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補習班改風向 藝術、體育當主角

潘楠慕 |2022.06.05
3194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中國大陸學校日益重視體育運動。圖/美聯社
運輸和印刷成本上揚,讓圖書出版商陷入困境。圖/法新社
調查顯示美國民眾購買更多書籍,但閱讀數量卻下滑。圖/網路
補習禁令讓大陸許多補習班門可羅雀。圖/美聯社
中國大陸禁止補習班以教授語文等核心科目牟利。圖/美聯社
美國書籍銷售量大幅成長。圖/法新社
書籍的售價升高,導致讀者購買意願下降。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中國大陸政府整治補教業,禁止業者開設語文、數理等核心課程牟利,停止核發補習班的新執照。這項政策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改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現象。新規定讓許多補教機構收入銳減,為求生存,業者已轉型開設藝術、體育、烹飪等課程,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準備在重慶和成都等七個城市推出科學學習中心,目標是擴大分部規模、今年吸引五千名學生。該集團也在全國各地開設藝術和體育輔導課程,董事長俞敏洪表示,希望新的課程能扭轉虧損局面。

另一家大型補教機構好未來教育集團,已在該集團的學而思在線平台上提供藝術和體育課程,並打算增加烹飪和清潔課程。新東方和好未來都在二○二一年底結束中小學生學術科目的輔導,班級數量急遽下滑,原本門庭若市的各分部,如今門可羅雀。

新東方集團表示,自去年北京當局頒布禁令以來,該集團在九個月內虧損近十億美元,班級數量也已裁撤近半。好未來集團上一個會計年度則慘賠約十一億美元。

由於補習禁令不包括體育、藝術和科學技術等非核心科目,且中國大陸國家課程修訂後將增加一些學科的內容,包括資訊技術、烹飪和清潔等勞動課程,以鼓勵更全面的發展,補教業者立即順勢推出相關輔導課程;一家教育機構的高階主管說:「當局的政策,推動了補習班的新業務。」

這些課外活動的費用並不便宜,根據中國大陸教育部的數據,截至今年四月,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內的十個主要城市,足球、鋼琴或舞蹈課程的每小時收費平均為三十六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元)。

然而,許多家長仍願意花錢讓小孩接受輔導。一名在北京開設田徑主題班的業者表示:「二○二一年冬季,每個滑雪班的人數多達七百人,幾乎是新冠疫情前的九倍。」

業者指出,補習班不能在周末或假期間繼續教授英語和數學,且體育已被提升為與語文、數學和英語同等水準的中學考試必修課,是許多父母決定讓他們的孩子學習體育的原因。

北京當局在二○二○年十月宣布,高中入學考試中將更注重健身,去年底則進一步宣告,未來七到八年裡,將把入學考試中的體育分數調高至七十分。因此,很多學校和家長都決定讓孩子參加這類輔導課,大幅增加運動量,提升小孩的體育考試技巧和體能。

研究公司預計,二○二三年中國大陸的健身和體育相關教育市場,將比三年前成長百分之八十,達到兩百億美元。業者坦言:「健身課程的學費可能飆漲,但如果父母認為這對孩子的未來有幫助,就願意花錢。」



成本升高 印度圖書市場陷困境

印度圖書市場已陷入困境,出版商正面臨幾項新挑戰,包括通貨膨脹導致的成本上升,以及讀者人數減少。業界人士警告,成本上漲導致出版商減少出版書籍數量,且被迫調高書價,使讀者購書意願降低,也讓出版商的獲利下滑,形成惡性循環。

全球通膨高漲,印度四月通膨率也升至一年半來的高點,達百分之七點五。出版商表示,他們持續面臨紙張嚴重短缺、生產成本升高的問題,被迫提高書籍的價格。

印度出版商普拉卡山集團(Rajkamal Prakashan Group)的董事馬赫希瓦里(Alind Maheshwari)表示,目前他們出版的書籍數量遠低於新冠疫情前,「疫情爆發前,紙張的價格約為每公斤零點八美元,現在已上漲幾乎一倍」。

馬赫希瓦里表示,二○一九年普拉卡山集團大約出版兩百五十本書籍,如今每年只出版約一百本。

行動書展(Walking BookFairs)聯合創辦人米希拉(Satabdi Mishra)表示,全球航運的運能不足,導致原物料成本上揚,印刷、造紙和運輸服務的價格上漲,使出版書籍的成本愈來愈高。

出版商表示,他們希望讓書價維持在一定水準,讓讀者買得起,但成本上漲讓出版業者面臨沉重壓力。據統計,印度人願意購買一本印度語書籍的費用平均不到五美元,書價上漲將讓更多人放棄買書。

出版業者表示,印度圖書市場規模在二○一五年時約為三十九億美元,且每年成長率達百分之二十,但這個成長趨勢卻受疫情及通膨衝擊。印度出版商Hachette India公司的執行董事亞伯拉罕(Thomas Abraham)表示,許多出版商經營困難,只能擱置較冷門或實驗性書籍的出版計畫,長此以往,將危及印度的圖書多樣性。



購書量增 美國閱讀數量卻下滑

新冠疫情的居家避疫措施,讓美國的書籍銷售量大增,但相關調查卻發現,美國民眾目前的閱讀量已降至30年來的低點。專家指出,書籍銷量增加的原因是封鎖措施促使人們透過小說和教育書籍擺脫孤立,但許多人購買的書籍數量超出原本的閱讀計畫,或是因過於忙碌、受疫情拖累等狀況而無暇閱讀。

據《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資料,2021年美國紙本書籍的銷量成長約9%,達8億2500萬冊,2020年則為7億5800萬冊,比前一年增加8%。

國際出版商協會(IPA)主席賽澤(Hugo Setzer)說:「世界各地的隔離措施使閱讀熱潮興起,這是精神上逃離封鎖的理想方式之一。」

賽澤表示,疫情期間美國政府實施旅行限制、要求保持社交距離及關閉學校、酒吧和餐館等措施,許多民眾無處可去,因而把注意力轉向居家活動,包括閱讀。

《出版商周刊》指出,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家長們轉向線上資源和傳統教科書,讓兒童圖書銷量大幅成長,學習輔助類的銷量增加2.3倍,教育書籍銷量則增加1.4倍。同時,其他種類的書籍銷量也全面上揚。

然而,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的最新報告卻指出,美國民眾在2021年平均閱讀的書籍數量是12.5本,遠低於1999年的18.5本,且是1991年來最低。

專家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讀者群大量集中在兒童,年齡較長者的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反倒減少;此外,人們可能出於支持獨立書店等理由購買書籍,卻忙於工作、照顧家人,將這些書籍束之高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