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

文/林聰明 |2025.08.03
62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林聰明(法名普清) 現任佛光山南華大學名譽校長、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南華大學校長任內,積極推動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理念,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與三好校園,更身體力行,將善良價值觀貫徹於整個校園文化,並從校園推廣到社會,同時持續改善,使得南華大學躋身全球百大綠色學校。 因長期關注地球暖化,推動身心靈環保、蔬食愛地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獲得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員國頒發「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並榮獲環境部「環境保護專業獎章榮譽獎章」、「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貢獻人員獎」、「教育部生命教育終身奉獻人員獎」等殊榮,並帶領南華大學獲得國家環保獎3屆金質獎、2屆巨擘獎。圖/123RF
心若清靜,筆下的每一個字便如水流般自在。(示意圖) 圖/123RF
清靜心如同一面明鏡,反映著我們的內心世界。(示意圖) 圖/123RF

文/林聰明

清靜心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也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甚至是那些看似瑣碎的小事……



「清靜心,是身心靈提升的基礎。」回想過往,有位老師曾這樣告誡我。

他那時說的話,彷彿是一股清泉落入我心中,激起了些許漣漪,也深深撼動了我內在的世界。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生活的繁雜與無常,並非無法承受的重擔,而是一場心靈的修行。若是想要真正地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寧,首先必須在內心創造一片平靜的空間。

生活如同大海,有時波濤洶湧,有時風平浪靜。航行在人生的這片大海中,我們無法控制每一個起伏的浪花,卻能夠控制自己內心的船舵,讓自己在波濤中保持穩定。

《歷代法寶記》禪語:「但修自己行,莫見他邪正。」這種平靜,並非源於外界的安定,而是來自內心的自覺。

每當我面對繁瑣的生活,無論是工作的壓力、社會的喧囂,還是內心的焦慮與困惑,我都會提醒自己回歸到那分「清靜心」。它像是一盞明燈,在無數的迷霧中為人們指引方向,在動盪中保持冷靜,在喧鬧中聽見內心的聲音。

「清靜心,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老師語調平和,「你若能掌握它,不僅能安身立命,更能在喧囂中找到自己的平靜。」清靜心如同一面明鏡,反映著我們的內心世界,當心中充滿雜念與煩憂時,明鏡就會模糊不清;而當我們的心變得澄澈透明,清靜心便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

「我該如何開始?」我問。

老師微笑,緩緩開口:「從《心經》開始吧!這一部經文能幫助你澄清內心的雜念,讓心逐漸歸於清明。先背誦一周,再來,我會教你更深層的練習。」

接下來的日子,遵循老師的指導,開始誦讀《心經》。雖然經文短小,卻蘊含著無窮的智慧。每一句話都像是滲透進心靈深處的甘露,洗滌著我那時焦躁不安的心。

隨著日復一日的背誦,感覺到自己的心境逐漸變得平和,一種微妙的安定感在心中醞釀,彷彿每一個字都成為了內心的回音,感受到一種與天地連結的力量。

練字如練心

一周後,老師要我準備了文房四寶:一支細字毛筆、一張小小的方格宣紙,並指導我如何以傳統的方式磨墨,用懸空的筆姿默寫《心經》。

「磨墨需心靜,筆落紙上如水流。這是心的功夫,心若稍有分散,筆跡便會錯亂。」他提醒。

這看似簡單的練習,其實充滿了挑戰。稍有一點分神,筆下的字便歪斜不齊,只得重新再來。記得那個夜晚,我花了好幾個小時,只完成一份默寫。當我的心不在字上時,筆下的字跡顯得紊亂、無力,猶如我當時那還未能安定的內心。

第二天晚上,手法稍有進步,心靜下來的時間也延長了些許。寫著寫著,漸漸地發現,每當我專注於字裡行間時,周圍的雜音似乎都消失了,心中不再受外界的干擾,只有一片寧靜,彷彿天地間只剩下我與經文。

「老師,為什麼這樣的練習能讓人感到內心的平靜呢?」有一天,我忍不住問道。

老師淡淡一笑,眼神柔和:「清靜心,不是外在環境的產物,而是內在的覺知。當你專注於當下,不被過去或未來的煩憂所牽引,心便會自然歸於平靜。當你心無旁騖,字跡自然流暢,這就是內外合一的表現。」

老師的話讓我陷入深思,這正是我練習默寫時的體驗。心若清靜,筆下的每一個字便如水流般自在,而當心浮躁時,筆跡也隨之散亂。

我將這心得與身邊的同事分享,並鼓勵他們也嘗試這種清靜心的練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清靜心不僅改變了我的工作態度,也讓我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甚至是那些看似瑣碎的小事。

(摘自《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博思智庫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