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 芳菲春城

楊慧玉 |2013.02.16
3475觀看次
字級
左起為:北投區農會農事指導員李秉城、花谷農園主人盧柱成與曹靖涵夫婦圖/記者楊慧玉

文與圖/記者楊慧玉

特產

海芋、繡球花 彩繪竹子湖

春色爛漫,粉櫻、杜鵑、海芋次第怒放。北投山區春櫻正盛,杜鵑、海芋點綴其間,準備輪番登場;再過不久,陽明山後起之秀「繡球花」也將參與競艷,歡欣、熱鬧的氛圍,如地底竄起的熱流,將北投烘得暖呼呼。

在台北市,北投的農業規模欲大不易;然雖不大,卻各自發展出精緻而多樣化的農產。位於陽明山的竹子湖又另當別論,已栽培三十幾年、最負盛名的海芋,產量占全台百分之九十;令人詫異的是,十數年前開始栽培的繡球花,產量也占全台近九成,環境得天獨厚固然是利基,農民累積多年的栽培技術和辛勤經營,亦不容忽略。

適地適種,是最不拂逆自然法則、不耗損能源的栽種方式。竹子湖所栽種的海芋與繡球花全都露天栽培,是老農依著當地的氣候風土多方嘗試、歷經挫折而成。  

竹子湖是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一個山谷,海拔約六百七十公尺,氣候冷涼多雨,經常雲霧繚繞,總帶著濃濃溼意。由於土壤肥沃,並擁有豐沛潔淨的山泉水源,竹子湖的海芋田依地勢層層闢建,以活水栽培海芋,因水土適宜,並不須用藥,可稱得上是有機種植,因此田裡生態豐富。

繼海芋之後,培植數年的繡球花也漸成氣候,可望成為竹子湖的明日之星。其花期剛好接在海芋之後,約為五到八月,由於受損後較難復原,單價也普遍較海芋高,少有農戶願意開放民眾摘採體驗;但就算僅供觀賞,也不枉上山一趟,碩大如球的花朵,幾乎看不到葉子,依品種綻放著整片粉紅、靛藍、淺紫、酒紅……實在是美得有點過火了呢!



達人

盧柱成 首開海芋宅配服務

竹子湖三、四月盛開的海芋,從十二月開始就有花可賞,目前雖尚未達到產量與品質的高峰,但放眼望去已是白靄靄一片,襯著游移於山谷間的縷縷輕霧,更顯清新可人。

竹子湖的農民原本多種植蓬萊米與高麗菜,後因高山蔬菜競爭太大而轉作海芋。花谷農園即是當時第一批改種海芋的農戶,第二代園主盧柱成回憶,約三十二年前,父親開始嘗試在水田種植海芋,因環境適合才逐漸將重心轉移到花卉栽培。

海芋從幼苗到長成都在水田環境,竹子湖水源豐沛而潔淨,最適合栽培;而足夠的海拔高度,讓海芋田少有病蟲害,不必施用農藥,是非常「有機」的花卉。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下,海芋便成為竹子湖最具代表性的印象。

然而海芋在竹子湖的栽培並非一帆風順。北投區農會農事指導員李秉城指出,民國八十五年,當地的海芋得了軟腐病,幾乎全軍覆沒,竹子湖的海芋產業只得重新來過,引進新品種栽種。時至今日,氣候變異加大,氣溫年年升高,今年農會將從國外引進少量更耐熱、耐旱的品種讓農民試種,預計兩、三年後能有定論。

竹子湖海芋產量日益增長,農會投入協助農民銷售行列,而原以切花銷售的模式,也慢慢結合休閒觀光,至此,海芋農的日子才過得比較輕鬆。盧柱成的太太,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曹靖涵說,尤其像「花谷」這種有進批發市場的農民,凌晨兩點半就得出門,直到中午十二點才回家,稍作休息後又得下田採收、整理、包裝,產量大時,一天要處理好幾千枝,等作業結束時,都已經晚上十一點。

海芋田裡的辛苦,並非一般人以為的冬季,而是海芋休眠期的夏季。曹靖涵笑說,下田得穿青蛙裝,夏天光穿就已經一身汗,更別說下田除草、整理植株了。

為了方便遊客摘採體驗,有些農戶會在花季前將水田的水放乾,但為了避免對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花谷堅持不放水,讓遊客穿著青蛙裝下田,也讓遊客真實體驗農民採收海芋的辛苦。此外,不將水放乾對生態也有好處,花谷的海芋田裡,不但有田螺、泥鰍、溪蝦,連鱔魚都能撈得到,對都市人來說,都是難得的體驗。

近年,盧柱成在農會的輔導下,首開將海芋宅配到府的服務,由於日本並沒有鮮花宅配的經驗,還因此受到黑貓宅急便日本高層的注意,特別來台向盧柱成請益。

此外,花谷已種植十五年的繡球花,也愈來愈受到關注。以往都是直接供應給批發市場和插花老師,未料,去年農會僅發一則有關繡球花的新聞稿,便受到民眾高度關注,可見遊客對新興花卉的殷切期待。

不過,由於繡球花從阡插到可開出品質較好的花朵,需要四、五年時間,受損後又較難復原,因此還是希望遊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以免農家多年心血毀於一旦。



草根

奇岩 打造台北首座生態新社區

台北首座生態社區,也可以說是全台首座以生態環保為設計概念的新社區開發計畫,即將在奇岩誕生!為何選在奇岩?這與該社區長期耕植住民自然生態保育觀念、關注生活周遭環境,並培養參與公民議題的素養有關。

奇岩社區參與社造極早,到明年,協會便已邁入二十周年。從成長班、讀書會開始立基的組織,在思想與立場上十分獨立,沒有黨政、地方派系干預,運作上更能恣意揮灑;長青學苑、烘焙工坊、創藝生活工坊、綠色生活廣場、解說團隊等,一個個工作團隊在培植成熟後皆能獨立運作,在社區開枝散葉,深入住民的生活。

近二十年來,社區所獲得的獎項不計其數,曾榮獲環保署「全國十大優等社區」,也數度獲得台北市與內政部「卓越社區」評鑑。以「人、生活、土地與空間」為發展方針,社區媽媽們辦社區報、製作「丹鳳山自然步道導覽摺頁」,並畫出北市第一張由社區居民自製的「綠色生活地圖」,從認識自家生活環境開始,和住民溝通人與土地間共榮共存的想法。

社區媽媽們並成立烘焙坊,提供社區婦女二度就業的機會,供應健康麵包、手工餅乾、糕點、年節點心等;並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策略聯盟,在社區設立主婦聯盟奇岩取貨站,從飲食、行動改變社區。媽媽們並著手整修社區閒置空間「白房子」作為區民活動中心,更期待未來能建構成環境教育中心;帶領區內清江國小的孩童在校園內設置生態池;合力移除公園內頂埤生態池外來種植物,種植原生種水生植物,還在池旁舉辦音樂會、守護假期,讓保育觀念生根。

而公民議題參與能力的培養,也藉著每個活動積累見功。協會執行祕書吳慧瑜說:「社區發展組織應有觀點,不畏政治角力。」協會成立的「丹鳳山關懷聯盟」,凝結居民力量,自發性保護鄰近丹鳳山,遏止濫墾;目前最受各界矚目、占地約十六公頃的奇岩生態新社區發展計畫,便是融入社區所招募的「公民陪審團」部分意見,初步規畫住宅占地十公頃、綠地六公頃,並採綠建築設計的大型開發案。除了社區議題之外,媽媽們也對社區以外的核四、北纜車表達關心,並持反對立場。

儘管發展成熟,但社造在每個時代總面臨不同的考驗。吳慧瑜指出,協會成立時剛解嚴不久,民眾對知識的追求殷切,參與踴躍;如今資訊管道眾多,舉辦成長班的單位、課程選擇都很多,交通方便後,居民對社區的課程需求降低;加上目前多為雙薪家庭,能抽空投入社區服務的人數不像以往,且有老化現象,社區的凝聚力如何強化,是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頸。但相信,身為社造的老前輩,奇岩社區必能讓北市的桃花源再升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