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試驗見成效 直接給現金翻轉貧窮

編譯/潘楠慕 |2025.08.24
99觀看次
字級
卡里薩現在已能維持穩定現金流。圖/法新社
現金救濟改變了卡里薩的人生。圖/法新社
受助者用現金做起小生意。圖/法新社
傳統援助方式以提供物資為主。圖/法新社
卡里薩的村人獲得捐款後鑿井賣水。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在肯亞濱海省基利菲市(Kilifi),育有5名子女的卡里薩(Thomas Kazungu Karisa),3年前在加油站工作,入不敷出,但是現在,他站在滿園玉米前,神采奕奕。這判若兩人的差異,源自一筆現金捐款,改變了他的人生。

卡里薩說,幾年前「家人還常常餓著肚子睡覺,孩子積欠學雜費,我自己也負債累累」,拋給他救命繩索的是美國非政府組織「直接給予」(GiveDirectly),單筆提供11萬肯亞先令(約新台幣2萬5000元)現金。

他拿著這筆錢,與村裡兩名鄰居合租土地、架設灌溉設備,開始種田,再用收成作物賺得的收入,添購乳牛,同時他也出租鏈鋸等工具,維持現金流。卡里薩說:「如果他們當時只是給我糧食,現在早就吃光了,但是給現金,讓我能翻轉我的人生。」

「直接給予」主張應該停止送糧、發書等傳統援助模式,改以直接給受助者最需要的現金。該組織已在非洲15個國家,向逾150萬人提供現金,並根據這些案例,完成25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這種做法的成效。

在肯亞的追蹤研究顯示,受助家庭平均每獲得1美元現金,就可創造2.5美元的產值。該組織非洲地區事務副總裁泰蒂(Caroline Teti)指出,數據也顯示,現金可減少家暴、降低兒童死亡率,並且提升就學率。

「直接給予」相信,提供現金也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華盛頓大學2022年的一份研究估計,美國全球衛生援助計畫,人事支出、行政作業和物資運輸經費,就吃掉3到6成預算,相較之下,該組織的8成捐款直接匯入受助者帳戶,剩餘2成才用於管理成本。

泰蒂說,「錢非萬能」,學校、衛生設施和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還是需要政府出力,但是,為貧者改善生活,現金快又有效,「貧窮不能等,一年就足以造成一名女孩輟學,或者一名媽媽、小孩因窮困而死」。

不過,並非所有地方和援助類型,都適合以現金救濟。國際醫療援助組織「無國界醫生」(MSF),迄今僅曾經在敘利亞和蘇丹達佛地區,提供現金援助,其他都仍為援助藥品與醫療設備,以確保救援品質。MSF倡議主管鮑瓦布(Tarak Bach Baouab)說:「若受助家庭把錢花在醫療以外的用途,可能反而助長健康狀況惡化。」

此外,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直接給現金的做法。援助機構「挪威難民理事會」(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目前提供的援助,僅兩成是發放現金,該組織策略創新總監瑞布爾(Tariq Riebl)坦言,人們總覺得,親手交出米袋或物資的援助才實在,因此,需要更多直接發放現金的成功案例,才能鬆動這種「看得見、摸得到」的傳統心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