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

編譯/潘楠慕 |2025.08.10
130觀看次
字級
參觀者近距離欣賞V&A博物館的館藏品。圖/法新社
倫敦V&A博物館讓民眾隨選參觀。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在博物館參觀,總是要小心翼翼,尤其避免觸碰珍貴的展覽文物。不過,倫敦一家博物館打破這種傳統印象,開放讓民眾實際觸摸館藏文物,堪稱全球首創的博物館體驗。

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將原本存放館藏品的倉庫特別改裝後,5月31日起開放參觀。

這座4層樓高的建築,坐落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館舊址,存放該博物館約5分之1的藏品,其中不乏珍稀逸品,如15世紀的托里霍斯宮(Torrijos Palace)鍍金木質天花板。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俄羅斯芭蕾舞團為1924年舞碼《藍色列車》(Le Train Bleu)製作的巨幅舞台布幕。這幅由俄羅斯帝國時期謝瓦什澤親王(Prince Alexander Schervashidze)繪製、放大畢卡索(Pablo Picasso)名作《海灘上奔跑的兩名女人》的布幕,長達12公尺,因體積龐大,極少展出。

不過,這項展覽最特別之處在於,館方使用創新的「隨選」(on-demand)私人參觀模式,訪客能從約25萬件藏品中,自由挑選想看的物件,之後在專屬空間裡,戴著手套,在館方人員引導下,盡情「摸」索文物細節,而且這項服務完全免費。

V&A博物館資深策展人哈索丁(Georgia Haseldine)說,這種展覽模式是「全球首創」,她認為,博物館應為所有人服務,V&A的藏品屬於每個人,人人都應有自由、公平且有意義的接觸機會。

退休物理老師貝利(Jane Bailey)參觀後讚歎,「太棒了,比普通博物館好太多了」,她開心地期待,未來所有博物館都採用這種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