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蠻子腦子有病」 抑鬱雄獅 藏著沒有傷口的傷兵

戴定國 |2012.03.18
1035觀看次
字級


阿富汗美軍又出事了!三月十一日,一名士兵侵入村莊濫射,奪走十六條人命。美軍上月才因焚燒可蘭經,引發暴力抗議,導致約三十人喪命,包括六名美軍。如今濫殺無辜,更加深和阿富汗民眾間的緊張,塔利班武裝份子矢言報復「腦子有病的美國蠻子」。

兩個事件接連發生,阿富汗人氣瘋了,反美氣氛大增。美國軍方懷疑行兇者可能精神失常,但塔利班反駁說:「宣稱兇手是精神病患,是想藉詞開脫。」

濫殺事件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十三日就趕到阿富汗,探視德國部隊;除了安撫軍心,顯然也想讓阿富汗人知所區隔,以免德軍遭池魚之殃。美國國國防部長潘內達十四日才到,實在神經太大條了。

潘內達在美軍軍營發表演說時,基地指揮官要求士兵將武器放在屋外,讓美軍士兵很沮喪,很不是滋味,「感覺不被尊重,難道真以為我們瘋了嗎?」

鋼鐵部隊 心理潰敗

塔利班說美國蠻子「腦子有病」,雖是罵人的話,但有些美軍精神失常,的確不假。二○○九年,一名美軍士兵將兩枚手榴彈投入基地內的兩頂軍帳內,導致同袍一死十二傷。調查顯示,該士兵在激烈戰場環境下,心理產生過激反應而導致精神紊亂。

早在二○○七年,英美兩國先後發表軍人的精神疾病報告,從伊拉克、阿富汗返國的美國士兵中,六萬四千人有精神疾病,約四分之一。駐軍較少的英國,也有兩萬一千人。

美軍調查發現,三成士兵回國三到四個月後,出現焦慮、消沉、做惡夢、易怒現象,無法集中注意力。戰爭創傷給這些士兵帶來痛苦,有的不堪折磨而自殺,有的甚至虐殺妻兒親人。

從伊拉克返國的科爾承認,他每天開車時,仍會神經質地四處掃視,猜測路邊的垃圾袋藏有炸彈。有時突然檢查屋頂,懷疑藏著神秘槍手;還常從夢中驚醒,耳邊響著炸彈爆炸時的巨響。

英美部隊配備最先進武器,穿著防彈背心;西方人身材高大,訓練得孔武有力,怎麼看都是雄獅部隊。但上戰場,人性立刻面臨考驗,歷經高度緊張的戰爭,歷經看到死屍和殘骸的震驚,尤其看到同袍在眼前肢體橫飛所帶來的精神重創,都會壓垮鋼鐵部隊。

古代將軍知道要鼓舞士氣,對少數懦弱、沒勇氣的士兵尤要如此。現代人瞭解精神疾病的存在,知道畏戰、怯戰未必是貪生怕死。

描述越戰的電影《現代啟示錄》有精神失常、叛逃的上校;有嗜毒的士兵精神恍惚,對夜空瘋狂掃射;直昇機攻擊北越村落時,播放華格納的交響樂。電影《第一滴血》則描述自越南返國軍人的社會心理問題。越戰,是美國正式對軍人「發瘋」的反省之始。

美軍服用抗抑鬱藥

退伍軍人罹患的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創傷後」不表示回國後,可能在一兩次戰鬥後就出現;在戰場上,就有士兵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這類軍人經常在夢中重複戰爭中的可怕經歷,回憶死去的戰友;他們情緒不穩定,煩躁暴怒,處於驚恐焦慮中,具有挑釁行為傾向。為了擺脫心理不適,許多人吸毒、酗酒,有暴力行為。

即使僅僅是疲勞,也能使人心理崩潰。日軍侵華戰爭期間,因精神疾病而退役的人員為百分之七點三六。長期戰爭的身心疲倦,與精神疾病形成惡性循環,軍隊殘忍屠殺平民,如南京大屠殺,可以從這裡尋求部分答案。

歷史上,軍隊提供藥物並不鮮見。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就讓士兵飲用定量的朗姆酒;二戰期間,納粹給士兵服用安非他命;越戰期間,美軍也依靠這類藥物。如今的波灣戰爭,更是歷史上第一次,抗抑鬱藥被大量服用。

根據美軍報告,一成二在伊拉克的士兵、一成七在阿富汗的士兵服用抗抑鬱藥和安眠藥。由於阿富汗戰爭歷時更久,戰場暴力程度更大,士兵服藥更普遍,以平靜他們被軍事挫敗和無止盡戰爭折磨得愈來愈脆弱的神經。

服藥可能更具暴力

二十世紀初,日俄戰爭期間,俄國就曾派出精神病專家,到前線處理軍人心理損傷。之後,英國、西班牙也對戰爭精神病的治療進行研究。二次大戰中,美軍配備訓練有素的精神科醫生。從越戰至波灣戰爭,更正式設置心理機構,人員有精神病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和隨軍牧師等。

精神病削弱戰鬥力,是「沒有傷口的傷兵」。心理輔導療效不大,服藥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副作用卻可能更糟。美國專家說:「抗抑鬱藥可能導致自殺,或使人變得極具暴力攻擊性。軍隊正透過藥物製造不定時炸彈。」

要根除戰爭的心理創傷,最佳辦法就是不要隨意發動戰爭。目前,最好是盡早撤軍。去年十二月,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訪問喀布爾,與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討論二○一四年底全面撤軍。

梅克爾在阿富汗也表示,「我們希望這樣,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更說:「我們的部隊在阿富汗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這不像以往打過的任何一場戰爭…。就像總統所說,我們要撤軍,這是正確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