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 重返巴比倫 文/林一平 |2021.06.22 語音朗讀 21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四:巴黎女郎 圖/林一平圖二:費茲傑羅 圖/林一平圖一:拉歇爾 圖/林一平圖三:伊莉莎白泰勒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我幼時讀過相關巴黎的小說,總認為巴黎人的愛情觀十分奔放。例如大仲馬小說《三劍客》(Les Trois Mousquetaires)三部曲都和路易十三的皇后安妮的外遇有關,又如拿破崙的姪子拿破崙三世(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1808-1873)自認風流倜儻,有為數不少的情人,他還公開宣傳,引以為傲。拿破崙三世的情人當中有一位我很喜愛的是──女演員拉歇爾(Elisa Félix Rachel;1820-1858;圖一),她的表演自然、不落俗套,對演藝的堅持,驅使她毫無休假的登台演出,光是演出著名的劇作《費多爾》(Phèdre)就多達七十四次。我認為拿破崙三世的能力遠遜於拿破崙一世。1852年拿破崙三世不滿足於總統的位置,學拿破崙一世稱帝,導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滅亡;而早於他一年,東方的洪秀全(1814-1864)也在中國成立太平天國。大家都想當皇帝,過過癮啊!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圖二) 1931年寫了短篇小說《重返巴比倫》 (Babylon Revisited),雖名為巴比倫,敘述的城市卻是巴黎。巴比倫是《聖經》啟示錄中隱喻奢侈、放蕩和罪惡的象徵,費茲傑羅的小說將巴黎比擬為巴比倫,表面上影射其為罪惡和放縱的城市,而深層含義,不見得如此。 小說中的主角查理重返巴黎並非指單純指他返回「巴比倫」這個地方,而是回顧了他在爵士時代(Jazz Age)於巴黎的荒唐生活。《重返巴比倫》在1954年被拍成電影《魂斷巴黎》(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地點自然仍是巴黎,而時間則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小時候看過這部電影,女主角是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1932-2011;圖三)。費茲傑羅的小說以及電影將巴黎引喻為巴比倫,其實是有懺悔之意。重返巴黎,是愉悅的經驗。我兩次訪問巴黎,皆為公務,但公餘之暇,亦作文化參訪。2013年到巴黎,參訪了奧賽美術館,欣賞了米勒的〈拾穗〉;2014年重返巴黎,則花了三小時參觀羅浮宮博物館。我在街頭也沉迷於現代法國巴黎女郎的浪漫,忍不住素描捕捉其神情(圖四)。我重返巴黎的經驗是美好、滿足的。《重返巴比倫》的男主角查理說:「是我為了自己寵壞了這座城市(巴黎)。」我也認為巴黎是值得被寵壞的城市。 前一篇文章 不滅的光 下一篇文章 【5-6月主題徵文--人生行路】 永恆一瞬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4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5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6【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07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8【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2025.08.0209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10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之美】畫人物畫,什麼最難? 【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王文靜看世界】埋在千年古村下的神殿 ──乩童、祭司與阿波羅神【記憶長廊】荷蘭豆炒洋菇【遇見荷】如荷【時食有味】酸甜人生果 作者其他文章【閃文集】印刷的奇蹟【閃文集】 貓——披著毛皮的天使【閃文集】 都柏林人【閃文集】 科學人交流【閃文集】 貓咪——就是個鬧鐘【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