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三月下旬,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六十餘件查獲的走私文物已歸還伊拉克。並稱自二○○八年起,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已歸還一千兩百多件文物。
這次歸還的古文物以薩爾恭二世(SargonⅡ)頭像最聞名,這件頭像與之前伊斯蘭國在摩蘇爾破壞的石雕很像,保存狀況良好,年代可追溯自西元前七世紀,價值超過兩百萬美元。
二戰結束七十周年,俄羅斯閱兵紀念,歐美抵制,僅德國總理梅克爾出席,但臉臭臭的。也許她與俄總統普亭秘密談判什麼,動了氣。戰後至今,德國一直向俄羅斯追索文物,持續談判,但沒結果。
前年七月,梅克爾前往俄羅斯,與普亭出席「歐洲的青銅時代:無邊界歐洲」展覽。這項展覽由兩國文物工作者合作,展品中有六百件是二戰結束後蘇聯從德國運往莫斯科的,包括著名的埃伯斯瓦爾德金泊,是西元前九、十世紀的作品。
梅克爾認為,根據國際法,俄國應歸還從德國搶走的藝術品;普亭則認為,「蘇聯士兵為這些寶貝付出鮮血代價,不能歸還。」大多數俄羅斯人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賠償」。甚至要求德國,歸還納粹從俄境掠走的藝術品。
俄方表示,由於納粹侵略,俄羅斯失去的藝術品比德國多。俄羅斯早在幾年前就通過法律,將二戰中沒收的藝術品歸為國家財產。
戰爭與古蹟劫掠,常常是雙向的。孰是孰非,恐怕吵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