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

文/吳秀麗 |2025.11.01
51觀看次
字級
以「鋦釘法」幫裂開的茶壺加固。圖/吳秀麗
以金繕法修繕過的器物,有時更加別生巧趣。圖/吳秀麗
曾在新營開課收學生教授金繕工藝。圖/吳秀麗
盧世祥曾以乾燥過的蓮子巧做茶壺提鈕。圖/吳秀麗
盧世祥為需要的茶倉車出一個木蓋。圖/盧世祥提供

文/吳秀麗

不少佛教信徒在日常生活及修行中,會不斷透過各種方式實踐六度中的「布施」度。本周就分享兩位佛教信仰者,如何藉由自身興趣和專長—盧世祥藉由工藝巧手為人修復器物,魏碧糈藉擅長的茶藝長養人心,盼能給人歡喜,給人幸福……



如果圓滿是幸福,那麼替人修補受傷的美物,應該也算是給人歡喜和幸福吧?!

「美」的定義,原本就非常個人化,實在難以言說何謂真正的「美」。台南師大附中農業機械科退休老師盧世祥熱愛收藏,熟悉機械的理論應用,包括力學、物理領域乃至跨域學習過傳統建築文物的彩繪及漆器、陶藝、木工製作等。

兼具科學與美學基礎

同時具備科學與美學的基礎,使他也熱衷金繕的知識與功夫,並學無止境的追求深研。在他退休後學佛習禪的過程中,更將此技藝的難度及深廣,與自己個性相互磨合,意外領會到身心與美藝平衡的哲學。

他說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無痕修補汝瓷拍賣的事件。香港拍賣市場曾出現一只「崩裂為六片,但瓷肉無缺」的汝窯天青釉茶盞,據說拍出高達5000多萬元港幣高價。該茶盞,是採用「博物館級」的技法無痕修繕,連新近的紫外光儀器也無法檢測出曾經崩裂的痕跡。

盧世祥認為,此修繕技法難度超高,使用的材料與一般金繕不同,從某個角度看,該只茶盞「補過無痕」的技藝特殊性,未嘗不能成為收藏的價值之一。「因為技藝而使器物『破而未破』,其美的哲學已至令人費解的境界。」盧世祥興奮地形容這件事啟發了他的新學習與新領略。

美好器物破損仍可修

美好器物要拿出來使用才有價值。當朋友老是擔心自己的某個收藏「會不小心打破」而將之束諸高閣,盧世祥就會對朋友說:「萬一破掉,我會修。」這種不怕美好器物破損的信心,來自他的金繕功夫。

例如一只60年代的紫砂壺泡茶時裂開,他個人研判認為可能是「製作過程有不平衡的問題,燒製時產生內應力」,以致沖入熱水時壺身瞬間開裂。因縫隙不小,他選擇「鋦釘法」以十支銀釘給予加固。雖然修繕手法是一般人較為熟悉的技法,但判斷是由「內應力」導致壓力不平衡的力學知識,則來自他的機械專業。

食器賞物修法大不同

盧世祥說,手作的美好器物一旦被摔過,除了明顯的裂痕,看不見的肌理也可能「走鐘」,而器物修補後究竟是要做為觀賞用或做食器使用,會決定修繕的方法,因食器須使用無毒材料。

若器物主人先用快乾類黏著劑黏過,就必須先去除黏著劑,或泡水或煮過,再予陰乾;遇上連續雨天,還必須一直等到天晴,再以無毒的生漆等各種材料層層細細磨砂,黏著固定,視器物的傷口以金粉修補美化,整套過程即是為「金繕」。

若物件價值不菲固然值得,但價值不高卻為了懷念長輩或友人情份的理由,盧世祥也會以適當的材料和價格給人歡喜。例如紫砂壺嘴破了、蓋鈕斷了,盧世祥有時在傷口處繪製圖騰,反使修繕過的器物別生巧趣。

創意修繕生成新用途

他還曾將一顆風乾的蓮子作為失去壺鈕的提鈕;也曾將傳統廟宇圖騰用在破損器物的邊緣;茶倉蓋子破了,他可另以木料車成蓋子。但看主人的想法以及雙方談過修繕材料、難度的限制而定。不得已時,藉使用方式的改變,也可轉換人們對美好消失的遺憾。

人們常把情愛繫縛在美麗的「物質」上。佛家認為珍奇寶貝、甚至「人」,都只是因緣和合而成罷了,執著即苦。但有人以為,美學本身就是目的,玩物亦有養志之功。

因此,苦則苦已(理解並接受人生諸多苦難),日本「蒔薈」以金、銀、色粉等物質來修補破、彩繪碎裂物品的「金繕」工藝,成為圓滿人間「愛的繫縛」的最美黏著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