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22) 星雲大師 |2017.10.20 語音朗讀 26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政壇上,參與公職競選的人,寧可輸了選票,但不能輸了風度;牌桌上,打牌賭博的人,寧可輸了金錢,不可輸了風度;體育場中,運動比賽的選手,寧可輸了名次,卻不能輸了風度。圖/豐一吟繪 政壇上,參與公職競選的人,寧可輸了選票,但不能輸了風度;牌桌上,打牌賭博的人,寧可輸了金錢,不可輸了風度;體育場中,運動比賽的選手,寧可輸了名次,卻不能輸了風度。圖/豐一吟繪 政壇上,參與公職競選的人,寧可輸了選票,但不能輸了風度;牌桌上,打牌賭博的人,寧可輸了金錢,不可輸了風度;體育場中,運動比賽的選手,寧可輸了名次,卻不能輸了風度。圖/豐一吟繪 佛光十修歌 一修人我不計較 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世有禮貌 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 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 八修口中都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 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 佛國淨土樂逍遙 ──民國‧星雲 風度 文/星雲大師 政壇上,參與公職競選的人,寧可輸了選票,但不能輸了風度;牌桌上,打牌賭博的人,寧可輸了金錢,不可輸了風度;體育場中,運動比賽的選手,寧可輸了名次,卻不能輸了風度。 你看,打籃球的球員,一旦違規,裁判哨子一吹,就要舉手認錯;球賽落敗以後,也要向對方握手敬禮,表示自己的風度。 一個人的舉止不俗,不與人斤斤計較,我們就讚美他很有風度。政治家有政治家的風度,運動員有運動員的風度,學者也有學者的風度。 話說有一位教授,一天帶著兒子到市場買水果,正在用心挑選時,店主人等得不耐煩,責問教授:「你到底要買?還是不買?」教授連聲說:「要買,要買。」說後又繼續挑選。一會兒店主人實在看不下去,終於不客氣的說:「不要再挑選了,不買就不買。」教授還是禮貌地回道:「要買,我當然要買。」 後來選好水果,付了錢,在回家的路上,身旁的小兒子一臉不高興的樣子,教授問道:「你心裡有什麼事不高興嗎?」兒子忍不住說道:「我今天真替爸爸感到羞恥,堂堂一個教授,竟然受一個商人那樣呼喝侮辱。」爸爸安慰兒子說:「孩子,你不要生氣了,正因為爸爸是學者教授。」這種學者教授的風度,豈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 風度,本是魏晉南北朝用來品評時人的詞語,後來發展為議論人物的精神和特質表現。風度,就是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包容,讀書明理的人,大都能風度翩翩,為人恭敬。 謝長廷先生說得好:民主有「三度」,不但要有制度,還要有氣度,更要有風度。美國總統選舉,選輸的一方所處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勝利者道賀,表現自己的風度。英國人總被評價為最具紳士風度,佛教徒也常被讚美為具有宗教家的風度。樂毅在〈報燕惠王書〉裡說:「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這表示他做人的風度。玄奘大師在《慈恩傳》裡被形容為「言無名利,行絕虛浮」,這表示他修行者的風度。 戰國時,老將廉頗「負荊請罪」,固然表示出大將的風度;年輕的宰相藺相如不計前嫌,也表現了他宰相的風度。宋朝的石曼卿,有人上門爭論,說他擁有的一頭牛,是自己家中走失的。石曼卿說:「既然是你家跑失的牛,你就牽回去好了。」後來此人發現錯認了,把牛還回來,並再三致歉。石曼卿說:「人難免有誤會的時候,過去就算了,請不必介意。」石曼卿寬宏大量的風度,實不失他學士的身分。 士農工商有士農工商的風度,各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風度,男女老少都有男女老少的風度,在談情說愛裡也要有情場上的風度,甚至棋盤上,所謂「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這表示觀棋和下棋者,都需要有風度。 做人要有風度,才能為人所欣賞。三國時代的周瑜容不下諸葛亮,不但感嘆「既生瑜,何生亮」,尤其他和劉玄德的故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在在顯示他是一個沒有風度的人,所以為後人所譏諷。因此,人不分貧富、貴賤、大小、智愚,輸贏是兵家常事,但可千萬不要輸了風度!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一冊 p.250 【生活佛法】 ●佛教徒的一日修行是什麼?待人處事是修行,工作服務是修行,誦經拜佛是修行,談話會面是修行,愛語讚歎是修行,改過遷善是修行,乃至休閒育樂都是修行。 ●佛教講「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修行,也能修心,內外一如,誠於衷,形於外,則必能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佛教所謂的「正語」,就是善良的口業,也就是十善中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我們的口中藏有一把利斧,說話不當,不但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身為佛教徒,不但不應該惡口傷人,更應該積極的布施愛語、柔軟語,給人歡喜,如此必結善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以正語是成佛的一大因緣。 ●學佛修行,其實就是在與自己心中的煩惱魔軍作戰。藉著佛法的力量來驅逐煩惱魔王,所以要持精進的矛,披忍辱的鎧,同時要實踐慈悲、智慧、禪定、持戒、布施等六度萬行,如此才能戰勝煩惱魔軍。 ●心靈的環保要如何做?就是「只要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眼睛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心中有佛,聽到的都是佛的聲音;心中有佛,說的話都是佛的語言;心中有佛,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事情。所以,我們雖然生長在這汙濁的娑婆世界,只要懂得心靈環保,也能成為一朵出於汙泥而不染的蓮花。 ──節錄自《人間佛教語錄》中冊,〈修持觀〉 前一篇文章 【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21)-2 下一篇文章 參學瑣憶 妙果老和尚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講演集─學佛與求法 一個觀念,四個方法 3-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學佛與求法─一個觀念,四個方法 3-1星雲大師全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01》以師心為己心 以師志為己志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②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