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北方白犀牛是與時間賽跑。圖/法新社、美聯社
保育員致力保護珍貴的北方白犀牛。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納金」(Najin)與「法圖」(Fatu),伴著從肯亞山山頭升起的朝日,靜靜地吃草,彷彿全球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行動與牠們無關。這對母女是目前世界僅存的兩隻北方白犀牛,科學家正努力透過人工復育,保住這個珍貴物種的一線生機。
自2018年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過世後,全球北方白犀牛就已「功能性滅絕」,即此物種在自然條件下,已經無法繁衍。納金和法圖由於子宮問題,都無法自然懷孕,但是法圖仍能產出可用的卵子。致力北方白犀牛復育計畫的科學聯盟組織「生物救援」(Biorescue),多年來採集法圖的卵子,送往歐洲與已故雄犀牛冷凍精液進行體外受精,目前已有36枚胚胎,準備植入負責代孕的近親、一隻雌南方白犀牛體內。
復育計畫協調員斯特季斯考(Jan Stejskal)說,「我們希望今年能讓代孕母體懷孕」,若順利生下寶寶,將是史上首次以人工繁殖方式,產下北方白犀牛。去年該計畫曾讓代孕犀牛懷上胚胎,但是胚胎發育到70天時,母體因不相關的細菌感染死亡。
同時也有其他團隊正在探索不同方案:日本團隊試圖利用幹細胞,製造北方白犀牛卵子與精子,預計大約4年後才能製造出胚胎;牛津大學則嘗試利用已逝犀牛的卵巢組織培養卵子,以保留遺傳資源。
不論哪一種方式,都需趕在現年35歲的納金、24歲的法圖仍健在時,找出方法誕下後代,以利親代傳承北方白犀牛的生活方式。犀牛一次懷孕期長達18個月,這期間風險重重,難以預測復育成功率,但是斯特季斯考仍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會拯救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