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

編譯/潘楠慕 |2025.08.10
115觀看次
字級
網友幫忙按門鈴後管理員去開門。圖/美聯社
等待河閘開門的魚群。圖/美聯社
河閘附近徘徊的鱸魚。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在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中世紀拱橋下,銀光閃閃的魚群正焦躁排隊,等著在世界另一端的你,幫忙按「門鈴」,讓閘門打開。這種結合直播與公民科學的創意保育行動,只要一支手機、一點耐心,就能讓世界各地的人,化身線上生態義工,為魚兒開啟延續族群的大門。

這套系統設在市中心韋爾德船閘(Weerdsluis),水下攝影機24小時直播,將河中即時狀況串流到專門網站visdeurbel.nl,網友在畫面中看到魚,就可以點一下頁面上的「門鈴」,畫面會截圖傳送給站方,等聚集的魚群數量夠多,站方就會通知閘門值班員,打開閘門放水,讓魚群通過,也減少牠們停留在淺水區,暴露於鸕鶿等掠食者的風險。

「魚門鈴」點子起源於4年前。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和范赫克勒姆(Mark van Heukelum),在閘門旁欣賞藝術裝置時,看到成群的鱸魚被困在封閉水域,不停地原地打轉,當時春季航運量低,閘門很少開放,兩人靈機一動,不如來幫魚兒按門鈴。

奈斯指出,除了常見的淡水鯿魚、擬鯉、狗魚,攝影機還曾拍到一些罕見魚種,例如歐洲鰻魚。世界各地民眾反應熱烈,也令站方驚訝,去年官網共有930萬人次造訪,門鈴被按下逾4萬次,收到來自英國、美國、紐西蘭、澳洲等地民眾寄來電郵,表達能用這種方式,為保育盡力,令他們感到高興。

魚門鈴除了幫助魚群洄游,累積的魚兒影片也有助於提供研究人員,前所未有的都市河道生態長期資料。奈斯表示,現在民眾會主動告訴他們,哪條「熟面孔」又回來了,魚門鈴打開了解城市生態的雙眼,讓人們重新看見,就在他們腳下的生物多樣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