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壽命與免疫系統基因數量有關。圖/法新社
從街頭獲救的流浪犬。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為什麼貓咪通常比狗狗活得久?英國巴斯大學率領的一份國際研究發現,像貓這類較長壽的哺乳動物,可能與其腦容量較大以及免疫系統更複雜有關係。
研究團隊分析46種哺乳動物最長壽命潛力(MLSP),並繪製這些物種都有的基因圖譜。最長壽命潛力,指該物種在紀錄上的最長壽命,而非平均壽命,後者易受天敵、食物等資源可取得性影響。
分析發現,較長壽的物種,其免疫系統相關的基因家族,基因數量較多,意味著這是使其演化出更長壽命的一個主要機制。例如,擁有相對較大腦容量的海豚和鯨魚,最大壽命分別可達39年和100年,而腦容量較小的老鼠,壽命僅有1或2年。
也有一些物種腦容量雖然小,卻仍相對長壽,例如裸鼴鼠(mole rat)和蝙蝠,不過,分析這兩類動物的基因組後也發現,其免疫系統相關基因數量,同樣比較多。
這份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免疫系統可能是在清除老化及受損細胞、控制感染、預防腫瘤形成上,發揮作用,因此對於維持較長壽命,扮演重要角色。
報告第一作者、巴斯大學比較基因學博士帕迪亞-莫拉雷斯(Benjamin Padilla-Morales)表示,過去已知腦容量與壽命之間存在關聯,這兩項特徵在演化上常並行出現,這一點可能與較大的腦容量,所帶來行為優勢有關;而這份新研究也突顯出,免疫系統在哺乳動物演化過程中,不僅是對抗疾病,「還令人意外地在長壽方面也發揮作用」。他說:「腦容量與免疫韌性,在邁向更長壽命的演化旅程中,攜手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