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氣候 智慧種稻 科技助攻永續耕作

潘楠慕  |2022.05.29
3565觀看次
字級
讓米飯冷卻後再加熱食用,可能有助控制血糖。圖/美聯社
使用清潔能源,可減少耕作產生的溫室氣體。圖/美聯社
稻米是亞洲地區的主食,正面臨環保與產量壓力。圖/美聯社
先進科技有助提升稻米產量。圖/美聯社
食用米飯可能使血糖值過高。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稻米是亞洲多數地區的主食,但這種作物正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氣候變遷導致產量下降,以及世界人口持續成長,讓糧食需求的壓力日益升高。

稻米耕作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且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傳統的刀耕火種方式會大量砍伐樹林,在非洲和亞洲行之有年;過去人口尚未高度密集時,這種方式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多傷害,但如今人口快速增加,這樣的耕種方式會擾動土壤,釋出二氧化碳,且火燒法會造成空氣汙染。

農業專家指出,稻米攸關全球糧食供給,是無可取代的作物,因此,在必須持續種植稻米的情況下,如何確保負責任地生產,成了減少全球碳排放的要務之一。

跨國農業科技公司先正達(Syngenta)亞太業務永續發展負責人亞金特(Chris Argent)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對氣候友善的稻田管理方案。這些氣候智慧型(climate-smart)解決方案,包括雷射輔助精準土地整平(LPLL)技術、乾溼交替種植系統(AWD),可減少用水和溫室氣體排放,提升耕作效率。

亞金特表示,氣候智慧型水稻耕作方式,目的是讓農民與氣候平衡共存,在務農的同時減緩氣候惡化,維持糧食系統永續運作。他說:「農業是地方性的產業,各地的氣候、土壤類型、地形不盡相同,必須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黃金國度(Golden Sunland)稻米公司聯合創辦人陳大衛(David Chen,音譯)表示,許多農民已了解永續農業的重要性和方法,但並未採用這些新的做法和技術,原因是缺乏資金。他表示,許多稻農願意投入永續農業的前提是獲得足夠的補助金,因為稻農的收入原本就已偏低,無力負擔創新的耕作方式。

陳大衛指出,推動永續稻米耕作,需深入了解農民的迫切需求。氣候智慧型農業解決方案若能直接嘉惠農民生計,參與度才能提高。

泰國永續水稻平台(SRP)的宗旨是改善小農的生計,減少稻米生產對社會和環境的衝擊,並為全球提供永續生產的稻米。SRP的顧問威里揚恭(Ladda Viriyangkura)表示:「我們必須調整資訊內容,光是告訴農民,節約用水對環境有益,效果不大,但如果能向他們清楚解釋這些做法有助提高產量,誘因就會增加。」

食品製造商家樂氏(Kellogg)的全球農業事務總監史蒂文斯(Chris Stevens)表示,改變耕作方式非常困難,因為這些做法已成為世代延續的農民文化,欲改變現狀,必須投資於教育和培訓農民,讓他們獲得並接受新技術和新想法。

先正達和家樂氏正在泰國合作經營示範農場,展示永續水稻的好處。威里揚恭表示,為了讓更多農民加入永續平台,提供激勵至關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制定獎勵計畫來提高農民的興趣,是讓農民加入的關鍵」。



稻米升級再造

變身玩具、起士及塑料

稻米是人類的主食之一,但由於利潤相對微薄,這項產業的從業人數日益減少,產量下滑;不僅如此,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許多原本以稻米為主食的地區及族群已減少對稻米的消費,導致稻米滯銷,形成浪費。

以日本為例,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資料顯示,二○二一年日本每人每年平均白米消費量為五十點七公斤,比五十年前減少一半。為了鼓勵更多人從事稻米種植且提高對稻米的消費,一些企業正在研發以稻米製作的產品,讓稻米變身為玩具、素食起士和生物塑膠原料。

日本生質樹脂公司(Biomass Resin)回收囤積過久不適合食用,原本將被丟棄的稻米,與塑膠混合後製成「米樹脂」(rice resin),用來生產玩具和牙刷、餐具、吸管、溼巾等產品。

生質樹脂公司社長神谷雄仁表示,由於白米消費減少及高齡化造成勞動力短缺,愈來愈多水田被棄種;他說:「水田能保證糧食安全,並具有維持農村景觀、防止自然災害等功能。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廢棄耕地重新被利用,為農業做出貢獻。」

家具製造商Meuble則與生質樹脂公司和三井物產合作,以稻米開發更永持續、更環保的材料,目標是取代塑膠。該公司表示,在減塑風潮帶領下,米樹脂前景可期,他們準備使用這種材料生產沙發和床墊等產品。

一家稻米批發商,則準備推出「米起士」。業者指出,疫情讓民眾減少外出用餐,加上飲食習慣的變化,稻米的銷量劇減,米價持續下跌。與此同時,全球食品價格卻持續飆升,為了提升稻米價值,他們研發出口感與味道均與起士類似的米起士,一方面可提高稻米消費,另一方面則利用低米價降低成本,並提升產品利潤。



炒冷飯更健康 抗性澱粉防血糖飆升

波蘭波茲南醫科大學(Pozn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的研究顯示,讓煮熟的米飯冷卻後再重新加熱,食用後可能會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峰值。

研究團隊指出,米飯含有碳水化合物,容易讓血糖升高,許多人因此對米飯敬而遠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然而,米飯幾乎不含脂肪與鹽分,整體而言有均衡營養的作用。只要能選擇合適的稻米和烹調方法,就不須過於擔心餐後血糖急速升高。

除了選擇糙米、胚芽米之外,讓米飯冷卻後重新加熱並食用,也有助於控制血糖。研究人員指出,糙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延長食物在胃部排空的時間及腸道運送速度,從而延緩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讓米飯冷卻,則可產生「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抗性澱粉被消化的速度較慢,可能有助於平衡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進而平衡血糖,作用類似於膳食纖維。

波茲南醫科大學研究人員讓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測試,其中一組食用煮熟後立即上桌的米飯,另一組食用的則是在冰箱中冷卻24小時後重新加熱的米飯。結果顯示,冷飯重新加熱的一組,患者食用後的血糖水準明顯更穩定,整體上升幅度較小。

研究人員指出,這顯示冷卻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有助控制血糖,關鍵則是抗性澱粉的數量。檢測發現,冷卻的米飯,比剛煮熟的米飯含有更多抗性澱粉,更容易降低被吸收的速度。

營養師蘭伯特(Rhiannon Lambert)表示:「冷米飯確實較不容易讓血糖飆升,此外,抗性澱粉還有其他好處,例如調節食欲,在飯後保持飽腹感,甚至有助於減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