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法國總統及希臘國會選舉,歐蘭德利用選民「反緊縮」心理獲選;在希臘,儘管撙節政策使希臘免於破產和退出歐元區,執政黨卻遭到選民否定。
在此之前,歐盟國家大致達成共識,削減支出是處理金融危機最好的辦法,但緊縮結果卻讓整個歐洲瀕臨衰退邊緣,經濟成長減緩、失業率增加、社會福利措施被迫取消、需要援助的人愈來愈多。
歐洲的新現實是,選民不願意再接受刪減開支、低度經濟成長及失業。歐蘭德能拿出什麼經濟對策,歐洲能否如他所主張的,揮別緊縮政策,邁向成長,大家拭目以待。
歐洲人:不要緊縮
隨著歐盟十七國總體失業率創下新高,三月份飆到百分之十點九,比一年前增加一個百分點,寫下一九九九年以來最高紀錄,歐洲人民的「反撙節」情緒日益熾烈,反對削減健保和教育預算的示威時起。
希臘國會選舉撼動了政治版圖,超過五成選民不滿財政緊縮讓經濟陷入困境,將票投給反對撙節的政黨,甚至激進左派聯盟都成為第二大黨。歐蘭德反對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導的緊縮政策,左派聯盟領袖齊普拉斯更說,梅克爾應該體認到撙節政策已經失敗。
分析師表示,相較於歐蘭德贏得法國總統大選,希臘反撙節政黨在選舉中的強勢表現,更讓金融市場憂心。一旦希臘無法持續按協議削減政府開支,並執行改革方案,可能迫使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暫停紓困。
瑞士銀行經濟學家迪歐警告:「希臘很快就會無法支付雇員薪資和養老金,這將讓金融市場極度緊張。」貝倫堡銀行經濟學家表示,「希臘今年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為百分之四十」。
歐元區:一場賭注
英國媒體指出,歐蘭德勝選是一場賭注,不是讓歐洲政經局勢陷入混亂,就是帶領歐洲走向成長。《泰晤士報》說,歐洲出現重大的政治轉變:「遠離撙節方案,邁向政府主導的經濟成長倡議」。《泰晤士報》更說,拒絕撙節,形同玩火,要求重新談判歐盟財政協定之舉,尤其危險。
《每日電訊》報也以頭版頭條「歐蘭德勝選,歐盟踏上混亂之路」,預測這是風暴來臨的前兆。《每日郵報》批評最嚴厲:「緊縮再見!新歐元危機:法國人選擇重返毀滅性的支出模式」。中間偏左的《衛報》看法最樂觀,但也坦承,如果歐蘭德的政策失敗,可能會是一大災難。
丹麥分析師傑寇森指出:「歐洲政治局勢正在失控,政治人物和選民的分歧不斷擴大,希臘和法國選民用選票發出信息:我們沒有準備好迎接撙節。」
歐洲領導人去年十一月曾暗示,「若希臘民眾拒絕支持紓困的條件而緊縮,他們將準備允許希臘退出歐元區。」希臘若不能留在歐元區,可能引發新的衝擊,波及其他成員國。
歐洲最關鍵問題是,受到法國與希臘選舉驚嚇的市場,是否會重新開始檢討西班牙的緊縮政策。西班牙已推動預算削減和經濟改革措施,力圖重建投資人信心,市場認為西班牙能把赤字比率減至百分之五點三。
但希臘與西班牙的撙節措施導致失業率接近二成五,而且經濟活動嚴重萎縮,兩國還大幅削減養老金、裁減公共部門人員並增稅。
荷蘭和羅馬尼亞執政黨已因撙節措施不得民心,在選舉中落馬,繼希臘之後,愛爾蘭將在五月底對財政協議舉行公投,義大利也將舉行地方選舉,如果反撙節情緒繼續擴大,歐元區將出現難以預料的新危機。
換藥方:改拚成長
過去兩年,財政撙節是歐美共同追求的目標,歐元區赤字雖然降低,但許多國家債務卻不減反增,更談不上成長,美國如此、歐洲更是衰退。
在荷蘭政府因削減預算爭議而垮台後,極力主張撙節的德國語氣趨緩。美國也有跡象顯示,財政辯論重點將有所調整。經濟學家瓦里耶說:「嚴厲的撙節措施一度是歐洲的主要處方,但如今在大西洋兩岸都有退流行跡象。」
歐盟執委會計畫提出「馬歇爾計畫」,以兩千億歐元的投資方案,促進就業與經濟成長。這項方案採納了歐蘭德的政見。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也表示,希望歐洲達成「成長協議」來搭配「財政協議」。
對嚴厲財政緊縮的風險,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嚴正警告:「嚴苛緊縮造成的經濟衝擊,聯準會將束手無策。」美國十一月將舉行總統和國會選舉,目前還不清楚預算辯論會造成什麼影響,但分析師說,歐美已意識到,急於整頓預算反而不利於減債。
各國選民在意的是緊縮政策並未見效,選票已證明了。全球經濟政策從撙節轉為追求成長,似已鳴槍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