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透過監視器監控地熱發電設備運作狀況。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肯亞的「地獄之門」國家公園(Hell's Gate National Park)除了有野生動物,還有許多蒸汽噴口,從地球深處釋放熱量,這也是這座國家公園名稱的起源。當地原住民認為,這種景觀看來彷彿正在沸騰的地獄。
地獄之門國家公園位於非洲大陸東部的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這座峽谷位在板塊交界處,持續發生地殼運動,也不斷釋出大量清潔能源:地熱。地熱來自地核,這些熱量抵達地殼後,過熱的岩石與地下水相互作用,產生蒸汽,幾乎永遠不會耗盡。
全球地熱產業規模已達四十六億美元,地熱發電廠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北美、歐洲及其他地區,為數百萬家庭供電。
肯亞擁有極佳的地熱資源,在接近地表的位置就能取得地熱,其他地區可能須鑽探數千公尺才能找到足夠用來發電的地熱來源。近年來,肯亞政府和外國投資者已投資數十億美元,讓東非地區連結至供電網路,以滿足城市快速發展時的能源需求,地熱的開發也日益受到重視。
肯亞政府已推出奧爾卡里亞地熱計畫(Olkaria Geothermal Project),巧妙地讓這些蒸汽穿過數英里的管道,推動渦輪機發電,產生清潔能源。
地球科學專家姆旺吉(Anna Mwangi)說:「地熱是大自然賦予肯亞的寶貴遺產,肯亞已成為世界第八大地熱生產國,一旦奧爾卡里亞六號發電站(Olkaria VI)啟用,肯亞可望排進前五名。」
奧爾卡里亞計畫的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負責人卡靈基提(Cyrus Karingithi)表示,目前正在興建的奧爾卡里亞六號發電站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地熱發電廠,發電量達八十六兆瓦(MW)。六號發電站完工後,奧爾卡里亞計畫的總發電量可達將近八百兆瓦,占肯亞能源總需求約三成。
姆旺吉指出,儘管肯亞地熱充足,但全國四分之一的民眾仍缺乏電力供應,停電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妨礙經濟發展。姆旺吉負責尋找新的地熱鑽探地點,探索方式相當特別有趣。姆旺吉尋找蒸汽來源時,以一種特殊的植物為目標,這種植物被她稱為「地熱草」(geothermal grass),具有綠色和黃色的細絲;一旦出現這種植物,她便收集岩石樣本、檢測水質並測量溫度,以決定是否鑽井探勘。
姆旺吉表示,地熱是僅次於太陽能的第二大能源,然而,人們尚未充分利用地熱,開發程度遠低於太陽能。姆旺吉指出,其他再生能源相比,地熱的最大優勢是不受限於天候;風力渦輪機在無風時無法運作,太陽能電池面板在夜間或天候不佳時無法發電;但無論天氣如何,地球都持續釋放大量熱量。
然而,鑽井探勘地熱的成本偏高,一座鑽井需投入六百萬美元,許多投資者因而興趣缺缺,這也成為開發地熱的挑戰。
使用地熱的另一項挑戰,是如何處理發電過程釋放的二氧化碳。不過,與化石燃料相比,地熱的碳排放總量極低,僅相當於燃燒煤炭的百分之二點七,或燃燒天然氣的百分之五。
此外,為了補充蒸汽,地熱設施會把含有高濃度二氧化矽和鹽的水注入岩石深處,有時還有須加入有毒元素,例如砷、鋰、銻、汞、硫。在多數情況下,這些水被注入的位置很深,不會影響蓄水層,但仍有汙染飲用水源的疑慮。
另外,地熱工程壓裂岩石釋出蒸汽,可能引起地震活動。專家表示,儘管這種人為導致的地震強度較低,仍須嚴密監控並進行風險控管,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搶救衣櫥
時尚產業減排大作戰
聯合國報告指出,時尚產業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之十,並且是水汙染的主要來源,「快時尚」興起,讓問題更加複雜。非營利減廢組織Wrap的數據顯示,自二○○二年至二○一五年,全球服裝產量增加一倍,但服裝的平均穿著次數卻下降近百分三十六。低價品牌服裝的出現,掩蓋了高昂的環境成本,消費者通常會選購新衣服而非修補衣物,產生大量廢棄物。
隨著各產業競相提出本世紀中葉達成淨零排放的承諾,時尚產業必須大幅轉變,才能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許多公司已開始採用新技術和不同的商業模式,包括鼓勵新的消費方式、服裝生產更具永續性,以及服裝回收利用等,試圖徹底改變時尚產業,新創公司「搶救衣櫥」(Save Your Wardrobe)就是其中之一。
突尼西亞出身的庫爾達(Hasna Kourda)是「搶救衣櫥」的創辦人,她表示,自己從小被灌輸珍惜一切事物的價值觀,包括衣物。庫爾達家中使用的地毯,是由祖母和家人穿過的舊衣服製成。
庫爾達希望改變人們與衣服的關係,造福環境。「搶救衣櫥」鼓勵人們以新方式使用已有的衣服,而非購買新品。
該公司使用電腦視覺和圖像識別軟體建立用戶衣櫥的數位圖像,人工智慧(AI)系統會建議如何創造新服裝,並為用戶提供衣物修改及環保乾洗服務的連結。
庫爾達表示,她的使命是「利用科技引導用戶重新了解衣櫥裡的衣物並充分利用,鼓勵他們減少購買新品」。這個理念已獲得德國電商巨頭Zalando認同,該公司今年十月開始採用「搶救衣櫥」的技術,為客戶提供衣物的售後服務。
時尚產業的另一個問題是生產過剩,許多未售出的庫存品遭丟棄或焚毀。時尚科技公司已提出解決方案,讓客戶預先訂購,工廠按實際需求少量生產,大幅減少庫存。
倫敦時裝學院永續時尚中心主任威廉絲(Dilys Williams)表示,環保減碳之路沒有捷徑,時尚產業必須在各方面重新評估,並推動立法和消費文化改革,才能實現氣候目標。
酒矸借書證 印尼環保行動飄書香
印尼爪哇島出現一座行動圖書館,借閱方式相當特別,須以垃圾交換;打造這座「廢品圖書館」 (Limbah Pustaka)的韓達蒂(Raden Roro Hendarti)表示,她的目的是拯救地球免於垃圾危機,同時鼓勵兒童多讀書,減輕沉迷在網路世界的危害。
韓達蒂發起這項行動已五年,她以三輪車搭載約六千本書籍,供中爪哇省普爾巴靈加縣(Purbalingga)蒙塔村(Muntang)的兒童借閱;他們把撿拾的塑膠杯、塑膠袋和鐵鋁罐等垃圾交給韓達蒂後,選擇自己想看的書。韓達蒂表示,她希望藉此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知識,並讓他們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韓達蒂的行動獲得熱烈回響,許多家長帶著兒童前來換書。今年十一歲的阿拉姆西亞(Kevin Alamsyah)熱愛閱讀,他正努力收集垃圾以換取書籍;他說:「一旦垃圾太多,我們的環境會變髒,也不利健康。」
蒙塔村公共圖書館負責人帕魯皮(Jiah Palupi)表示,韓達蒂的行動有助改善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成癮問題,也能鼓勵兒童養成閱讀習慣。
韓達蒂說:「我希望孩子們減少花在網路遊戲上的時間,我們也應該妥善處理廢棄物。」她表示,行動圖書館創立迄今,每周約可收集一百公斤垃圾;她非常欣慰見到當地環保意識提高,但其他地區還是有人不關心如何處理垃圾,未來她將把這項活動推廣到鄰近地區,讓人們更加關注環境,共同協助對抗氣候變遷和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