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技躍進 小行星撞地球風險降

編譯/潘楠慕 |2025.09.14
42觀看次
字級
2024 YR4小行星可能近距離掠過地球。圖/美聯社
DART任務測試行星防禦技術。圖/法新社
DART撞擊意在改變小行星軌道。圖/法新社
小行星撞擊曾造成地球物種滅絕。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一顆巨大的小行星直撲地球而來,人類必須設法讓小行星轉向…這是好萊塢電影喜愛的場景,聽起來科幻,但是也非全然虛構。未來10年,地球將兩度面臨小行星罕見近距離接近,科學家正認真看待這種情況,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應對這樣的威脅?

今年稍早,有「城市殺手」之稱的編號2024 YR4小行星,一度被估計2032年撞上地球的機率高達3.1%,雖然後來修正到0.0017%,且擊中月球機率更高,約為4.3%,但是這顆長、寬53、67公尺的天體,若真撞上月球,引發的數百公噸碎片,仍可能危及地球軌道上的衛星與太空人。

另一顆被命名為「99942 阿波菲斯」(99942 Apophis)的小行星,比法國的艾菲爾鐵塔還大,則預估將於2029年掠過,屆時距離地球可能僅3萬2000公里,比許多通訊衛星所在軌道還近,甚至肉眼就可觀測到,促使聯合國將2029年訂為「國際行星防禦年」。

有如末日場景的小行星撞上地球,並非假想,而是有前例可循:大多數科學家相信,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就和小行星撞擊有關。英國愛丁堡大學行星天文學教授史諾格拉斯(Colin Snodgrass)說:「這是確實會發生的事情,雖然不常見,但是會發生,我們有能力事先做好準備。」

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林托特(Chris Lintott)6月出席英國國會科學委員會指出,來自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因引力擾動而進入與地球相交的軌道所構成之威脅,甚於源自太陽系外的天體,「最後問題只是,我們是不是剛好站在不對的地方」。

他說,「恐龍殺手」等級的巨型小行星,平均1000萬到1億年才會出現一次,迄今所知僅有4顆這樣大小的天體需要關注,而且目前看來都不會靠近地球,但是中、小型小行星仍具威脅性。

天文學家最擔心的是直徑約140公尺的小行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數據顯示,這類大小的小行星,平均約每2萬年撞上地球一次,足以造成嚴重破壞與大量傷亡。

目前已部署的行星防禦監測計畫,包括近期啟用的智利維拉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以及NASA計畫2027年前後發射的「近地天體探勘者」(NEO Surveyor)。林托特說,這兩者應可讓科學家有10年的預警時間。另外, 2022年NASA的「DART」任務成功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小行星,使其軌道縮短32分鐘,則是行星防禦技術的初次測試。

不過,隨著太空科技的進步,人們毋需為小行星撞擊風險而太過於恐慌,林托特說,人類比過去更安全,因為現在已能提早探測並追蹤更多天體,「恐龍沒有,我們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