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門聯語】(16)

星雲大師 |2017.11.23
2358觀看次
字級
常有人問:「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究竟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我們如何認知人生?有四點看法: 第一、要知身體不堅,如泡如影:希求長壽,這是古今中外,不管帝王將相、平民百姓一致的夢想。但是人的一期生命,因為肉身之體不能長久,所以古來多少帝王總在希求長生不死的夢碎之餘抱憾而終。
廣西桂林漓江的秋季風光。圖/新華社

佛門聯語 17

四大皆空示現有
五蘊和合亦非真

世事不必爭人我
身心放下見乾坤

世間有佛慈悲廣
胸中無私天地寬

世間有水皆歸海
天下無山空飛雲


認知人生
文/星雲大師

常有人問:「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究竟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我們如何認知人生?有四點看法:

第一、要知身體不堅,如泡如影:希求長壽,這是古今中外,不管帝王將相、平民百姓一致的夢想。但是人的一期生命,因為肉身之體不能長久,所以古來多少帝王總在希求長生不死的夢碎之餘抱憾而終。
人的身體何以不能永久不壞?身體乃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而有,因此是無常的。我們的身體,從嬰兒呱呱墮地,經過童年、少年、青年到老年,身體一天天都在變化,就如泡如影一般,是不堅固、不實在的,所以人生百年之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身體無法跟著我們走,唯有把握有生之年,藉助此身好好的修道、行善,這種善業功德才是永恆不失的。
第二、要知生命不久,如夢如幻:人的生命體是由五種元素所組成,佛教稱為「五蘊」,也就是色、受、想、行、識。色蘊屬生理,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受、想、行、識四蘊屬心理,是觸境所起的幻妄之心,相當於心理學上所說的感情、觀念、意志、認識。何以說生命不久,如夢如幻?就物質方面來說,色蘊是四大假合而有,本無實性;就精神方面來說,受、想、行、識等四蘊都是對境而生。所對的色蘊既非實有,能對的四蘊自然也是假合之相;心物二法,當體皆空,所以有謂「五蘊非有」,這是佛教「無我觀」的具體表現。
第三、要知錢財不固,如露如電:人在世間生存,不能沒有物質生活,當然也就離不開金錢、財物。佛教並不排斥正當的擁有財富,但是主張人不要貪財,所謂「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幾何?」錢財夠用就好。尤其擁有金錢,不如善用金錢,因為佛教講,財富是五家共有:盜賊會搶劫、貪官汙吏會貪汙、水火刀兵會破壞、不肖子孫會敗家,所以錢財不固,如露如電;唯有善用智慧,才是永恆的財富。
第四、要知功名不實,如霜如雪:功名富貴是世人所希求,古人十年寒窗苦讀,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建功成名,獲得榮華富貴。然而功名是不實在的,歷史上多少功勛彪炳的顯赫人物,雖然功在廟堂,風光一時,但是「薪火相交,縱性不停」,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朝為座上客,暮為階下囚」,正所謂「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功名之不實在,正如霜雪一般,太陽出來,它就消逝無蹤了!
人生的真相是無常、苦空、無我,吾人唯有去除不真的人生,才能求得一個超脫的、自在的真我。所以,我們應該認知人生的真相:

第一、要知身體不堅,如泡如影。
第二、要知生命不久,如夢如幻。
第三、要知錢財不固,如露如電。
第四、要知功名不實,如霜如雪。

──摘自《星雲法語》第七冊 p.65


【佛教問題】

有人說,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中國文化更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要如何才能體證宇宙的奧妙呢? 

談到宇宙的奧妙,平常生活裡,只要經常想一想「為什麼」,奧妙就出來了。例如,為什麼要吃飯?肚子餓啊!肚子為什麼會餓?餓了為什麼要吃飯?吃了飯為什麼肚子就會飽?總之,只要連續提出二、三個「為什麼」,就知道所以然了。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首相陸奧宗光代表日方到中國訂立〈馬關條約〉。當他要出發時,不幸女兒染病在身,他囑咐家人,沒有重大的事故,不必通信。正當和約簽訂到緊要關頭時,家書來了,說女兒病況嚴重,希望見父親最後一面。外相伊藤博文安慰他說:「你放心回去好了,這裡的一切由我來負責處理。」
披星戴月的趕回家裡,奄奄一息的女兒見到盼望已久的父親回來,很高興的說:「父親!我就要和你永別了,但是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梗在心中,等著您回來替我解答。」
「什麼問題,你說好了。」「我要死了,我死了以後要到那兒去呢?」
身為政治家的陸奧宗光,雖然博學多聞,但是對於女兒臨終前的問題,竟然不知如何回答。不過他畢竟才智過人,於是安慰女兒說:「死後去哪裡,我不知道。但是我經常看你母親在念佛,我想佛陀會帶你到一個很好的地方去。」
女兒聽到此話,帶著安詳的笑容離開了人間。陸奧宗光因為沒有辦法解答女兒的疑團,於是開始研究佛教,終於選擇了佛教的信仰,並且出家當了和尚。
信仰是人生終極的追求,沒有信仰,生命就沒有依皈。佛法不但能解答生命的疑惑,還能幫助我們探究宇宙的奧秘。
佛陀所證悟的「緣起」道理,說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萬物,情與無情,都在因緣和合下生滅變化,因此宇宙的產生、消長是緣起的,如同圓環,無始無終,並無所謂宇宙的起源與創造之說。
宇宙的緣起,儘管各宗各派各有主張,但是這些理論無不繫於心的造作,一心能生萬法,所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心識所現。
了解了「心」的功用之大以後,我們實在不必在心外追尋,只要此心覺悟,不妄自造作,則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盡納於胸中,當下一念即是法界,娑婆世界轉瞬而成淨土,宇宙萬象、心識的起滅,無不豁朗明了,這就是「悟」。悟了以後,不但看東西不再是光看表面;悟了以後,宇宙的奧妙自然了然於胸,一切不言而明。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冊,〈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