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姊(中)與溫碧誠(右)、李慶屏(左)圖/記者楊慧玉
民國八十六年,竹東地區遍植的海梨柑崩盤,農民血本無歸,紛紛砍除,改種農會建議栽植的酸桔。酸桔原是新竹客家農民加減栽培的特色作物,不適合鮮食,但可用來製作桔醬。然而一旦發展為經濟作物,便面臨產銷平衡的問題;隨著收成季節逼近,農會四處尋求願意研發加工者,阿金姐便是在此時義無反顧投入,為農民解決燃眉之急。
人稱「阿金姊」的康阿金是個客家媳婦,雖是閩南人,但傳承自婆婆的傳統手藝,再加上自己的研究精神,將桔醬適度改良,迎合大眾口味,更擴散了濃濃的客家味。
一路與阿金姊並肩作戰的竹東地區農會推廣股長溫碧誠指出,酸桔是新竹地區特有的產物,蟲害少,栽培管理較為粗放;而且新竹所產酸桔,表皮香氣特別濃郁,酸味也更顯細緻,做成的桔醬風味,不同於宜蘭地區用的金棗以及南部用的金桔,他處無法比擬。
阿金姊的手藝原就小有名氣,經過兩年嘗試、調整配方,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不但曾三度獲選為全國農漁百大精品,甚至獲得摩斯漢堡與五星飯店青睞,採用她所製作的桔醬入菜。
呈色金黃、香氣迷人的桔醬強調當天現採、現做,製作十分費工,雖然小小一顆,但得剝皮、去籽,並刮除桔皮內側薄膜後才能開始熬煮、調味的工序,加工時間壓力頗大。
桔醬原料簡單,只有鹽、糖、酸桔、辣椒,滋味酸甘甜,並帶有淡淡辣椒香氣,不含防腐劑,沒有多餘添加,只藉由真空、高溫殺菌等步驟延長保存。除了客家桔醬之外,阿金姊也研發出冷熱飲皆適合的香桔汁,並因應客製化需求開發多樣商品。
「妳知道嗎?酸桔的皮還能拿來泡澡、清洗碗盤……。」難得清閒也閒不下來的阿金姊,腦袋裡總縈繞著酸桔的更多用途。從平凡的家庭主婦變身經營者,阿金姊心繫酸桔的種種,也身繫許多在地小農的生計,融合出酸甜苦辣鹹的桔醬滋味,猶如人生的滋味,豐富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