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搭乘「極地曙光號」破冰船,在北極海抗議俄羅斯鑽油,試圖爬上俄羅斯國營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鑽油平台,懸掛抗議布條,遭俄羅斯海岸警衛隊扣押,逮捕二十八名抗議者和兩名記者。
這三十人包括六名英國公民、四名俄羅斯人以及來自阿根廷、義大利、法國、澳洲等十八國的國民。他們被拘留在俄國西北方的莫曼斯克港,以海盜罪起訴,最嚴重可能被判處十五年徒刑。這是綠色和平自一九八五年「彩虹勇士號」被法國炸沉以來,最嚴重的事件。
綠色和平國際辦公室總監奈都寫信給俄羅斯總統普亭,要求會面。十一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更聯名去函普亭,呼籲撤銷「過度指控的海盜罪名」,釋放三十人。他們表達對抗議行動的支持,強調北極是人類珍貴的寶藏,北極鑽油充滿高度風險,一旦發生漏油意外,地球上最純淨、獨特、美麗的景色將不復存在。
普亭的新聞秘書回應,普亭對諾貝爾獎得主們的意見非常尊重,但「法律就是法律,總統無法影響法庭判決」,這封信是「寄錯人了」。
守護北極 全球連署
綠色和平組織強調,「非暴力直接行動」是他們四十多年來的核心價值,他們拒絕暴力,只從事和平抗議,揭露環境罪行,推動正面的改變。一九九一年,綠色和平經過七年奮鬥,推動三十九國簽署《南極條約》,將南極納入保護區,就是一個例子。
綠色和平指出,氣候變遷使北極冰川融化,全球憂心,可是國際石油公司卻視為機遇。自綠色和平二○一二年中發起全球「守護北極」行動以來,已獲超過三百八十萬「北極守護者」連署,迫使殼牌石油(SHELL)連續兩年宣告擱置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北極鑽油計畫。
今年四月,在俄羅斯總統的出席與會下,殼牌石油與俄羅斯國營的天然氣公司Gazprom簽訂合作備忘錄,在未來數年合作取道俄羅斯開發北極。
綠色和平指控,俄羅斯是全球發生漏油事故最多地區,每年超過兩萬宗,即平均每天五十四宗。今年五月,北部原住民科米族的水源河流發生多達一百公噸原油汙染,但當地媒體完全不報導,肇事油公司也未承擔責任。綠色和平趕赴當地調查,才公諸於世。
今年七月底,泰國國家石油公司一艘運油船卸油到岸上煉油廠時,發生輸油管洩漏事故,超過五十公噸油汙隨浪直撲海岸,染了號稱擁有全泰國最美沙灘的沙美島。
綠色和平組織說,全球不時發生的漏油事故證明,即使在風平浪靜的環境,油公司的鑽油作業已漏洞百出,又如何在北極的極端氣候下安全鑽油?
三年石油 百年浩劫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融化,殼牌石油到俄羅斯鑽油,全球油公司密切關注著,若殼牌石油鑽油成功,他們可能跟進。但綠色和平強調,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量估算,北極的石油蘊藏量只夠全球使用三年。而三年,是個矛盾數字。
環保團體「俄羅斯世界自然基金會」說,在溫暖海域三年就消散的石油,在北極海可能要一百年才能消失,「目前沒有一家石油公司有能力處理結冰海面下的漏油事故,這表示石油會擴散到整片海域。」
能源公司表示,他們將盡其所能防止漏油,一旦出事也有辦法恢復原貌。但美國估計,在北極鑽油,有五分之一機率會發生嚴重漏油。受極地嚴峻氣候、地理與技術所限,鑽油公司沒有能力處理善後。
包括綠色和平在內的環保團體說,北極海只有兩個狹小的開口,一個在冰島,一個在阿拉斯加,北極海的水與其他海域很難混合,石油很難被海水稀釋,低溫環境會讓石油更難消散。
綠色和平組織在網路發起「一人一信」,要求俄國放人。十月五日更在全球五十國發動一百場示威,從澳洲、非洲、歐洲到美洲都有抗議活動,一百四十多萬人加入連署,要求「釋放極地三十人」。
影星裘德洛和被捕的英國行動成員是朋友,五日也參與俄國駐倫敦大使館前的示威,批評俄羅斯以海盜罪起訴行動成員「可笑至極」。荷蘭逾千人扮成海盜,在海牙的俄國大使館外敲鼓抗議,一名聲援男子說:「若他們是海盜,那麼我們也以作為海盜為榮。」
綠色和平總部在阿姆斯特丹,極地曙光號在荷蘭註冊,荷蘭政府二十二日表示,已要求國際海洋法法庭,下令俄羅斯釋放這三十人。
生態恐怖主義? 踢到俄羅斯鐵板
俄羅斯強硬對待綠色和平成員,國際媒體批評太過重。但俄國媒體稱,綠色和平的抗議行動太激烈,「他們當然不是海盜,但從法律觀點來看,可能構成海盜行為。」有些俄羅斯學者甚至說,綠色和平組織是「生態恐怖主義」。
生態恐怖主義是指激進的環保主義分子,為阻止或干擾對環境有害的行動,針對公司或政府進行犯罪行為。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一九九○年代,美國反對砍伐樹木的激進組織「地球第一」將鐵釘釘進樹木,使伐木公司無法使用這些木材,當時共和黨議員丹尼史密斯便將他們描述為「生態恐怖分子」。
一九九二年後,「地球第一」決定採取更極端措施,成立「地球解放陣線」,聯邦調查局稱其為美國最活躍的極端組織,要求進行嚴厲管制,並認為生態恐怖分子和動物權利極端分子是美國國內面臨的最大威脅。
獨立組織 廣獲認可
綠色和平組織一九七一年成立,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在四十多國設有據點。它不接受政黨和企業資助,獨立性廣獲認可,但其理念「人類在地球可有可無」頗有爭議。
綠色和平擅長吸引媒體注意,彼得李斯特在《激進環保主義:哲學與策略》書中提到,綠色和平組織拍攝的影片,使公眾軟化了對極端環保行為的道德態度。而持這種理念的綠色和平信徒,更容易接受「為了至高的野生動植物生命,放火、扔炸彈都不算什麼」的信條。
俄羅斯的政治分析家米科耶夫說,「聲援綠色和平的人顯然有偏見,試圖把綠色和平塑造成無私的環保鬥士,把俄國說成迫害自由的國家,但綠色和平沒有那麼無懈可擊,他們經常使用非法手段抗議,是個極端組織。」阿根廷的經濟與能源專家安德列斯有類似看法,他說:「綠色和平本質上就是生態恐怖主義,他們想激起強烈的社會反應,而他們的確成功了。」
溝通不成 直接行動
綠色和平認為,透過選舉、遊行或請願表達訴求,結果往往不盡理想,因此若溝通不成,他們就採取「非暴力直接行動」,譬如這次登上北極海鑽油平台。但也因為這種「直接行動」,踢到俄羅斯鐵板,被視為海盜。
綠色和平網站指出,「直接行動」有時會對日常運作構成短暫阻礙,也因此被指為激進或不理性;但行動造成阻礙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公眾意識,讓更多公眾參與,阻止不公義的事繼續發生,絕非要破壞社會秩序。
這種「不破壞,但阻礙」未必廣被接受。俄羅斯「海事快報」總編輯瓦謙科就說,很多國家與企業怕綠色和平找麻煩,但俄國不怕它,「這次的教訓會讓他們學聰明些。」
綠色和平創始人之一的帕特里克摩爾後來「叛逃」,他多次提到,「前同事們」悖離原創時「反對仇恨與報復」的宗旨,他們拒絕主流思潮,更偏愛持續對抗與激進主義,而非對話,「他們將環保運動帶入一個零寬容的時代。」
然而,十一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支持綠色和平,「守護北極」行動超過三百八十萬人連署,顯示所謂的主流思潮可能站在綠色和平這邊。綠色和平的貢獻有目共睹,但積極與激進只有一線之隔,「俄羅斯事件」會促使更多人反思,讓環保運動更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