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在此之前兩年,海明威已離開古巴了。他於一九六一年去世,無緣看到古巴被美國禁運的破落生活。
海明威是美國記者和作家,曾住過佛羅里達州的西礁島,當地每年七月舉辦「海明威日」(今年是第三十五屆),從七月二日(歿日)至二十一日(生日),活動包括閱讀和短篇故事比賽、釣魚競賽,以及「海明威模仿大賽」,看誰扮得最像這位「白鬍老爹」,男女都可以扮。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六○年,海明威定居古巴,住在哈瓦那附近的農場,占地四公頃,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這段期間,他寫了《老人與海》,獲得一九五三年普利茲獎、一九五四年諾貝爾文學獎。
一九五九年,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外國人的資產全被沒收,迫使很多美國人返美。海明威選擇留下來。人們普遍認為,是因他與強人領袖卡斯楚關係良好,並曾聲明自己支持古巴革命。
海明威去世後,古巴政府在農場設立博物館,卡斯楚親自出席落成儀式。海明威當年搭乘出海捕魚的「皮拉爾」號,也停在戶外陳列,彷彿就是《老人與海》的場景。
多年來,博物館幾乎不開放,房間終年上鎖,遊客只能透過玻璃窗匆匆一瞥。由於氣候濕熱、風暴頻繁,加上年久失修,博物館已成危屋。
但懷舊之旅不受影響。許多現代旅人從危屋出發,沿著海明威的足跡,到「五分錢小酒館」喝莫希托雞尾酒,品嘗克列奧爾人的菜肴,一如海明威當年。
二○○五年,美國歷史遺產保護基金會把海明威故居列入名單,但因兩國對立,無法跨國去修補。古巴也不熱烈,因哈瓦那古城被聯合國列為文化遺產,忙著維護老建築,無暇兼顧海明威故居。
但博物館工作人員悉心看護,一直保留海明威當年居住時的原貌,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灌木叢和芒果樹。美古兩國和好後,海明威博物館應會重現榮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