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動 五股濕地 水泥叢林中的綠洲

楊慧玉 |2012.07.14
1558觀看次
字級
莊崴森夫婦。圖/記者楊慧玉

相較於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的高知名度,五股濕地顯得沒沒無聞。然而,造訪時,卻發現前往遊憩的人不少,乘涼、運動、散步、騎自行車,甚至泛舟、觀察生態,各自在這水泥叢林中的綠洲,找到一方閒適。

「我每天下午都來這裡吹自然風,這和從水泥大樓吹來的風不一樣!」坐在成蘆大橋下,悠哉地拉著胡琴的老伯說。一旁疏洪生態公園的鳥啼,也隨著「咿咿啊啊」的胡琴聲唱和,此起彼落,讓人有置身山林的錯覺。

五股濕地生態園區位於二重疏洪道北端、關渡自然公園的斜對岸,兩百多年前就已開墾成良田,曾是大台北地區的重要穀倉。五十年前,因炸寬隘口疏洪致使海水倒灌,並滯留不去,良田於是變成沼澤。

由蘆葦草澤、矮灌木叢、水塘、水圳構成的五股濕地,屬於較為「平實」的類型,沒有巨星級的景觀和生物,但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仍吸引不少昆蟲和野生動物棲息。

最北端靠淡水河岸的「疏洪生態公園」,是觀察河口灘地生態的據點;河口南邊,是荒野保護協會所營造的沼澤棲地,成為許多生物食宿無缺的美好家園;水塘邊的泥灘地,退潮時有成千的招潮蟹大軍,忙著活動覓食。向晚,微風運河波光瀲灩,泛舟的、休憩的人潮逐漸散去,燕子成群歸巢,人們眼中的「樸實無華」,對生物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