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68】另類建築師 丹尼爾 就地取材蓋建物 兼顧環保與美感 文/楊慧莉 |2023.08.19 語音朗讀 67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丹尼爾(後排左四)和工作團隊合影。圖/WALLMAKERS 「Chuzhi」座落在岩石地形上,蓋出了環狀的橫梁,素材是寶特瓶、鋼筋混凝土和泥巴。圖/WALLMAKERS 丹尼爾得獎的成名之作「Valsala Cottage」。圖/TFOD丹尼爾的作品「Pirouette House」有Z字型的自然通風設計。圖/ArchDaily圖/shevlin's world 文/楊慧莉氣候變遷,源自環境汙染造成的地球暖化問題。建築,耗費能源和製造碳足跡,是元凶之一。不只是新蓋物,被拆掉的舊建物廢料,更加劇了環境汙染。所幸,在綠建築師丹尼爾的眼裡,所有被拋棄的「廢物」都是寶,只要善加利用,都可變成好用建材,也以此一舉翻轉建築的素質……峰迴路轉綠建築師養成記維努‧丹尼爾(Vinu Daniel)是一位很有環保意識的建築師,創立了設計工作室「造牆者」(Wallmakers),致力於建造因地制宜的理想空間。「造牆者」沒有固定的辦公室,隨時在移動中;一直在想辦法讓建築的碳足跡降至最低且更永續。他與團隊發展出新的天然建築技法,既實用又迷人,因而贏得全球讚賞。去年,他們獲頒英國皇家多爾夫曼獎,此獎項獎勵一些聚焦於建築未來潛力的新點子。印度鄉間開眼界過去,丹尼爾曾在致力於永續建築發展研究的非營利組織「歐洛威土地組織」( Auroville Earth Institute)研習,並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服務。現在,他是享譽國際的建築師,以使用具生態敏感性的建築技法和材料見稱。不過,他的建築生涯之路也非一帆風順,有許多阻礙需要克服。丹尼爾成長於杜拜的水泥叢林。杜拜是一個擁有許多玻璃帷幕建築的沙漠城市。以他的角度,杜拜建築以西方為依歸,有著與紐約市如出一轍的摩天樓,甚至室內滑雪場也蓋得沒頭緒,且浪費大量能源和資源。由於阿拉伯大公國的每棟建築裡的空調設備每天運轉,杜拜成為全球耗電量最大的前五國之一。丹尼爾表示,「我不想蓋出那樣的建築。」丹尼爾到印度特里凡得瑯工程學院念建築。當時,他花很多時間在課堂上,都沒看看印度這個國家。後來,他的表兄弟建議他去鄉下走走,以便對這個國家的多元文化和建築有所了解。他聽從了,結果在印度偏遠的鄉間看到傳統的當地建築,如有十英尺高的土坯房。當地有一家人邀請他入住其有著茅草屋頂的小圓屋,因有厚厚的牆擋住外頭炎熱,屋內很是舒爽,完全不用空調。造訪印度鄉間,讓他大開眼界,成了他建築生涯中一個關鍵時刻。他知道他要蓋出的建築,必須兼顧當地環境及友善生態。甘地與貝克影響此外,丹尼爾的建築生涯還深受印度聖雄甘地和建築師貝克(Laurie Baker)的影響。甘地曾說,理想的房子應該使用房子周遭半徑五英里內的材料,而這種材料在印度往往就是腳下的泥巴。有「建築界甘地」美名的貝克,則把理性感帶進印度建築界,促進了土生土長的建築技法,避免浮華不實而無功能性的設計,讓丹尼爾很有共鳴。他慶幸自己能在一個因緣際會下遇到貝克。在發現農業等其他領域都很有規範,唯獨建築可以亂無章法自行其是,丹尼爾對建築感到幻滅,想改弦易轍,當一名音樂家。一天下午,他和其他學生受貝克邀請到家中坐客。經四個小時的促膝長談,丹尼爾走進貝克的建築世界,從此改變他對建築的態度。對丹尼爾來說,貝克是甘地對建築信念的落實者。同時,他也留意到都市和其附近郊區堆放了很多廢料,於是想要回收並把它們變成建材。大學畢業後,他在「歐洛威土地組織」持續自己在永續建築的教育,學到更多有關用土壤建築的工法,並加入了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海嘯後建築。逐步的,他研發出兩款由廢料、土壤和水泥混合而成的材料,並申請專利。用實例證明實力後來,丹尼爾開業,隨即面對一個很大的挑戰。他成功說服第一個客戶用泥土和廢料蓋房,但過程很抓狂,因為有大量批評質疑其建築安全性。為了證實他的建築工法和材料都很安全,還打官司多年。官司最後都打贏了,也因禍得福的出現了成名之作。原來,人們對其建築的不信任一度演變成憎惡,一天夜晚還攻擊其工作夥伴,並弄破所開的汽車輪胎。為了平息紛爭,他向當地德高望重的舅舅求救。結果,舅舅一到現場,很喜歡他的建築,馬上委託他蓋房子,造就出改變其建築生涯並得獎的成名之作「Valsala Cottage」。從此,他受到世人認可和信任。丹尼爾自嘲說,「有趣的是,第一位客戶很擔心房子的安全性,以致最後只願意讓我們造牆,我們才因此自虧工作室就叫作『造牆者』。」建築理念很環保儘管多年的經驗是會讓新建案更好入手,丹尼爾仍謙虛的表示,每個建案都不一樣,還是期待有新的設計靈感出現。而面對每個新建案,他的態度也始終如一:專注於地點本身的特性。舉例而言,他一個客戶的地產上有個沼澤。通常的作法是把沼澤弄乾,驅趕裡頭的生物。丹尼爾卻不這麼做,「沼澤是一個生態系統,有數千樣物種……生態系統的功能大於一個家對四口人的作用。」於是,他跟客戶說,「沼澤要留!」所幸,客戶也同意。他甚至不諱言,「比起房子本身,我更以自己所沒建造的,或是我所能保留的東西為榮。面對每個新建案,我都再次成為土地的學生,地點本身就能定義整個建造過程。」對丹尼爾來說,建築師的中心問題現在不是「我們該蓋些什麼?」,而是「我們還需要建造嗎?」一舉數得永續建築新篇章作為綠建築師,丹尼爾意識到「建築業用掉全球三成到四成的總能源和資源,全球總碳排放量約占四成」,就開始想辦法改變建築的素質、甚至體質。因此,他想到用泥巴蓋房子,「沒有比這更永續、更友善環境的建材了。」大家可能會覺得泥巴房不牢靠。丹尼爾表示,加入一些水泥製作出的泥磚很牢固,即便碰到水也無妨。有一塊存放在「歐洛威土地組織」的泥磚,近三十年泡在水裡,仍有極強的負重力。把垃圾場變黃金自從走入建築業,丹尼爾就以石匠自許,跟當地工人攜手合作,改變了建築的每個面向,從基底到牆面、屋頂的材料都源自當地土壤打造的各種磚塊。二○二○年,丹尼爾的工作室在印度特拉凡德倫市一個擁擠的住宅區,完成一座兩層樓高的民房「Pirouette House」。房子有Z字型的自然通風設計,裡頭的參數形式和曲度跟電腦科技、人工智慧或機器人手臂無關,而是用椰子樹枝、線狀物和石匠的臂膀打造而成。當建築業快速邁向一個超出人類能力範圍的未來時,丹尼爾團隊希望能將人力資源的價值帶回建築。最重要的是,丹尼爾在二○一二年面對了一個改變其生涯的問題。有個小學老師要求他蓋一處低成本、同時也友善環境的住房。當他到達客戶所在地,便看到鄰居房子完工後留下的大量建築廢料,因為鄰居也找不到其他空間堆放。與其置之不理有礙觀瞻,丹尼爾團隊決定把這些廢料納入建築工法裡。他們把廢料加進一些土壤和水泥,打造出一個堅固的房舍。從此,丹尼爾也得到「廢料工程師」的綽號。當地人把他看成是在垃圾場找廢料的人,當事者本身則覺得垃圾場遍地是「黃金」,裡頭有被拋棄的電氣品、腐朽的木頭等等。用寶特瓶蓋好房後來,丹尼爾藝高人膽大,把老師客戶的建案加以發揚光大,打造出更多結合泥巴和廢料的多樓層建築,且造價也壓低了。很快的,當地的其他建築事務所也採用相同技法,不只是因其友善生態,還有符合成本效益。除了工地廢料,丹尼爾的團隊還會用到令人頭痛的塑製品。舉例而言,印度的各種節慶後總會留下塑製品。於是,他們決定把一堆寶特瓶變成其新建案「Chuzhi」的一部分。這個建案蓋出了環狀的橫梁,素材是寶特瓶、鋼筋混凝土和泥巴。「Chuzhi」座落在岩石地形上,周遭有許多樹木和灌木。通常,這兩樣東西在房子建造時會被砍掉,以騰出更多的空間給建物。但此建案中的樹木不僅形成遮蔽,還讓建物變得涼爽。此外,建物蓋在岩石地形裡,也被隱藏得很好,十公尺以外都看不到。最棒的是,此建案廢物利用了四千三百個寶特瓶,讓這些瓶子不致被扔進垃圾掩埋場,或是更糟的,流落到海洋裡。終結廢胎的夢魘除了塑製品,廢棄的輪胎也是環境的極大汙染物。有一天,丹尼爾的團隊在工作地點呼吸困難,很不舒服,看過醫師後,才知是道路施工中使用燃燒的輪胎所致,而「唯一」避免的方法就是遠離。丹尼爾想到,那是許多孩子上學、大人上班必經之路,根本難以規避;後來又得知印度每天遭拋棄的廢胎數量近一百萬。燃燒廢胎可以鋪路或再製燃油,但燃燒時會產生毒氣威脅。丹尼爾受建築師雷諾茲(Michael Reynolds)啟發,把泥巴和輪胎結合,變成一種新式建築法,用來蓋住宅、博物館、學校等,一邊中和毒氣威脅,一邊創造美麗的建築。丹尼爾和團隊相信,未來,這也是解決住屋危機的一個選項,對於許多未開發國家,更是一個可行的現實。對丹尼爾來說,團隊的每個建案主要處理方式都繫於人類所製造的問題:拋棄的輪胎、寶特瓶、工地廢料等。他深感,人們不該不假思索的隨意亂丟這些東西;而當這個世界只想為這些廢棄物尋找解決之道時,應該還能從這場災難中創造出美麗,誠如印度詩人烏洛爾(Ulloor)的一句詩所言,「我們可以選擇在地球創建天堂或地獄。」 前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97】認知科學家 瑪雅‧尚卡爾 用3大關鍵問題 解開懼變枷鎖 下一篇文章 【Herstory90】喬安娜的人生之旅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2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2025.08.0603【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4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5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6人間音緣 多倫多佛光山音樂會 2025.08.0507《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8【遇見荷】如荷2025.08.05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52025.08.05105.1萬人佛學會考 凝聚信仰力量2025.08.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43】Kickstarte創辦人斯特里克勒 助創作者無後顧之憂【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43】Kickstarte創辦人斯特里克勒 助創作者無後顧之憂【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