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志文 人生勇於嘗試 樂在音樂布施

阮愛惠 |2013.12.14
6969觀看次
字級
 音樂人顏志文,是台灣九○年代重要的客家音樂創作歌手,當年,他首開風氣投入客家母語歌謠文化的創新,並成功地導入主流市場,不但振奮了客家鄉親,也啟發了許多後生晚輩投入客家音樂的創作,而他所帶領的「山狗大樂團」,至今仍是客家音樂界極具活力和企圖心的樂團。圖/記者邱麗玥
 萬大福樂團是顏志文帶領出來的素人樂團。圖/洪偉軒
年過五十,才開始學衝浪,他自有一套「衝浪經」。圖/顏志文提供

音樂人顏志文,是台灣九○年代重要的客家音樂創作歌手,當年,他首開風氣投入客家母語歌謠文化的創新,並成功地導入主流市場,不但振奮了客家鄉親,也啟發了許多後生晚輩投入客家音樂的創作,而他所帶領的「山狗大樂團」,至今仍是客家音樂界極具活力和企圖心的樂團。

 一九五四年次的顏志文是屏東新埤人,高中畢業以術科高分考進師大美術系,進大學後他卻轉向學音樂,還到校外找名師學樂器,拜當時台灣第一位到國外學習現代音樂的翟黑山為師。大學畢業後,顏志文教了三年書,赴美國現代音樂名校柏克利學院(B e r k l e e C o l l e g eo f M u s i c)進修編曲和創作理論,前後三年,返台後,直接投入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不斷尋找人生挑戰

 放棄安定教職學音樂,就像從順暢大道轉入曲徑。過了八、九年接案滿檔、收入不虞匱乏的日子後,顏志文決定離開,轉進客家音樂的荒漠小道,原因很單純:「雖然配樂也是創意工作,但為了滿足業主要求,個人的空間不大,這和我當初追求音樂的理想不一致。」巧合的是,一九九五他為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好男好女》作電影音樂時,將客家傳統音樂元素融入配樂,結果大受好評,也刺激他思考:「客家音樂為什麼不能存在市場上?我為何不回到自己原生的語言,用母語寫歌?」就這樣,顏志文這一條母語歌謠創作之路,一走就是十幾年,且確定今生要繼續走下去。

 不斷尋找人生挑戰的顏志文,二○○五年起,又因緣際會在文山社大開設了一堂「快樂唱出咱的歌:合唱與創作」的課,帶領著一群對音樂所知有限、不會看譜及彈奏的「素人」學員從事歌謠寫作。

 從一開始的招生不足,到後來學員自組「萬大福樂團」且能獨力接案演出,七年多的歷程,儼然「新民歌運動」的潛流在社大開始泉湧!文山社大教學研究會執行長張瓊齡長期記錄這些人、這些事,編寫了《素人音樂創作革命》一書,結合創作k n o w-h o w與素人寫歌成果集結。從中,可以看到顏志文帶著所有學員,跳脫學院及民間音樂教學體系的教學模式,共同實驗了一種另類的音樂學習過程,而最後的結果是豐實的,學員得到不只是音樂本身,還包括了個人生活的正向改變,社群的拓展及人生價值的重新定位。

 在社大教學的這條僻靜小路,顏志文走起來是有點辛苦,但他覺得很有意義。「對許多參與社大的學員來說,此時對音樂遲來的認識,正是他們人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禮物。」顏志文說,他能作為背後「推手」,內心的快樂,是不言可喻的。

 超齡衝浪 創意活水源頭

顏志文的生活裡除了創作和教學這兩種不斷「施放能量」的心靈工程外,另一個源頭活水的就是衝浪。

 雖然自小親水,也長年在游泳,但衝浪卻是偶然的。二○○七年某天,顏志文在大溪蜜月灣首次嘗試過後,從此就回不了頭。

 那時他已年過五十,在衝浪的圈子內算是「超齡」組,但他和年輕人的心態不同,自有一套「衝浪經」。「衝浪除了體力消耗很大之外,還要了解浪的各種狀況、選擇什麼樣的板子;它很不容易操控,必須時時掌握浪的特性,跟浪作應對。不同地形有不同浪況,同一地點每天的浪況也不一樣;後來我發現衝浪可以幫助我的創作。」他說。

 從事衝浪的人都了解,真正在「衝」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等浪。有時半小時還等不到一道浪,這個時刻,只能坐在那裡看外海。「靜靜地坐著等浪,是一種最好的時刻。因為平時生活裡很多干擾,在衝浪的兩小時內,身上沒有多餘之物,是非常清空、非常難得的狀況,我的頭腦此時正好完全進入創作的思考。」他說。

 顏志文發現,周遭的友人,到了一個年齡之後,大家都在找最舒適的工作方式,他卻警覺,創作工作不能安逸,一定要保持腦袋清醒,且反應要積極一點。「衝浪是非常能訓練反應的運動,因為一不小心就被浪衝。衝完之後精神會特別好,反應也特別靈敏。對我而言,那不是去玩,是一種挑戰,是我必須要保持的狀態。」他說。

 所以,即使因此常受大大小小的傷,也曾被浪打斷過牙齒,但顏志文樂此不疲,持續讓身體在浪裡翻騰、讓思維在浪裡奔流。

 運用紙筆 找回音樂感動

說到台灣的院校音樂教育,顏志文忍不住以嚴厲的角度批判說:「它是台灣所有音樂學門中,陳爛迂腐的一門。」且這樣的體制仍頑固地存在著,「而今西方的音樂教育已大幅平民化,音樂不再是上流階層的專屬,但台灣還是忽略了全民音樂學習的普及教育。很多人從小學之後就和音樂課有隔閡,此後不再相信自己有學音樂的能力和權利。」

 顏志文一開始在社大開課,就提出了「唱出屬於我們土地的歌,屬於我們生命的歌,進而創作出我們心中的歌」為教學宗旨,他深信,「寫歌」不是「作曲」,它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愛唱歌的人對寫歌更是有憧憬的。他說:「歌謠是文字和音樂的結合,音樂的成分在歌謠中所占的比例比純樂器演奏的要少;它其實是和純音樂不同的藝術,但國內的大專院校幾乎不把歌謠創作當作正式課程,他們無法認同創作者不經過學院的嚴格訓練就可以寫出膾炙人口的歌。」

 每個人都能寫歌

 顏志文說,「全世界最普及的歌〈生日快樂歌〉,只有一句歌詞,配上簡單的旋律。所以你只要有一句有涵義的歌詞,就可以寫成一首歌。」

 顏志文認為歌謠是人們的「本能」,只要會講就會寫,這跟他認識音樂的過程有關。「我之前作流行歌,沒幾年就厭倦了,因為那是很容易c o p y(複製)的,並不是歌謠的本質。而今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作實驗,我不用高深的理論,而以簡單的事理教學,慢慢地有人作出來,然後有人跟進;於是我們會發現,歌有很多樣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他適合寫的樣式。」

 幾年下來,來自不同年齡、各個行業的學員,在顏老師的啟迪下,逐漸喚醒了各自身上「歌謠創作」的本能,並且透過具體的創作成果,開啟深入了解音樂的興趣。「我相信很多學員已經把寫歌融入每日的作息中,在歌中留下生活的見證。歌對心靈撫慰的作用,超越其他。讓音樂回歸全民或許是值得編織的夢想,而且不是空想。」顏志文說。

 奉顏志文為恩師的知名的吉他手、音樂製作人董運昌認為,現實生活裡,要當個音樂的聆賞者並不難,但一旦從事創作,要樂在其中,且不受它的功利面影響,卻是不易的事。「顏老師在專業領域多年,以其經歷之豐富,卻能回到音樂的初衷,一張紙、一枝筆,讓我們回到音樂最初的感動,驚喜於自己原來也有創意,這是很偉大的布施啊!……我認為顏志文老師在這個角色上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