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低碳找茶趣

楊慧玉 |2013.03.02
5179觀看次
字級
陳陸合圖/記者楊慧玉

特產

文山包種茶 中外馳名

若說,新北市坪林全區住民幾乎都從事相關茶產業的活動,一點也不誇張。從茶葉的種植、焙製、銷售,到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加工品、茶餐、餐廳、休閒旅遊等,觸目所及,都離不開茶葉;「茶鄉」非浪得虛名,所生產的「文山包種茶」亦不負盛名。

在台灣,有人稱「南烏龍、北包種」,坪林即是包種茶的故鄉,為北部包種茶主要產區,品質與產量一向備受推崇。區內多栽種青心烏龍品種,茶葉呈條索緊結狀,外觀翠綠,茶湯金黃甘潤,香氣格外淡雅迷人。

坪林區農會推廣股長鐘森諒指出,坪林茶葉栽培面積約有八百公頃,農戶一千多戶,年產量約五十萬公噸,區內有九成以上居民靠茶產業維生。由於氣候環境適合栽培,以及自清朝以來代代傳承的種茶、製茶技術純熟,所產茶葉深受肯定,中外馳名。

坪林位於翡翠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用藥限制比一般茶區嚴格,政府除力推農藥減量、不施除草劑外,並補助有機肥,推廣以綠肥當堆肥,最重要的是嚴格落實抽驗,不僅頻率頻繁,也特別嚴謹,坪林優質茶第六產銷班班長翁萬笑說,每個班員都抽驗得到,一個也別想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不但幫農民省下一筆自行檢驗的費用,也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至於台灣茶常遇到的混充問題,坪林的「文山包種茶」倒是老神在在,沒受什麼影響。坪林農會農事指導胡耀文表示,因為條索狀的包種茶體積大,且包裝耗損率高達百分之五,對混充茶而言運輸成本高,並不划算,所以坊間混充現象不多;況且各地栽培出的包種茶氣味不同,坪林有其獨特的清香風味,不難分辨。



達人

翁萬 讓傳統製茶廠大變身

還沒進入茶農翁萬的製茶廠,在前廳的會議室就得先換上乾淨的拖鞋。在土地上務農,免不了拖泥帶沙,衣著如此,工作場所也常如此;但翁萬的製茶廠大大不同,啵亮的設備光可鑑人,地板一塵不染。原來,種植之外的製茶過程,更是產品的勝負關鍵。

翁萬是坪林的第五代農人,於民國七十年代坪林茶葉鼎盛時期開始專職種茶。三十幾年的栽培經驗,種茶的功夫早已內化為生理反應的一部分,不論病蟲害防治或濕度調節等,舉凡看天吃飯的變因,他總能見微知著,從吉園圃到產銷履歷,品質亦與時俱進。

然而茶葉與其他農產品不同,摘下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翁萬說,茶葉從嫩葉到老化只有十天,品質以中段為佳;採收時又得看氣候,大致以晴朗的正午最佳,但又依田區不同而有變化,因此茶農得十分了解自己的土地。由於氣候因素無法控制,端靠製茶者以經驗變通因應。

鑑於製茶技術雖累積深厚,但傳統製茶環境卻讓買家望之卻步,兩年前,翁萬決定投注資金與心血,配合政府推動的製茶廠ISO22000認證,改善製茶廠內外環境,提升茶葉製程安全,結果,不但連帶提升了產品的形象,更獲得「模範農民」的肯定。

傳統製茶廠要通過國際標準的檢驗,過程必然繁雜,尤其對不擅處理文書作業的農民而言更是如此。但眼見茶產業結構的變化及消費市場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翁萬憑藉過去產銷履歷與農場合作的基礎,將製茶廠的衛生作業標準化,透過隨時記錄,精確掌握生產及銷售數字,進而達到成本控管。

翁萬經營的「上林」茶廠在轉型後產增價揚,重新定位的產品退出以往最易受削價的盤商通路,獲利成長逾兩成,自銷從三成成長至七成,契作更成長三成,今年更將建立自己的品牌「豪林」。「上林」是坪林獲得ISO認證的第一家製茶廠,身為產銷班班長的翁萬更鼓吹同業一起投入,共創坪林茶產業的第二春。



生機

淨源起而行

護土更護水

因為翡翠水庫,坪林成了大台北的水源特定區;由於長期限建,而得以維護原始樣貌,也保留原有的純淨。

以包種茶聞名的坪林,是北部重要的茶區,雖無工業汙染與過多開發,但若農民為追求產量而施用過多的化學肥料與藥劑,可能造成土地汙染,進而影響翡翠水庫,危害大台北地區用水安全,因此近年來,地方政府與許多民間單位紛紛投入推廣以有機、無毒的方式栽種茶葉,以保護當地環境與生態。

然而,由於山區坡地難以施做隔離帶,除非先天地形獨立,不會受到鄰田影響,否則有機栽培易受阻礙。坪林農會推廣股股長鐘森諒表示,坪林的有機茶葉栽培面積目前近三十公頃,相較於全境茶葉栽種面積八百公頃來說雖然顯少,許多茶農也無有機認證,但都朝著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盡量減輕土地的負擔。

其中,也有排除萬難,把種有機茶當成做公益的農友。如坪林淨源有機茶產銷班班長陳陸合,便是因為想維護坪林生態,將保護山林、淨化水源的概念推介給更多人,而毅然回鄉種有機茶。

五十歲那年,陳陸合從松下電器退休,在全家大小反對下,獨自離開長久居住的台北市,回到親人都已遠走的故鄉坪林,從頭開始鑽研、推廣有機茶的栽培。六年來,已凝聚許多同伴投入,並獲得家人的支持。

對陳陸合及產銷班班員而言,栽培有機茶就像是淨化水源的一把鑰匙,是利益眾生的事,如今銷售已逐漸上軌道,預計將有更多農民共襄盛舉。



順遊

低碳旅遊 全台首善

位於大台北地區飲用水的源頭,坪林在環境保育上身負重任,衍生出的低碳旅遊概念更尉為先驅。在新北市政府與坪林區公所的推動下,結合當地居民與店家力量,從綠色交通、低碳商店、垃圾減量等面向努力,成為台灣第一個發展低碳旅遊的風景區。

坪林山青水綠,向為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尤其北宜高通車後,交通更便利,來「找茶」者絡繹於途,逢假日愈見盛況;坪林人所守護的自然資源以及茶鄉的人文風貌,盼遊客也能共同維護。

茶業博物館

座落於北勢溪畔的茶博館(右圖) 占地三公頃,為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古色古香,長廊、圓柱,每個角落都是框景,為造訪坪林必遊景點。

館內設有綜合展示館,展出茶事、茶史、茶藝等主題;活動主題館則以不同主題規畫年度特展;館後設置生態園區,保留多處原始林,植物生態區植有多種藥用植物、杏花、杉木、楓樹、蛇木林等。

坪林的橋

跨越北勢溪的親水吊橋位於坪林形象商圈末段,連接兩岸觀魚步道,雖稱不上壯觀,但視野令人心曠神怡。尤其當地護溪有成,站在橋上可盡情觀察下方可觀的魚群以及沿岸水鳥,搖搖晃晃中,迎著爽颯清風,愜意無限。

坪林舊橋與新橋同樣橫跨於北勢溪之上,且相距不遠,兩兩相望。巴洛克風格的舊橋已有百年歷史,兩側經過綠美化,並設立如宮燈般的路燈,適合散步,機車仍可騎行;車輛運輸功能則由新橋與拱橋接手。坪林拱橋離舊橋也頗近,如一抹藍月映襯著綠波,煞是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拱橋橋頭旁有一處「白鷺鷥公寓」,溪畔的樹上住滿了白鷺鷥與夜鷺,頗為壯觀,可見溪中生態豐富。由於離橋很近,可輕易窺探鳥類的一舉一動,非常適合小朋友做生態觀察。

觀魚步道

坪林護溪有成,幾乎每一條溪流都看得到魚群,所設置的觀魚步道,也是全台最長的觀魚步道,長達一、二十公里。步道有許多入口處,或清幽或遼闊,各具特色,沿途時有林木森森,時有花草、茶園相伴,無論是陰離子或芬多精,都格外讓人神清氣爽。

全區溪流在封溪保護下(僅部分範圍與時節開放),保育成果斐然,溪哥、香魚及苦花魚悠遊其間,十分難得。

金瓜寮溪觀魚蕨步道

在步道入口處即被潑墨山水般的景色所吸引,往河谷直切急下的步道有點陡,但行至溪畔便轉平緩。由於金瓜寮溪兩岸山勢高聳、水氣不容易散去,適宜蕨類生長,流域內仍保有原始的低海拔自然景觀,地表蕨類茂密生長,間或有撐著綠色大傘的筆筒樹,在潺潺水流聲中,讓襲面而來的清涼沁人心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