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敘利亞第二故鄉

戴定國 |2013.08.04
1271觀看次
字級

據美國時代周刊七月二十七日報導,位於約旦馬夫拉克的札塔里難民營近日度過「建營」一周年紀念日。札塔里這座荒漠之州,收容十一萬五千敘利亞難民,超越剛果,為繼肯亞東部達達布之後世界第二大難民營,約旦也成為收留敘利亞難民最多的鄰國。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近來發表講話,稱自二○一一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已有十萬敘利亞民眾遇難,光去年遇難人數就高達八萬。據估計,約有一百七十萬人逃離家園,而數百萬人需盡快得到安置。

國際的關切 不成比例

世界難民日當天,聯合國難民署特使、美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抵達約旦,會晤住在約旦的敘利亞難民。她表示,此行目的之一,是想讓人們對約旦和該地區其他受敘利亞衝突直接影響的國家有個更清楚的了解。

裘莉表示,二十一世紀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正在中東地區展開,但國際社會對這一危機的反應程度與這一人道悲劇呈現的巨大規模不成正比。

去年有五十萬人逃離敘利亞。在過去六個月當中,逃離人數驟增至一百六十萬,其中有五十四萬人逃到約旦。土耳其也接納了超過十五萬名敘利亞難民,逃到黎巴嫩避難的敘利亞人已超過二十六萬人。

土耳其接納的敘利亞人數仍在隨著衝突持續上升,給當地社區帶來巨大壓力;營地人滿為患、缺乏足夠的空間收留更多難民。

聯合國難民署預計,今年上半年逃到黎巴嫩的難民人數將超過三十萬人,黎政府多次表示已不堪重負,無力獨自安置更多的敘利亞難民,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

難民署發表報告稱,當前是自一九九四年以來,難民和內部流離失所者數量最多的時期,其中敘利亞危機是導致難民和流離失所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點一秒 多一個難民

六月二十日是世界難民日,根據統計,人類面臨近二十年來最大的難民群體。去年,全球被迫流離失所人數上升至四千五百二十萬人,較前年增長近三百萬人,他們中的一千五百四十萬人是難民,其他包括九十三萬多尋求庇護者,以及兩千八百八十萬人因內部衝突而在國內流離失所。

近兩年來,難民人數上升快速。去年出現七百六十萬新的流離失所者,這意味每過四點一秒,全球就會多一個難民或流離失所的人。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說:「這反映了一個現實:有個龐大群體,其中每個人都在受苦,對國際社會來說,阻止矛盾與及時幫助愈發困難。」

難民署統計,五成五難民來自五個受戰爭影響的國度,即阿富汗、索馬利亞、伊拉克、敘利亞以及蘇丹。戰爭仍是導致大量難民的最主要因素。

巴基斯坦是目前最大的難民收容國,安置了一百六十萬人,其次是伊朗,安置了近八十七萬人,德國第三,安置近六十萬人。超過半數的難民被安置在人均GDP不足五千美元的國家,發展中國家更是收容了八成一的難民。

阿富汗是世界最大的難民「輸出國」,這一紀錄已經保持了三十二年。全世界每四個難民中就有一個來自阿富汗,其中九成五進入巴基斯坦和伊朗。這兩國收容難民數,全世界最多。

難民問題由來已久。一九五一年,聯合國召開難民和無國籍人地位全權代表會議,通過《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以保障難民的基本權利和地位。非洲統一組織在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日通過一項關於非洲難民問題的公約,並決定將每年這一天定為「非洲難民日」。由於難民問題範圍日益擴大,二○○○年十二月,聯合國大會決定從二○○一年起,把「非洲難民日」更名為「 世界難民日 」,以提醒國際社會關注全球各地難民的困難處境。

因武裝衝突導致的境內流離人民,以阿富汗人最多,約三百萬人,其次是伊拉克人,約二百萬人,大多住在敘利亞和約旦。境內流離人民最多的前三個國家依序是哥倫比亞、伊拉克、剛果民主共和國。

值得關注的是,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者占據難民總數的四成六。去年是與父母分離的兒童申請最多的一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