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裝衛星定位 海龜失落歲月解謎

編譯/潘楠慕 |2025.09.07
37觀看次
字級
​​墨西哥灣一隻揹著追蹤器的海龜和浮標。圖/法新社、美聯社
研究追蹤海龜出生後的關鍵幾年動向。圖/法新社、美聯社
海龜在大海中並非隨波逐流。圖/法新社、美聯社
綠蠵龜寶寶首次下水展開生命旅程。圖/法新社、美聯社
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努力邁向大海。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海龜在沙灘破殼而出、掙扎地爬向大海後,便消失在藍色大洋,長達數年杳無蹤跡,直到接近成年,才再次出現在沿岸。現在科學家首次利用衛星定位追蹤,揭開海龜在這段最高長達10年的「失落歲月」行蹤。

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海洋科學家曼斯菲爾(Kate Mansfield)指出,過去對海龜從「嬰兒期」到「幼兒期」,這段生命早期階段的情況,有很大的資料空白,「在牠們漫長生命中,這段歲月一直是未解之謎」,而這份研究目的,就是要解開這個謎團。

曼斯菲爾和研究團隊花了10多年時間,陸陸續續在墨西哥灣找到漂浮在藻類間的114隻野生幼海龜,在牠們的龜甲裝上衛星定位(GPS)追蹤器,這些海龜包括瀕危的綠蠵龜、赤蠵龜,以及極危的玳瑁和易危物種欖蠵龜等。

該校海洋生態學家菲利普斯(Katrina Phillips)解釋,由於幼龜生長速度快,龜甲外層會隨時間脫落,因此追蹤器最終會自然脫離,雖然每個追蹤器僅能維持數周到數月,但是這期間發送的定位資訊,已足以讓研究人員取得關鍵資料。

這份在《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顛覆長久以來的假設。科學家過去認為,幼龜只是被動隨著洋流四處漂,不過,參與研究的德州「LGL生態研究協會」(LGL Ec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es)生態學家普特曼(Nathan Putman)指出,「我們發現,牠們其實是主動游動」。

研究團隊為幼龜安裝追蹤器的同時,也放置一批浮標,比對浮標漂流路徑後,確認海龜並非「隨波逐流」,因為超過一半的浮標最終都漂到岸邊,而幼龜卻能避開陸地,普特曼說,這顯示牠們「會自己決定要往哪裡去、要避開什麼環境」。

追蹤數據同時顯示,幼龜的活動範圍,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廣,牠們會在大陸棚海域與外海之間移動,而非長時間停留在同一個環境。

這項研究成功的關鍵,除了耗時費力尋找幼龜,還在於科技的進步,開發出能夠隨龜甲彎曲,並由太陽能供電的輕量化追蹤器,使其得以固定在龜殼上,並且在有限時間內傳回資料。

研究成果不僅揭開海龜生命史中,最神祕的一章,也為保育策略提供重要依據,讓生物學家更加了解,幼龜如何利用墨西哥灣的環境,這片海域對研究追蹤的四種瀕危海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棲息區。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生物學教授瓦尼肯(Jeanette Wyneken)評論這份研究,表示「海龜並非迷路了,而是我們過去一直找不到牠們的蹤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