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 重返巴比倫

文/林一平 |2021.06.22
1940觀看次
字級
圖四:巴黎女郎 圖/林一平
圖二:費茲傑羅 圖/林一平
圖一:拉歇爾 圖/林一平
圖三:伊莉莎白泰勒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幼時讀過相關巴黎的小說,總認為巴黎人的愛情觀十分奔放。例如大仲馬小說《三劍客》(Les Trois Mousquetaires)三部曲都和路易十三的皇后安妮的外遇有關,又如拿破崙的姪子拿破崙三世(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1808-1873)自認風流倜儻,有為數不少的情人,他還公開宣傳,引以為傲。

拿破崙三世的情人當中有一位我很喜愛的是──女演員拉歇爾(Elisa Félix Rachel;1820-1858;圖一),她的表演自然、不落俗套,對演藝的堅持,驅使她毫無休假的登台演出,光是演出著名的劇作《費多爾》(Phèdre)就多達七十四次。

我認為拿破崙三世的能力遠遜於拿破崙一世。1852年拿破崙三世不滿足於總統的位置,學拿破崙一世稱帝,導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滅亡;而早於他一年,東方的洪秀全(1814-1864)也在中國成立太平天國。大家都想當皇帝,過過癮啊!

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圖二) 1931年寫了短篇小說《重返巴比倫》 (Babylon Revisited),雖名為巴比倫,敘述的城市卻是巴黎。巴比倫是《聖經》啟示錄中隱喻奢侈、放蕩和罪惡的象徵,費茲傑羅的小說將巴黎比擬為巴比倫,表面上影射其為罪惡和放縱的城市,而深層含義,不見得如此。

小說中的主角查理重返巴黎並非指單純指他返回「巴比倫」這個地方,而是回顧了他在爵士時代(Jazz Age)於巴黎的荒唐生活。

《重返巴比倫》在1954年被拍成電影《魂斷巴黎》(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地點自然仍是巴黎,而時間則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小時候看過這部電影,女主角是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1932-2011;圖三)。費茲傑羅的小說以及電影將巴黎引喻為巴比倫,其實是有懺悔之意。

重返巴黎,是愉悅的經驗。我兩次訪問巴黎,皆為公務,但公餘之暇,亦作文化參訪。2013年到巴黎,參訪了奧賽美術館,欣賞了米勒的〈拾穗〉;2014年重返巴黎,則花了三小時參觀羅浮宮博物館。我在街頭也沉迷於現代法國巴黎女郎的浪漫,忍不住素描捕捉其神情(圖四)。

我重返巴黎的經驗是美好、滿足的。《重返巴比倫》的男主角查理說:「是我為了自己寵壞了這座城市(巴黎)。」我也認為巴黎是值得被寵壞的城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