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不要急著走。」林炳輝希望大家多留點時間,徜徉林間。中國禪風的用餐空間,牆上有山水墨畫、榻榻米上有厚實長形矮桌,桌上幾本經典書籍,林炳輝一心向自然學習。
「食養空間的形成,大約都從生活經驗而來。」
「順著生活的路子走,可以省去很多的緊張、刻意。」
空間反映心的意境,空間乾淨,才能與心靈產生對話。十多年來,林炳輝不斷地調整,不是為了找出所謂的原則,而是如何去找出空間的安定和寧靜,還有很強的親切感,他說:「我調整空間,也向空間學習,彼此對話,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內在互動。」
所以,林炳輝不曾刻意為空間尋找素材,而是隨著生活把東西融進去,只要與空間對味的東西,它必然會進來;如果沒有適合的,就讓空間空著,等待機緣,「空是一種期待,也是一種滿足。」
林炳輝分享,若由具象的空間說起,首先,讓居住的空間不要有過多累贅的色彩,因為過多的色彩易引起不必要的雜念,然後,所住的空間、穿著,所用的器皿,都盡量單純化,從有相的東西開始進入單純,「這樣的空間,才有呼吸的感覺,視覺接受到乾淨,心靈的感覺慢慢也會跟著乾淨起來,所以不需向外尋找,只要把自己放下。」
然而,沒有美感,如何把東西放到對的地方?所以,要有美感的學習,可以透過閱讀、電影或跟隨好老師學習而養成。當有美感時,會知道怎樣的空間比例可以呼吸?色彩、感覺是不是恰到好處?慢慢去感受、調整空間,就可以感受到心靈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