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否決管制法案 人人擁槍就安全? 步槍協會歪理!

戴定國 |2013.05.12
1296觀看次
字級

歐巴馬政府提出的槍械管制法案,是近二十年來在控槍問題上最嚴格的法案,民調顯示,有高達八成六的受訪者贊成此法案,但在參議院以六票之差被否決。結果一出,坐在國會公眾席上的槍擊案生還者及死者家屬向議員大叫「可恥」。

歐巴馬在白宮發言時略顯激動,他說:「這是華盛頓恥辱的一天。」他說,反對槍械管制者「有意識地欺騙」美國人,使民主共和兩黨的議員屈服;但他強調,將繼續推行槍械管制。

去年康州小學槍擊案受害者的父親馬克巴登說,「我們的心已經碎了,但是我們的志氣尚在。我們一直都知道這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是我們義無返顧。」

槍協宣稱 要打文化戰

因限槍法案在參院鎩羽而士氣大振的全國步槍協會(NRA),本月五日在德州休士頓舉行為期三天的年會及展覽會,宣稱有七萬人參加,志得意滿地慶祝這項重大勝利,並宣示NRA不僅要捍衛擁槍權,還要打一場「文化戰爭」。

這場年會的主要抨擊目標,是推動管制槍枝的歐巴馬總統。共和黨知名政界人物先後到場發表演說,向NRA「致敬」,凸顯這個全美最大的槍主團體,勢力仍相當可觀。這些政界人士抨擊媒體對管槍問題立場偏頗,強烈為NRA辯護。

新任NRA會長波特向歐巴馬提出全面挑戰,號召會員準備長期抗戰,預期管槍爭執將持續到二○一四年期中選舉。波特還宣示,NRA不僅要捍衛擁槍權,還要打一場文化戰爭,捍衛憲法第一至第十修正案列出的所有基本權利。

德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告訴在座會員,必須盡力阻止暴力犯罪,但做法不是限制擁槍權。他批評歐巴馬政府沒有盡力起訴設法取得槍枝的重罪犯和逃犯,以及做案時用槍的罪犯。該會長期會員德州州長培瑞則說,擴大購槍背景調查,將使守法人民更難合法取得槍枝。

波城人 因無槍陷險境

全國步槍協會執行長說,上月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國民因拙劣的槍管法與不支持擁槍的文化,而身陷手無寸鐵的脆弱境地。執行長拉皮耶問:「兩周前,有多少波士頓人希望他們有槍?」

拉皮耶提及警方在波士頓郊區水城的搜索,他說:「居民被囚禁在自己家裡,帶著炸彈與槍枝的恐怖分子就在門外。」他重申說,守法的擁槍者需要自衛,卻因政府控制擁槍權而遭到攻擊。

拉皮耶說:「恐怖分子、瘋狂校園槍手、綁架者、強暴者、謀殺者都伺機而動,在各地每個社區等待、計畫與策畫,伺機而動,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全國步槍協會這種解讀,破綻百出。如果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及觀眾,人人帶槍前往,就能阻止爆炸案發生嗎?爆炸時,不知道作案者是誰,所有持槍者要向誰開槍?無槍陷險境,帶槍就不會嗎?

校園配武警 老師帶槍

美國接二連三發生大型槍擊案,導致美國槍枝管制呼聲再起,不過步槍協會卻認為,不應該管制槍枝,而是應在各中小學對員工進行培訓、配發武器,並且安排一名武裝警衛,以因應隨時可能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

猶他州、佛羅里達州、明尼蘇達州、奧勒岡州、南達科塔州、田納西州等州的擁槍人士,考慮允許學校教師配備槍枝。猶他州老師忙著練槍的同時,亞利桑納州首席檢察官霍恩等多州官員也忙著草擬法案,好確保州內教師能合法練槍。

步槍協會主張,「持槍的好人可制止持槍的壞人」,要阻止瘋子或惡人、預防類似桑迪胡克小學事件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把槍手幹掉。一些家長質疑,如果教師攜帶武器到校,就算不露出來,也會影響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此外,目前有五州的公立大學,學生依法可帶槍到校,比兩年多前增加四州。擁槍人士辯稱,如果學生擁有槍枝,就能阻止校園血案。儘管帶槍讓某些學生覺得有安全感,但紐約時報指出,許多大學教師對此感到不安和恐懼。他們表示,大學是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甚至提出爭議性意見的「自由和開放場所」,但允許學生擁槍將製造恐懼和恫嚇的氛圍。

想像這樣一幅校園景象:學生上課時把玩槍枝,不幸槍枝走火,傷及旁人;學生之間一言不合,掏槍相互威脅;老師管教學生,學生傲慢不接受,老師就拿槍出來威脅,而學生也掏槍相向,其他學生為了「勸架」,都拿槍出來,要求師生放下槍。

人人擁槍就比較安全,還是更增加槍擊案的風險?手槍或步槍能阻止爆炸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