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馬拉松消耗大量能量。圖/法新社
跑馬拉松時身體的能量來源令人驚訝。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一場標準馬拉松42公里跑下來,可能使人腿痠、肌肉損傷,一份新研究為這種運動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再添一項:你的身體會開始吃你自己大腦的脂肪物質,做為能量來源。不過,不用太驚慌,這個影響是可逆的。
西班牙巴斯克大學(UPV/EHU)、CIC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CIC biomaGUNE)生物醫療研究所(IIS Biobizkaia)合作的這項研究指出,在極端代謝壓力下,人的身體會動用大腦神經元保護層「髓鞘脂」(myelin),當做備用能量來源。
髓鞘脂是一種脂肪物質,協助大腦電流訊號安全且有效地在神經元之間傳遞。跑馬拉松時,身體先從既有能量庫取得能量,通常是醣類,如肌肉中的肝醣,但是當醣類燃燒殆盡,身體就開始依賴脂肪庫,包括大腦中的髓鞘脂。
研究人員使用磁振造影(MRI),觀察馬拉松選手在賽前48小時以及賽後兩周、兩個月,這三個時期的大腦變化。巴斯克大學解剖與人類胚胎學教授馬圖特(Carlos Matute)指出,分析顯示,選手腦中掌管運動協調、感覺與情緒整合區域的白質,有12處在比賽後,出現髓鞘脂含量減少的跡象。
這份在《自然.新陳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這種髓鞘脂減少是可逆的:賽後兩周,髓鞘脂含量已顯著回升,到了賽後兩個月,已經回到賽前水準。
這份研究成果將有助於了解,如何促進髓鞘修復,並針對多發性硬化症(MS)等脫髓鞘疾病,找出更好治療方式。研究人員也強調,這份研究並不是要人們避免跑馬拉松,不過,對於脫髓鞘疾病患者而言,從事這類運動可能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