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合適工作 先檢視個性、價值觀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Life Designer) |2024.10.19 語音朗讀 4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Life Designer)不少年輕人出社會找工作,一年換5、6個工作,沒有一處是想久待的,甚至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兩年,還是覺得「想辭職換工作」,但問他心中的理想工作是什麼?卻又模糊不清,找不到方向,生涯設計師建議:年輕人不妨從「個性」和「價值觀」考量合適的工作……很多年輕人踏出校門找工作,往往只憑感覺認為「好像某個行業還蠻有發展性的……」,或是依著科系和專長找自己做得來的工作,甚至有人是拼命朝著「錢多事少」或「不必承擔責任」的工作丟履歷,因此時常到處碰壁,覺得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其實,想找到適合工作,絕不是看興趣,也不是看技能,反而應該先了解自己的「個性」和「價值觀」,再判斷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內容或企業文化,再想盡辦法往目標前進──未必人人能一步到位,說不定要進修補足能力,才能前往夢想之地。先清楚了解自己職場多年,看過很多年輕人,明明被說個性適合做業務,職業測驗結果也具備這方面的潛力,卻在一個換過一個的業務工作中,感覺自己其實並沒那麼適合業務工作,因為私底下既不想勉強他人,也無法認同主管作風,對業務工作只覺得壓力,完全體會不到成就感。到底「適合的工作」是什麼?經過多年諮詢經驗的統整,我認為:合適的工作需從「價值觀」與「個性」兩個層面做自我分析。組合配對不抓瞎「價值觀」就是個人的信念、人生意義、道德觀念等組合,對應於工作就是能認同某企業對文化、理念、願景的實踐;「個性」則是評估自己在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與什麼樣的主管合作,能更勝任愉快。也就是說,在評估適合自己的工作發展方向時,「價值觀」和「個性」這兩大考量重點,可說是缺一不可。或許有人會問:「價值觀」真的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嗎?選擇速配的工作 假若把公司經營者分為三種,企業家、商人與生意人;那麼我們個人的價值觀也可分為理想、務實與投機。借用中國大陸企業家馬雲的解釋:「生意人做生意完全由利益驅動,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去做;商人重利,但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企業家是帶著使命感要完成某種社會價值。」所以,若自認是一個投機者,就非常適合加入生意人經營的公司,學習怎麼樣快速的獲利了結;反之,要是沒選對,而是加入了商人的公司,可能會覺得「賺錢真慢」,每天想東想西難以專注。再如果,若是一個理想家,加入了商人的公司,必然會覺得工作起來缺乏幹勁,為了賺錢而賺錢,人生真沒意義。直屬主管更重要不過,當一間企業規模變大了以後,經營者的理念對基層職員或小幹部的影響會愈來愈降低,這時,直屬主管的個人理念,影響度反而變高許多。所以在評估價值觀時,不能只評估企業經營者,當企業規模大到一個程度時,還要評估直屬主管的價值觀和行事作風。最後我想提醒年輕朋友:想很快找到適合的工作,沒有那麼容易,但也沒那麼複雜,關鍵行動就是釐清「價值觀」與「個性」。只要先清楚知道前述兩大生涯指標,當機會來臨時,自然會知道該如何取捨,減少落入誤區的機率,也會減少浪費生命的時間,讓職業選擇活出人生的價值。價值觀找尋榜樣 釐清價值觀如何善用價值觀,判斷某家企業或工作環境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場域?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比較難在學校剛畢業之際,就能釐清自己的價值觀。畢竟,我們或多或少都受到社會與他人眼光的影響。更多時候,很多人連選科系和工作都受到父母、家人、名人的影響。所以就算年輕人對自己的價值觀感到茫然和懷疑,也不用過度擔心焦慮,建議不妨試著找一些探索價值觀的工具(專業心理測驗)──這些工具特別適合給毫無方向感或有選擇障礙的人使用,相信透過這些工具,能幫助年輕人多些思考及了解個人的核心價值。有了比較清楚的價值觀,就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與排序選擇,並指出最合適的選項。不過在價值觀探索的過程,必須提醒的是,探索是需要時間,需要驗證與調整的。因而比較簡單的捷徑方法,就是找到一二位Role Model(榜樣、典範),從他們的職業生涯找到線索,甚至可直接請益對方。當我們心中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中心思想)後,就能避免「入錯行」,選擇了不適合的組織與職業,進而找到適合且長久的職涯發展。但這裡也要補充、強調,每個人的價值觀並沒有對錯,只有行為能區分恰當與否,所以對自己愈誠實,愈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個性篇精準檢視工作內容何用個性來判斷自己究竟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首先,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人格特質測驗,MBTI、 DISC都可以,建議做完後將那些結果所說的特質記錄下來,再將這些特質轉化成工作偏好。假設特質出現「客觀、謹慎、按部就班、獨立、分析」等字樣,就表示若你的工作有固定的流程,需要大量的分析研究,並且是獨立作業較多,那麼有很高的機率會勝任愉快。再來,不要用職業類別(名稱、職銜)作為判斷的標準,請改以「工作內容」做為不同選項。同樣是業務,在不同的產業與企業,工作性質就會有所不同,更不用說工作內容的落差,在不同產業或企業文化中,也會呈現明顯差異。所以,請先拿掉職業類別、職稱抬頭這種不精準的分類方式作為判斷依據,在搜尋職缺時,為了更有效率,建議用「工作內容」做為關鍵字,若無法以工作內容做為關鍵字進行搜尋,才改用職務類別搜索,然後再逐一檢視工作內容進行判斷。 前一篇文章 【國際職場最前線】國際會議中 扭轉我不知道的智慧 下一篇文章 擺脫偽勤勞 從忙碌轉為高效率 熱門新聞 01澳網男單 4 強 老中青三代爭冠2025.01.2402佛光山麻竹園灑淨啟用 嶄新迎賓2025.01.2203【健康淨零】佛光山知性蔬遊2025.01.2004想上頂大醫學系 估至少59級分2025.01.2105【臆想截圖】 菊花的過年2025.01.2106拿滑板交換 男童解救受虐小貓2025.01.2207水族館擺假遊客 治癒翻車魚抑鬱2025.01.2208與里長有約 金光明寺感恩辛勞2025.01.2009【回味往事】 裁縫高手2025.01.2110【看人間】痟貪軁雞籠~冒名帳號的贈書廣告2025.01.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企業導入 AI 別忘為員工賦能與職場生力軍的另類接觸健康意識高 運動職類趁勢而起轉職時 薪資福利並行考量【幸福人生排序】保健因子優先激勵因子 作者其他文章加薪 並非轉職跳槽首要考量生涯重新開機 選擇存乎一心被前雇主資遣 要誠實告知嗎?寫履歷 隱惡揚善不說謊薪資談判 靠技巧更要靠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