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托爾斯泰與中國文學

文/林一平 |2025.09.23
57觀看次
字級

文/林一平

俄羅斯文學巨匠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與中國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一生經歷了貴族的奢華浪漫,也體驗了農民的辛苦耕耘。為了理解生命的意義,他不斷探索人為何而生,又為何而存在。在漫長的探索中,他將智慧的目光投向中國,並從中華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

托爾斯泰與中國的淵源建立於二十七歲時。他早年在高加索、多瑙河一帶以及克里米亞半島參加戰爭,因其作戰勇猛,獲得了勇敢軍官的殊榮。由於參加過幾場重大戰役,托爾斯泰於1855年曾被邀請來培訓中國軍隊,但未能成行。

托爾斯泰的作品在清末民初時期引進中國,並翻譯成中文,他的道德和哲學反思在中國讀者中引起了共鳴。托爾斯泰對社會正義、道德和人類狀況的探討,對貴族的批判和對農民的提倡,深遠地影響了中國作家。面臨社會變革的著名中國作家,如魯迅和巴金等,都積極借鑒托爾斯泰的敘事技巧和倫理關懷。托爾斯泰強調平民百姓的生活,現實地描繪社會問題,進而影響了現代中國文學的發展。

托爾斯泰的許多重要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均被翻譯成中文。他的思想和文學風格被改編到中國背景,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推廣。這種改編過程縮小了俄羅斯和中國文學傳統之間的距離。

托爾斯泰後半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研究中國文學和民俗,努力了解中國的智慧,如孔子、孟子和老子的著作及其注釋,並適當地改編,使俄羅斯讀者更容易理解。他曾表示自己如果還年輕,他會到中國。

托爾斯泰說:「我讀過有關中國佛教的書籍和歐洲人寫的關於中國的書籍。最近,尤其是自從那些由歐洲人(包括俄羅斯人在內)對中國犯下暴行以來,中國人民的普遍態度一直吸引著我的關注。」

托爾斯泰的倫理和宗教信仰,特別是他後期作品中專注於基督教無政府主義和非暴力抵抗的思想,引起中國知識分子和改革者的共鳴。他對簡樸、謙卑和社會正義的提倡與儒家和道家等中國哲學傳統水乳交融。托爾斯泰的現實主義、深刻的心理洞察力,以及對日常生活的細緻描繪,影響了希望創造出同樣真實感和深度的中國作家。

托爾斯泰與中國文學之間的關係,無論從影響力還是從相互尊重的角度來看,都深刻而豐富。他給中國的忠告,仍然適用於今日。他說:「我衷心希望中國不要放棄古老的智慧,不要以暴力對抗暴力,而是要保持民族傳統的忍耐和智慧,並用和平的方式實現自由,這樣就能為全世界指明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