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孩卡爾基被父親許配給一戶人家的五個兒子當老婆,受盡欺淩,遭遇悲慘……。這是一部曾警醒印度的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描繪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印度性別歧視所帶來的惡果。
印度由於濫殺女嬰之風盛行,導致許多鄉村和城鎮缺少新娘。全球人口達到七十億,專家更警告,男女比例失調將助長暴戾的「光棍國」出現,人蛇集團和婚姻移民等問題也將一一浮現。
在印度,罵人最狠的話是:「願你生個女兒」。新生兒的爸爸如果兩手一合再張開,即兩手空空之意,就表示生了女兒。更有甚者,在拉賈斯坦邦,生女兒的儀式之一就是要砸個瓦罐,表示倒楣、損失,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弄瓦之喜。
中國早年有女嬰取名「招弟」,希望下一胎是壯丁;台灣有取名「來好」、「罔市」(隨便養之意)。印度也有同樣情形,女兒取名「多餘」;日前,兩百多個名叫「多餘」的印度女孩在孟買集會,一起改名,新名字是她們自己取的,不願再被別人認為是多餘的。
世界各國的犯罪統計資料中,男性犯罪率都較女性高出許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發現,未婚者的反社會行為比已婚者多。結婚有助於男性戒除不良習慣,如犯罪、說謊、暴力傾向。有些研究甚至指出,婚姻能使犯罪率降低三成五。
紐約州立大學教授賴恩金解釋,已婚男人會用更多時間陪伴妻子,而不是去跟朋友「狂歡」。已婚男性會顧及妻子感受,如果從事違法活動將失去更多,「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學到相同道理,但結婚者會從婚姻中受益。」
從社會發展角度講,男女性別比例失衡不利於家庭組建,會破壞社會和諧。但從人道主義的角度講,這是人類的悲劇,是對文明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