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日本兩次原子彈轟炸,為美蘇以核武相互威懾的冷戰時代拉開了序幕。
一九七○年,一百八十八國簽署「核不擴散條約」,核武國家同意逐步裁減,非核武國家同意只應用於發電等和平用途。但今天核子強國的核彈未減反增,巴基斯坦和印度在為喀什米爾問題劍拔弩張之際,相繼在上世紀九○年代試爆了核彈,如今據說各擁近百枚核彈。
今天的核彈殺傷力,已遠超當年廣島的原子彈。
九一一事件後有人提出,蘇聯解體後,恐怖主義分子很可能從前蘇聯共和國取得核彈。可是,列強緊密配合也未必能做到滴水不漏。二○○四年,巴基斯坦核專家洩密案顯示,許多核零件轉運各地,涉及多達數十個國家,「核子黑市」令人驚駭。
日本紀念原爆六十六周年,巴基斯坦民眾舉牌、點蠟燭,聲援日本,印度民眾也集會,焚燒原子彈模型。兩國民眾應是瞭解,核武只會帶來雙方的毀滅,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