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非洲八成新增發電容量將來自再生能源。(示意圖)
圖/123RF
文/楊慧莉
比起其他大陸,非洲是較晚開發之區。過程中,他們也同樣面臨環境汙染問題。不過,非洲國家亡羊補牢,及時化危機為轉機,創造了一個雙贏結局。在非洲經濟發展策略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穆罕默德‧蘇丹,便見證了這一切……
非洲現況
經發下的甲烷問題
穆罕默德‧蘇丹(Mohamed Sultan)具有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過去十五年促成許多經濟、社會和公義新措施。目前,擔任全球甲烷中心的非洲領導,協調該組織非洲部分的策略發展,監管能源、垃圾和農業部門一些有影響力的計畫。
在非洲發展上,蘇丹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主要關注非洲大陸在民主、安全和經濟機會的交叉點時如何轉型,以符合人民的需求和意願。對他而言,想獲得某種程度的永續發展,將氣候問題植入計畫中是再清楚不過的。換句話說,他看管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往永續之路邁進。過程中,他看到非洲轉型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魄力。
掩埋場著火原因
以蘇丹的角度而言,他發現今天非洲大陸的發展上遇到的一個最大難題就是甲烷汙染問題。而這個問題可以從垃圾掩埋場、能源和農業發展顯現出來。
首先,非洲的垃圾掩埋場除了聞起來不太妙,還有一個更糟的問題:會釋出甲烷。甲烷無色無臭,直到引燃,才發現它的存在。
蘇丹表示,垃圾著火的情況在許多非洲大城市上演,如達卡、阿克拉、砍帕拉、路沙卡和南非城市彼得馬利茲堡;垃圾燃燒的氣體影響成千上萬個孩子,吸入後讓人胸悶、頭痛,難以接受。
他進一步指出,掩埋場著火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持續運送含有有機物的垃圾,這些垃圾在缺氧的環境下被微生物分解,過程中產生了甲烷。解決垃圾掩埋場的空汙問題,有很多方法。首先是停止製造這麼多垃圾並把垃圾送到掩埋場,然後分類整理掩埋場的垃圾,改進這些場地的管理。如此一來,可產生立即的好處,尤其對附近居民而言,除了改善空氣品質,還能降低著火風險。
不過,就長遠來說,蘇丹發現解決垃圾掩埋場的甲烷問題,在解決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還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解決短期脆弱性
看出甲烷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蘇丹加入全球甲烷中心,「顯然改善氣候有效做法也需加入甲烷相關行動。」
蘇丹指出,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我們今天所經歷的全球暖化,甲烷便占了百分之四十五,其蓄熱力高出二氧化碳許多。
眾所皆知,要解決氣候和發展問題,需同時做許多事,而脫碳是主要目標之一。不過,蘇丹認為,解決甲烷問題也一樣重要,而且還提供了其他的機會。他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在未來二十年一起降低五成的甲烷排放量,就有機會降低攝氏零點三度,聽起來不多,卻是救命索,也是減少短期因氣候引起的脆弱性最有效的方法,這在全球各地都很重要,對非洲尤其重要,「因為這個大陸已不成比例地深受氣候變遷效應的影響。」
蘇丹進一步說明,非洲因異常天氣現象每年經濟輸出短少了百分之五,而社會和經濟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費用飆漲,高達五百億美元。「因此,解決短期脆弱性不能只算是一種不錯的想法,而是建立長期韌性必經之路。」
社區垃圾變堆肥
根據蘇丹的了解,導致脆弱性的排放有六成來自跟經濟進步有關的部門,如化石燃料能源、垃圾管理和衛生,以及農業、稻米生產和家畜業。二○二三年,非洲甲烷的人均排放量少於許多其他區域,但此情勢正在改變,這要歸因於人口增加、經濟成長。而為了應付這兩者就需迎接新的發展模式,可以讓人脫貧、創造機會和提供更多尊嚴,且要以一種將引發脆弱性的排放降至最低的方式改變。所幸,這在非洲大陸已用許多方式在發生。
他以先前所提燃燒的垃圾掩埋場為例:南非城市德本已呈現不同景觀。該城市的公民社會、政府官員、研究單位等各組織攜手合作,確保有機垃圾不會最終到達城市三十五公里外的掩埋場,因此有希望限制甲烷的排放量。他們與兩家最大的城市蔬果市場合夥,不把那些未使用或未賣出的產品丟棄,而是收集,把它們變成資產,成為堆肥。
值得注意的是,歷經兩年時間,德本成功地將兩百七十七噸的有機垃圾從掩埋場移出。這些垃圾為社區創造了永續、安全而收入頗豐的工作,也降低了掩埋和運輸費用。這些堆肥也改善了公園的品質,讓住在附近的家庭可以好好享用。此外,最後也大大降低甲烷的排放量。
扭轉劣勢
一一克服汙染問題
德本垃圾掩埋場的故事證實了社區主導的行動力量,透過循環經濟模式來支撐,這種模式是系統改變的一部分,其背後需要有更好的政策、融資和完善的管理協助。
除了垃圾甲烷問題獲得解套,蘇丹所關注的部分還包括其他部門所面對的甲烷問題。
能源汙染導正法
先說能源部分。蘇丹表示,化石燃料是促成全球甲烷排放的主要元凶。不過,非洲也需要更多的能源以利發展。幸好,未來幾年非洲八成新增發電容量將來自再生能源。蘇丹認為,如果非洲能將此事搭上合適的投資和計畫,就能加速促成能源多樣化,不再倚賴化石燃料。
他指出,目前的做法就能源安全性和長期轉換過程中減少甲烷排放來說,都至關重要,而且此事需要監管框架,非讓能源產業自行其事。如果沒有監管框架迫使企業採取行動,就會產生危害健康的廢氣,通常是跟原油開採有關的甲烷氣體燃燒,這可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高燒,對小孩尤其不利。
蘇丹以奈及利亞尼日河三角洲附近居住的兩百萬居民為例。那裡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該地區的居民卻生活在貧困和環境汙染中。怎麼辦?蘇丹表示,當然是監管、執行和追蹤。奈及利亞政府在努力中。他們通過漸進式的監管,確保全面禁止燃燒,而執行是最大的挑戰。不過,為了大眾健康,他們非這麼做不可。事實上,還是有一些經濟好處。政府可從那些不服從的業者獲得一些潛在的收入來源。
乾溼交替灌溉法
能源之外,稻米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甲烷。「這種全球主要的糧食作物既受氣候變遷的影響,但也導致氣候變遷,因為會釋放甲烷。」蘇丹說:「典型的稻米耕作是淹沒田地,但如此一來,氧氣就無法進入土壤,創造了讓甲烷釋出的條件。」
面對此問題,蘇丹表示,非洲部分地區已找到兼顧經濟與環保的做法,「在迦納首都阿克拉的一萬一千名農夫正積極與美國環保署合作,企圖用一種稱為『乾溼交替灌溉』的耕作法,藉此管理相當稀少的水資源,同時也管理生產力和限制甲烷排放量。這樣做,對生產者、消費者和糧食安全都好,因為最終我們都需要更有彈性和永續的生產系統,這也獎勵了小農。」
蘇丹也強調,自己所分享的一些成功計畫和措施並非萬寧丹,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但確實提供了一種進步的動力,而他們也非常需要這個動力,尤其是為了追求高度發展和低甲烷的未來,他們需要系統化的改善。這也是為何非洲國家所努力之事需要更多的支持。
期許合作與支持
根據多年協助非洲發展的經驗,蘇丹認為在解決甲烷排放問題上,非洲目前可能需要更多的合作,尤其是以一種跨地理和跨領域、更有創意和分配的方式全力投入國內產能,以支持更多的科學研究和突破,改善全球數據衡量能力,並獲得更有效的融資選擇。
蘇丹非常確定非洲將成功克服困難。首先,這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想擺脫脆弱體質,迎向韌性,再者他們也必須這麼做。
他相信,或許當我們所有人所建立的系統和社會獎勵更安全、乾淨和宜居的城市,建立了更營養的食物系統、更多元和有生產力的能源系統時,一定也能在此更好的發展路徑上產生低甲烷排放量的雙重效益,這對地球和人類都好。他希望這也是每個人都能夠支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