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螳螂校長和他的動物學伴軍團 文/小熊老師 |2025.08.28 語音朗讀 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孩子們一起為校雞彩繪牠們的豪宅。圖/霧峰桐林國小原本的校園死角變身為美麗的生態溝。圖/霧峰桐林國小在校園排水溝蓋上曖曖內含光的螢火蟲。圖/霧峰桐林國小霧峰桐林國小成功復育的黃緣螢。圖/霧峰桐林國小 文/小熊老師你是世界最輕盈的光繁星點點落到清澈的水邊追夢的人不怕夜黑前仆後繼前往打撈你用世界最輕盈的翅膀載動了一片好山載動了一片好水從土地上長出來的 愛暗中 發亮──小熊老師〈螢火蟲〉二○二二年暑假,陳榮錦回來霧峰桐林國小當校長了。聽說有個會打螳螂拳的新校長,「螳螂校長」的封號已經為他準備好了。身形精瘦挺拔的陳榮錦,還真有那麼一點螳螂神韻。螳螂校長並非桐林國小的校友,也未曾在此校任職,為何說是「回來」呢?因為他在九二一大地震前便搬到桐林國小旁落戶,與桐小為鄰二十多年,此回恰逢桐小空出了校長缺,陳榮錦便決定申請回到離家最近的小學服務,此後每天上班,走路二分鐘就到。陳榮錦多年來擔任台中市教育局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召集人,作為一位「環教校長」,自認半路出家,大學就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本科是語文和輔導,當年他醉心於北派螳螂拳的鍛鍊,社團生活就是學武,跟「自然」、「生態」完全沾不上邊。直到在桐林山腳下的吉峰國小任教時,因緣際會參與了校園貓頭鷹巢箱的吊掛觀察計畫,才真正點燃「環教魂」。當年他不但加入了環境教育輔導團,也至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深造,實務經驗加上學理基礎,讓陳榮錦成為帶領校園夥伴一起向前開拓的環境教育專業者。陳榮錦生在南投縣魚池鄉的「銃櫃」,五歲舉家搬到水里,從小在山看山,少年時跟著在林務局上班的父親攀上高海拔山區,很早就打開了觀照台灣土地的視野,喜歡「與山為伍」的他,來到桐林安居,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如今進一步「回到」這個只有百位學生的山村小學服務,把教育志業和家園生活疊合,大家都好奇:這位帶著濃濃森林風的校長,會展開什麼環教工程?首先推動「校園養雞」,讓小朋友從孵蛋開始,一步步見證生命成長的每一段驚喜,根據當時的「校雞」保母簡嘉慧主任的紀錄,二○二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小雞一號破蛋而出,在校園川堂的玻璃櫥窗裡「一瞑大一寸」,大家一起幫這隻小雞命名,經過票選,取名「吃貨雞仔」。後來其他小雞陸續孵出,「吃貨雞仔」升格為小雞隊長,白天帶著隊員們在校園散步、玩耍、覓食。螳螂校長看著學童與小雞近距離互動,躁動的孩子瞬時變得無比溫柔,心中讚道:小雞真是一百分的心靈學伴!孩子們喜歡學雞叫,比誰學得像,下課時此起彼落的「雞鳴」聽得讓人真假難辨。隨著小雞們慢慢長大,熱心的家長和工友同心協力為牠們蓋出一個家,再由美術老師帶小朋友進行家屋彩繪,五彩繽紛的豪宅雞舍落成了。從學期初一路養到學期末,其中兩隻成熟的母雞開始生蛋,一開始母雞沒有固定的「產房」,師生們必須撥草尋蛋,有時還會在資源回收區的紙箱裡找到猶有餘溫的雞蛋,那時正逢台灣缺蛋危機,校園各角落發現的每一顆雞蛋都是驚喜。當然,光靠幾隻校雞的產能不足以滿足全校人口,校長特別安排廚工媽媽把第一批收集到的十二顆煎成香噴噴的荷包蛋,拿來慰勞揮汗練習的棒球校隊。校雞產的蛋,嘗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友善畜產動物的觀念,可以從孩子親自照顧校雞的體驗開始。當大家仍在回味著校雞的故事,校長又有新點子冒出來,接下來,是挑戰度升級的「校園養蜂」。養蜂需要更專業的照顧技術,加上擔心被蜂螫得滿頭包,一開始大家都怕怕的。所幸桐林是中台灣養蜂重鎮,無論是學童的家長或學校的鄰居,養蜂專家大有人在,包括產出得獎蜜的高手,在各路達人支援下,校園養蜂成功啟動。校長的親身經驗是:「你愈怕牠,牠就愈緊張。你不驚惶,動作放輕,蜜蜂其實是很溫馴的蜂類。」校長把一部分蜂箱放在視聽教室的陽台外,讓學童可以隔著紗門觀察蜜蜂的動靜;如要到戶外近距離觀察,則可以穿戴防護裝備;若想觀察得更仔細,校長乾脆從蜂箱抽起一塊巢片,放進打了一堆小洞可以透氣的透明壓克力箱,讓大家在教室裡慢慢欣賞,這時教室裡會傳出電風扇超高速運轉的聲響,仔細辨別聲音來處,原來是巢片裡的上千隻蜜蜂集體拍翅的聲響。好酷!包括蜜蜂在內的各種蜂類,其實就在我們的環境裡,與其不知所以的害怕,不如揭開牠們神祕的面紗,尋得共處之道。螳螂校長不是一個人來到桐小,他的身後跟著各種「動物學伴」,校長真正想做的,不是把奇珍異獸帶進校園,而是把動物們「請」回來,讓「生態」跟「生活」自然地連起來。要把動物們「請」回來,得先營造一個牠們喜歡的環境。校園東側、教室後方,原本散亂堆置著花盆與雜木,與家長及社區人士多次討論醞釀,校方決定沿著排水溝開挖一條三十公尺長的生態溝,在溝底、溝緣鋪上大片塑膠布防水,下層疊放石塊、置入沙土,蒐集冷氣排出的冷凝水,透過定時馬達製造活水循環。水中放養的魚、蝦、螺類,來自校內前庭水池及鄰居的捐贈,由於各方勤於貢獻,各種沉水、浮水、挺水、水邊植物也慢慢茂盛起來。小小生態系逐漸成形,各種蜻蜓和蛙類主動來報到,有些孩子還抓了蝌蚪回家養,觀察牠們長大直到成蛙,再放回生態溝。二○二四年九月螢火蟲復育達人藍森彬爺爺送上一批黃緣螢幼蟲,讓孩子親手將牠們放入生態溝,兩周後,小小的光點便在水邊的樹叢閃爍了。這樣的感動,促成了親子夜觀的小小盛會,許多家長第一次在夜間踏進學校,尋找孩子親手復育的螢火蟲,見證校園的生物多樣性。桐林國小在前校長姜韻梅掌舵時,已受封為最美的公立森林小學,螳螂校長接棒之後點子不斷,行動力更是驚人,呼應了螳螂拳手法多變、步法靈活的特色。陳榮錦說,如果說有什麼大絕招的話,那就是「結合社區」。環境裡的動物和人,都可以是很棒的學伴或助教。任何點子的落實,只要善用近在咫尺的社區能量,就能大幅降低成本,包括經濟、技術和溝通的成本。學校平時透過各種走讀活動與社區打交道,知道村子裡臥虎藏龍,再把這些達人請來學校協助在地課程的教學……我們可以想像,過幾年螳螂校長退休,還是離不開桐小,他將成為學校的「最有力鄰居」,一定會是幫忙學校推動環境教育的超級社區達人。♣ 前一篇文章 【人間情味】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下一篇文章 【阿三在美】隱私與熱心人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9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10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我行遲遲】齒頰間的 念念不忘【閃文集】羅蘋的情人【詩】生命繪本【詩】繁華如寄【城市浮光】飛越卡帕多奇亞【詩】一瞬 作者其他文章【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荔枝乾的產地 也是蟲蟲大觀園【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獻給動物朋友的詩】 蛇來蛇去的夏天【獻給動物朋友的詩】黑翅鳶,你好紅!【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莫氏樹蛙與好聰明生態水缸【獻給動物朋友的詩】 九九峰的蜂鷹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