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

文/吳秀麗 |2025.11.01
62觀看次
字級
魏碧糈2024年為崙背幼兒園上課。圖/魏碧糈提供
魏碧糈將莊子的故事融入茶道,為成年人「用茶講心」。圖/吳秀麗
魏碧糈的名字有點特別,讓人記憶深刻。圖/吳秀麗

文/吳秀麗

名字中有一個特殊字的魏碧糈,自認為是一盞「角落裡的燈光」,也為自己的理想,願給有需求的人一點光。

罕見字為名自我期許

「糈」字讀「許」,但也有個破音字讀「須」。她不敢讓人把她叫成魏「必須」,常謙稱自己未必是人人所「必須」,郤盼自己必「許」人以願。

她平日熱愛將精擅的茶道結合文化與品德,在自家教室教育幼童和孩子。對成年人,則側重茶與心的修行融合,引導有需要的人在品茗時放下身心,在喝茶當下看見自己。與一般以茶席設計和茶道禮儀等教學為主,魏碧糈的上課方式「雖兼重卻有所區隔」。

十多年前她以佛門修行六根中的五個門頭—「眼、耳、鼻、舌、身」入手規畫課程,十多年後再增加了《莊子》的10個譬喻故事切入,引領飲茶人將故事和茶湯的體會同時點滴入「心」,回到第六根「意」這個核心。

每月一次為幼兒授課

這個看來與茶似乎並無關聯的設計,其實來自魏碧糈歷經自己孩子成長時遭遇的困頓所生出來的同理心,以及學佛的她原本就存在內心深處的理想。

她不辭辛勞,每月一次從嘉義到雲林崙背,為幼兒上一個小時的課,時間超過10年。或許有人認為:在一個小時內,能教的與幼兒能吸收的都很有限,很難做到讓孩子學到如何將專注力回到自己身上,但她不氣餒,只期待這樣的教學讓孩子們在未來遇上困頓時,能喚醒記憶中的茶香,知道這世界總有美好的事情。

很有勇氣的是,她曾結合茶道與作文,教孩子以文字描述飲茶當下的身心覺受,再逐步建構整體文章的結構,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學習「說出心裡話來」。

浸潤涵養不急功近利

在講求速度與立即見效的現代社會,這種緩慢形塑人格的教育模式,認同者或許有,但很難獲得家長們長時間的支持。魏碧糈深知,自己一個人能做的本來就有限,這種歷事練心、緩慢覺察的能力也需要時間。茶道既被認知與修行有關,自不必急功近利。

坊間身心靈課程非常多,她也學了超過7年。但是這些課程追根究柢,脫離不了佛門的修行根本;而茶的文化底蘊與人密不可分,所以曾經學佛的魏碧糈將茶與心結合,除了學習兼顧基本生存,巧妙拿捏不可太商業化的分寸,她現在把堅持置放在:透過茶席讓人們「放心」,並深入認識茶道與茶文化的小眾市場。

莊子故事各有配搭茶

最近她開始「用茶講心」,將莊子的故事融入茶道,讓品茶人透過茶席對故事寓意有所體會。例如莊子的北冥有魚名鯤,此魚後來化為大鳥名鵬,但牠起飛需適「時」(六月)才能乘大風讓人見到「其翼若垂天之雲」。

一個故事有很多可討論處,品茶人就從討論中回到自己的心。說北冥有魚故事的過程,她會讓大家喝「港口茶」,與故事有互搭的趣味。

又如要說「假慈悲」就喝鐵觀音,因為「鐵」表堅定,觀音的慈悲是有智慧的真慈悲。透過茶與故事分享各自對心的詮釋,包括她自己共感他人所泡茶湯的能量,期與其他茶道老師產生區隔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