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為葉壽山市長率領來山參訪的屏東市各里里長開示。(2011.09.15)圖/佛光山提供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碑牆。圖/資料照片
與屏東市各里里長會面
時間:2011年9月15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葉(壽山)市長,我們屏東的女士、先生們:
剛才市長介紹你們,現在我就介紹我自己。
我今年八十五歲,出生在中國江蘇揚州一個窮苦的家庭。十二歲的時候,還沒有讀過書,知道人生前途艱難。不過,懂得總要找一個人生的道路,就在南京棲霞山出家做了和尚。
二十三歲,就是六十二年前,我到了台灣。所以我這一生,從當初揚子江的水孕育我成長,一直到台灣的人文薈萃,讓我從無到有,從台灣走向世界,這一路來成長了我的生命。
但我一生最遺憾的是,現在在台灣,台灣不承認我是台灣人,有機會到揚州去探親,揚州的父老兄弟也不認識我,都說「那是台灣來的和尚」,那我算哪裡人呢?我後來想,沒有關係,只要這個世界、地球不捨棄我,我做地球人。
你們或許也聽到「八二三」那一天,我們舉辦「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有: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回教、一貫道、佛教、天帝教等,各個宗教都來參與,幾萬人共聚在一起,我很歡喜。
人本來就是相互幫助,人的存在互為因緣。我要穿衣,要靠多少的工人織布;我要吃飯,要靠多少農人種田;我要讀書,要靠多少老師來教育;我要職業,要靠多少的朋友給我幫忙。甚至我要到哪裡去,都要有司機,沒有人開車,我走路走不到啊!所以沒有人,我們就不能存在。感謝有人,我只是眾中的一個,所以佛教講「因緣」。因緣,就是由眾多的東西和合而成。
佛光山已經有四十五年的歷史,佛光山是我開山的,我做了三任的住持,過去六年一任,我做了十八年就退位,讓給別人做。歲月不待人,我現在老了,路也不能走,眼睛也看不清楚,記憶力也衰退,只有腸胃還好,吃飯都能吃。照理講,佛光山的行政系統我已經不管了,所以這裡客人來,要接待、要做什麼,基本上我是不敢踰越本分,就等於市長將來退休了,還要到市公所去發號司令嗎?
不過,這些都是我的徒弟,佛門的行政系統退休了,人事關係還是多少有一些來往,尤其我聽到屏東葉市長帶各位里長先生、女士們駕到,我太高興了,因為從佛光山到屏東不要二十分鐘,從佛光山到高雄市政府可能要四十分鐘,在地緣上反而比較親。所以早期一般人都會說「屏東佛光山」,然而在行政地理系統上,我們屬於高雄,究竟是屏東的佛光山,還是高雄的佛光山呢?過去常有人兩樣都說。
我在佛光山四十五年,現在又再建佛陀紀念館,你們有去參觀嗎?
(大眾答:有!)佛陀紀念館不是佛光山的,它應該也不是我們佛教的。你們去看那個碑牆,我有寫「千家寺院,百萬人士」共成的一個佛陀紀念館。它是大眾的、是文化的、是歷史的、是十方共有的,我不把它看成是佛光山的,也不是我的。
十年前開始建的時候,我就交代,誰有「無我」的觀念,就去建佛陀紀念館。因為建的佛陀紀念館是佛陀的,是大家的,不是他的,這些年來也經過了一些挫折,人也換了好幾次,到了二、三年前,我只得又再出來,要把它完成。所以現在大家都說「是師父設計的」,說是我的,這個我不敢當,這是大家的,我要把一個歷史建在台灣,我要讓今後世界上的人,只要問到:「佛陀紀念館在哪裡?」大家都知道「在台灣」。
我們希望未來的佛陀紀念館是有教育、有佛法、有文化,它本身就是一部佛法概論,一部佛教史,是一個佛教在印度的地理呈現。當然這時候我還不敢跟各位講,各位如果有心想要常常來,就會了解到,原來這裡面不只是硬體的建設,它真正的內容是在本館裡面,那裡有金佛殿、玉佛殿、觀音殿等殿堂,很莊嚴。還有一個可以容納幾千人的大會堂,有八個展覽館,比方說,台北的震旦行,他們五十年來收集了不少大陸地宮出土的佛教文物,這許多的文物,在我們的展覽館裡面有一個位置,叫做「地宮還原」,就是把那些地宮的文物重新展現出來,所以今後要看地宮,不必到大陸,我們在台灣就能看到一座完整的地宮。
我只想告訴市長、各位里長,你們也要把佛館看成是屏東的佛陀紀念館,你們市、縣、村里統統都可以來辦活動,不收費,將來要使用哪一個塔、要集會、辦活動,都可以申請使用,而且這裡有提供茶水、平安粥跟大家結緣,我們不收門票。總之,你來了,就想到你有一份,你也可以作主,因為佛不是哪一個人的,是我們大家的,是我們的心,佛在我的心中,所以來都要承擔,不必推辭。
我希望大家多加善用佛陀紀念館的設施,尤其在將來,會有很多的地區可提供給學生做戶外教學使用,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可以來使用;這裡也有好多小舞台,可以讓父母親帶著兒女到小舞台上去表演。所以過去的寺廟都是為佛教、為佛祖,而現在佛陀紀念館的規畫,是為家庭、為人,不是為佛教,是佛祖為我們大家、為人,來建立這麼一個祥和安樂的人間淨土。
以上向大家做個簡單的報告。平常和各位都不容易見面,大家來到這裡,我們除了很歡迎,你們有什麼話想跟我講嗎?
提問一:因為在座的都是里長,想請大師開示,我們如何做一個好里長?
大師:過去佛牙舍利回到台灣的時候,在台北中正紀念堂「恭迎佛牙舍利顯密護國祈安法會」上,我請當時的副總統連戰先生幫我發起「三好運動」。我說,我們人有身體、有口、有心,這叫三業;要人不要造業,不做壞事,就是行三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
在經典裡面有記載,當初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家的國王叫頻婆娑羅王,他發動七千個里長皈依三寶,皈依佛陀成為佛弟子。七千個里長,現在我們都做不到,不過他那個時候是國王,他有辦法,所以釋迦牟尼佛過去講經的時候,有「百萬人天」聽法,在那麼多的人當中,還是有里長做基礎的。
所以我想,台灣的媒體,對於你們里長的功德沒有正面的表揚,只因為你們都是選舉的「樁腳」,其實里長不是「樁腳」,里長不只是某一個候選人的,里長是要為一個里的幾百戶民眾服務,是要為他們爭取利益的。所以,現在要當一個好里長,最重要的就是服務。你看現在的社會,服務業慢慢在提升,未來的社會,誰為大家服務,誰就能存在,誰不熱心服務,就會慢慢被淘汰。
關於服務,剛才說「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我們就講「說好話」。
我記得二十年前,我有機會到大陸探親,住在一個飯店裡,他們有人防守,不是很自由。我的親人要來找我,防守的人就問他:「你來幹什麼的?」「我來找星雲法師。」「你找他是幹什麼的?」他總是拒絕,讓人有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後來我再到美國去,有一次到一個大學去訪問,後面有一部車子還沒有到,我就先到了。怎麼辦呢?我的英文不好,也不敢進去,就在校門口前的院子徘徊,等後面一部車到來。裡面有一位美國人就走出來,跟我說:「我有什麼能幫您服務嗎?」他沒有問「你幹什麼的?」而是「我有什麼能幫您服務嗎?」我聽了好開心。他知道我在這裡一定有困難,人地生疏,什麼都不熟悉,他要幫我服務。
所以,里長是做什麼的?我想,服務第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