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開法師:生死自在

周慧珠 |2014.07.06
24499觀看次
字級
兩歲小孩嫩嫩的童音跟著阿嬤念:「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她還不懂什麼叫生死。圖/香海文化提供

文/周慧珠

兩歲小孩嫩嫩的童音跟著阿嬤念:「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她還不懂什麼叫生死。

四、五十歲的人問如何讓八十六歲不愛念佛的母親面對生死,她和母親也不懂生死。

一邊簽名,一邊回答這個問題的慧開法師說:「這時候不要再求生,要教她求往生……」

師姐拿完簽名本離開時,慧開法師大聲叫住她:「記住一句話!」師姐回頭,慧開法師難得聲色俱厲地震撼教育:「這時候還不求往生,會死得很難看!」

師姐有沒有因這一聲獅子吼而開悟了?我不清楚,但我被震撼到了,原來我自己也不懂生死。

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在參加《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分享會後,於臉書上寫下這段文字,也「震撼」了我,彷彿親聞慧開法師的「獅子吼」。

小時了了 大亦必佳

在眷村裡成長的慧開法師,家境雖清苦,但家裡有真空管收音機,還有許多藏書。國小二年級,因為表叔送了一套東方出版社的注音版《西遊記》,他看得廢寢忘食,三年級開始讀章回小說《東周列國志》、《封神榜》、《水滸傳》、《三國志》、《七俠五義》、《薛仁貴東征》等,每一本幾乎讀三遍以上,唯獨《紅樓夢》迄今未看完;西洋世界名著他也看。

從小對詩歌、美術極有興趣,幼稚園就學畫畫,小學時曾獲全台中繪畫比賽第三名。記得三年級的某一天,老師帶大家到台中公園,當時,整個公園裡都是畫畫的小朋友,老師讓每個同學選位置畫畫。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朝會時,被呼名上台領獎,才知那天是全台中國小繪畫比賽,而自己的作品得了第一名。

當時台中成功國小文風很盛,學校還組成交響團,挑出四位音感最好的小朋友訓練成小提琴手,他又是其中之一。

這「文藝小朋友」的生活,等四年級遷居台北後,似乎告一個段落,但在初中時期,同學流行吹笛子,最後只剩他一人吹,甚至擔任普中校長,還成立笛子社團,帶領孩子吹笛子。

初中開始喜歡閱讀的慧開法師,當時讀遍了許多科學家的傳記,例如牛頓、哥白尼、伽利略等,從西方以科學的觀點描述天文,有如古希臘以微積分等數學來談天文,其中帶著神話色彩;到了中世紀文藝復興後,觀察天象,用幾何學描述天體運行,如哥白尼的地球繞著太陽轉,而知道宇宙是數學的結構,想了解就得研究數學,例如二次曲線等,就是描寫宇宙的數學模式,於是,一心想透過數學探索了解宇宙的奧祕。

慧開法師表示 高中時候感受到數學的美感,尤其幾何學對宇宙的描寫,高三時,興趣更在「探索宇宙」。

「在古老的社會如古希臘,對宇宙天地的描述有如神話且具靈性,而科學日益昌盛,這部分反而日趨衰退。」當初考大學時選擇數學系,就是是抱著如此浪漫的想法。因此大學志願填的是九所學校十八個志願,也就只填物理、數學兩系,之後進入第一志願台大數學系。

經典文學 心靈資糧

對於文學,他的敏感度似乎也不亞於數學,猶記得模擬考試時,作文滿分,老師當眾朗讀給同學聽;國文課本上,畫雙圈指定背誦的,一定都背熟,可以兩小時背一段,除了記憶力好,朗讀是重要的技巧,慧開法師表示:「這要感謝國小時老師要求大家大聲朗讀,除了印象深刻,更養成自己朗讀的習慣,初中時也如此,對於古文有感覺則是在高中,如〈赤壁賦〉,諸葛亮的〈前出師表〉。

《論語》他全本背熟,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覺得很有道理;又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讓自己體會了述古維新的道理。

但有些更深的道理是在教學時才體會出,甚至論語中的「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更是在入社會後才有深刻的體驗。慧開法師表示,這些都是在高中時熟記於胸的,隨著年歲逐漸發酵,產生作用。

對語言,他也有興趣,當時台大數學系要求選修第二外語,他選修德文、俄文,甚至到耕莘文教院學拉丁文。大三時,葉阿月教授在台大哲學系開梵文課,第一天有三、四十個學生,學期結束,只剩七人,下學期第一天只來了三個同學;第二學年,就剩葉教授與慧開法師一對一上課。

在葉教授鼓勵下,他計畫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並且已申請到印度普納大學(University of Pune)的許可,但因緣轉折,沒想到竟到普門中學教數學,繼而出家,甚至到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研究生死學。

父親受傷 生死思考

當高中數學老師,是慧開法師人生的另一挑戰。

教學不難,要讓學生聽懂卻不易;為了照顧不同資質的學生,慧開法師開始研讀心理學,探討學習心理與青少年心理。這當中受到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影響甚大,尤其受震撼的是,其在正中出版社出版的《如何教高中數學》一書中,引用楊維哲教授的「當學生問Why,往往是心理上的為什麼,而不是邏輯上的Why。」原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各類學生思維模式的不同。

一九七一年,慧開法師還在建國中學三年級,父親因公受傷跌斷左大腿而住院,住院五年,三度病危通知;期間慧開法師頻繁進出醫院,看盡生老病死,發現數學派不上用場,而開始認真地思考生死的問題,並且開始接觸,進而探索哲學、宗教與佛法,也植下日後出家的因緣。

數學是有啟發性的,未料之後又發現與生死學產生連結。

二十多年前,在美國留學期間,同時負責建立佛光山紐約道場,經常舉辦青年佛學講座、念佛共修,甚至進行生命關懷,在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宗教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時,開始在課餘從事癌末病人的臨終關懷,也開始帶領信眾念佛共修,並參與往生助念等實務工作。


連續函數 生命是生生不息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深入地探索生命的意義,同時努力活出自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經過多年的思與學逐漸醞釀,二○○九年六月,慧開法師開始提倡「生命的永續經營觀」,此一概念主要是源自佛教義理的啟發,一部分出自他的數理訓練背景;一部分取材於古今人物的生命故事與哲思;另一部分汲取現代科技文明的思考。

外在器世間的宇宙,有「成、住、壞、空」的變化,但不斷滅,而是「永續」的;內在有情眾生的生命,有「生、老、病、死」的遷流,卻非斷滅,也是「永續」的。

然而,弔詭的是,人們對自我生命的經營卻沒有永續,而是片段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絕大多數人對生命的認知,是片面與片段的,而非全面與整體的。

慧開法師提醒大家「探索生死的奧祕」本身,就是一種「生命之旅」的歷程;換言之,生死的探索是集個人的生活經驗、生涯歷練、生命體察與覺悟的功夫,並非只是世俗知識與學問的探究而已。

生命的奧祕就蘊藏在我們對於死亡的認知與理解之中,對死亡和死後生命的理解愈深,對現實生命的領悟與把握也相對地愈深。


母親示現 深情無礙的見證

「從我多年來的生死學教學、臨終關懷實務中所累積、體會的經驗和心得,我堅信理想的善終情境,應該是在個人老化和生理機能退化的自然過程中,預知時至,自己與家人都能坦然地面對並迎接死亡時刻的到來,進而轉化為往生的契機。」

慧開法師深情描述如何讓自己母親很有尊嚴地走完生命的全程,他說,「為加強大眾的信心,這是一種見證。」

「我相信普天下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長輩和至親,不但能夠年享高壽,最後也能善終。拜現代醫療科技與公共衛生之賜,八、九十歲以上的高齡長者已是普遍現象,不足為奇;然而『善終』卻愈來愈困難。」慧開法師語重心長的說:「媽媽在這個關鍵時刻最需要的,不是『治療』,而是『親情關懷』和『靈性照顧』,在這關鍵時刻,她真正要等待的就是佛菩薩的接引,而不是幾個兒子的最後一面。」

真是吞著淚水也要堅定的如此祝福啊!

生無悔 死無憾

「努力活出生命的價值!」慧開法師表示,所有資訊都是建議而已,答案得自己找,要和自己的生命對話。禪宗參如何是我本來面目,就是要傾聽自己的聲音,連賈伯斯也說要「尋求內在自我的聲音」,不是為迎合滿足別人,即使人在江湖,仍可追尋自我。

「死亡是生命的展現。」生而無悔,死而無憾,關係到宇宙觀、人生觀。慧開法師說,自己一直在尋尋覓覓要做什麼?但人生很多不是營造,教書是偶然,當時甚至懼怕自己的人生就此停頓、沒有進展、枯竭;到美國研究生死學,也是因傅偉勳教授而發生的偶然。

慧開法師說,無悔的人生是了解生命的無窮無盡,隨順當下因緣,沒負擔,盡自己心力就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