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原爆 日本反省核能「安全神話」

戴定國 |2011.08.14
636觀看次
字級

日本廣島市八月六日舉行原子彈爆炸六十六周年紀念儀式,來自各地的罹難者家屬、市民、六十六國代表等約五萬人參加。上午八點十五分,當年原子彈爆炸的同一時間,和平鐘聲響起,出席者為罹難者默禱,並祈求和平。

八月九日則是長崎遭原子彈轟炸的紀念日,在當年投擲地點的和平公園內,倖存者及家屬等約六千人參加和平祈願儀式。

首相菅直人在廣島致詞時,提及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事故,他說,日本是世界上唯一被投擲原子彈的國家,要反省核能「安全神話」,逐步擺脫核能。為實現「無核武的世界」,將在核武裁軍及不擴散的領域,扮演主導的角色。

廣島、長崎:勿依賴核能

廣島市長松井一實的父母也是原爆受害者,他表示,受到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影響,輻射的威脅不僅是對受災者,也對許多人、世界各國造成不安,人民對核電廠的信賴完全瓦解,政府應儘早重新審視能源政策,找出可獲人民了解及信賴的對策。

長崎市市長田上富久宣讀和平宣言,並指為避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再度發生,無論需要花費多漫長時間,都必須努力研發取代核能的可再生能源,並呼籲政府修改依賴核能的能源政策。

日本媒體報導,為了躲避輻射外洩,從福島縣浪江町遷到廣島市的民眾表示,政府至今尚無法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災,就不該利用核能發電所,希望菅直人能發出更強烈的訊息。

不過,菅直人上月表示,他稍早發表的「去核」言論不是政府見解,而是「個人看法」,表明自己的決心和今後的努力方向,將來要把重點放在可再生自然資源方面的能源政策。

首相個人看法無關政策?

菅直人的「去核」言論遭到日本經濟界批評,日本電氣事業聯合會會長八木誠表示,如果確定的方向錯誤,大幅調整能源政策將留下嚴重後患。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關西電力公司董事長森詳介指出,「去核」並無法消除國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不安,今後政府應採取負責任的應對措施。

但菅直人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六十六周年紀念儀式,再提反省核能「安全神話」,難道又是「個人看法」,無關政策走向?

世界唯一被投擲原子彈的國家,又發生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日本人對核電廠內心矛盾,又疑慮很深。譬如,消費者擔心今年新產的米遭污染,開始囤積去年陳米。東京江東區一家超市的米銷量是平時兩倍,附近一家購物中心各種品牌的米也銷售一空。「像是一場米恐慌。」 東京中央區超市的收銀員說。

輻射牛、輻射米恐慌

日本農林水產省正試圖建立一套體系,大範圍檢測今年新米的放射性物質,以消除消費者擔憂。媒體認為,搶購潮顯示民眾並不信任政府對食品安全的處理。

此外,為了解除日本民眾怕擔心吃到輻射牛的疑慮,農林水產省設立了輻射牛檢索網站,讓消費者自行上網確認買到的牛肉是否安全。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到八月初為止,疑似有三千五百頭吃了含輻射銫稻草的牛已經出貨,但檢查出來的只有七百七十頭左右,其他牛肉可能已經流到市面。

受到福島核污染的南相馬市,將與東京大學同位素綜合中心合作,八、九月全力去除市內警戒區外的輻射,估計將花費約台幣三億九千萬元。東京大學同位素綜合中心負責人兒玉龍彥表示:「從來沒有如此大量的輻射外洩,希望協助市民早日去除輻射污染,讓大家能安心回來居住」。

日本朝日新聞發表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日本民眾百分之七十四希望核電逐步淘汰。不過,也有百分之五十一受訪民眾認為,已經停止運轉正在接受檢查的核電廠,如果能符合國家制定的安全標準,就應該重新開工,百分之三十五民眾則表示反對。相對地,在核電廠所在地區,居民反對重新開工的比例較高。

核災,親手丟的原子彈

日本官員警告,如果社區居民因安全原因反對核電廠運營,到明年四月全日本將有五十四個核反應爐關閉。專家認為關閉所有核電廠代價太高,日本大地震發生前,核電大概占日本三成的電力來源。

日本核災事發三個月,文壇巨擘村上春樹打破沉默,揭開了日本人最不敢直視的傷口。他說:「福島第一電廠事件是日本人所經歷的第二次重大核災,然而,這次不是從天而降的原子彈,而是我們自己親手犯下的錯誤!」

他批評日本政府重視「效率」勝過安全,親手蓋起電廠、犯下錯誤、毀損國土並破壞生活,才演變成今天的局面。

在電力公司銀彈宣傳下,多數日本人幻想核電安全性不成問題,反過頭來指摘主張廢核的人沒有認清現實,是「非現實的夢想家」。對此村上春樹強調,這場災難已經讓日本長久自傲的「技術力」神話崩壞,凸顯出所謂的認清現實並不是現實,只是一種便宜行事,而除了批評政府或電力公司外,每個受害的日本人,其實也都是加害者。

他高聲呼籲人們「不該畏懼夢想」,而是「應該勇敢邁步向前,成為非現實的夢想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