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 360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52 佛教面面談(二) 4-3

星雲大師 |2021.03.03
2038觀看次
字級
美國「九一一事件」,星雲大師帶領僧眾至災區灑淨,並將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美加巡迴收入的二十萬元美金捐贈紐約市府。 圖/佛光山提供
位於紐約的「九一一事件」紀念水池周圍刻有罹難者名字,常可見到致哀者留下的鮮花與國旗。圖/法新社

《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時間:2009年7月1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客堂 

提問九:大師念茲在茲的是兩岸和平與人類和平。然而今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衝突不斷,依您的看法,未來人類智慧是否有可能化解兩國的衝突?

大師:巴以的衝突是有背景的。有人說是為了石油,經濟利益的衝突;有的人認為是基督教、回教不同宗教信仰引起的衝突;而在西方國家,會刻意強調宗教問題。以目前來看,巴以問題不容易解決,這更突顯了佛教的重要。
佛教主張平等,有平等才有和平,才有民主、自由。過去的佛教都是被人欺負,但從不欺負別人,因為佛教講求和平、慈悲,肯定一切眾生平等。我覺得現在國家與國家,乃至種族之間、宗教之間,要想獲得和平,都要有「同體共生」的共識。「同體」,即是要有平等觀、包容異己;「共生」,則是慈悲接納對方,彼此共存共榮。站在人人平等、慈悲包容的認知上,那麼世界和平必然是指日可待。

提問十:您是高僧大德,以您對人類歷史的觀察,未來還會發生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類大規模的戰爭嗎?

大師:這個預料不準,但看人類心理的動向。佛教有一句話「一念之間」,是指我們的心剎那生滅,前念才過,後念又起,永不停歇。一個人要到天堂、地獄等六道輪迴,甚至是佛是魔,全在一念之間。回顧歷史,多少人在「一念之間」改變了他的一生,甚至一念之間,改寫了國家的命運,所以一念之間,關係重大。
未來人類的歷史會如何,會不會再有戰爭,就要看這個「一念之間」了。一念之間,人類可以和平相處;一念之間,也可能兵戎相見。

提問十一:如果全世界都建立民主體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大師:實現全世界民主體制並不簡單。綜觀人類歷史,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事,卻因為人類有好鬥的天性,為了滿足一己之利益和欲望,大多採取決鬥的方式來解決。有決鬥,必然有失敗、有輸贏,但人卻還是要鬥,從而引發人我、族群、政治、經濟、宗教等種種鬥爭;當然也不盡然全是如此,也有愛好和平的人士,因此我看這個世間都是「一半一半」的。
所謂「一半一半」,白天一半,晚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愛好和平一半,喜好鬥爭的也是一半。所以佛、聖者,也只能擁有一半的世界,另一半是屬於邪魔外道的世界,佛與魔永遠都是共存、相互對待的。
既然是一半一半,我們只要盡心盡力,將好的、善的一半做得稍微好一點,去影響不好的另一半,至於影響多少,就不要寄予太大的希望;任何人能接受好的一半,壞的一半裡自然減少。如果想要以這一半來統一另一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人間能以慈悲與智慧,尊重與包容,將一半一半的關係賦予平常心、正常化,這個世界就能共存共榮。

提問十二:您如何看待二○○一年,回教世界以極端勢力挑戰英國、美國的「九一一事件」?有人站在人道的角度,認為這是違反人類道德的事;但也有人認為,這為美國以武力報復恐怖組織,提供了一定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您如何看待後者的說法?

大師:九一一事件,不但是美國人的傷痛與損失,也讓全人類對恐怖分子的行為感到不安。不管站在哪一方的立場,對這許多無辜的人命,都不能說它是正當的、合理的。因為說這種話的人不是當事人,不能為了逞一時的報復之快,卻不顧念這許多無辜者寶貴的生命,因為「生命誠可貴」啊!你如何對這些受害者有所交代?因此這是不當的說法。
凡是在這個世間上,法律、道德所不容的,都應該視為不正當,不能編造那麼多理由來牽強狡辯,要懂得「認錯」最好。其實,美國對恐怖分子的因應之道,除了武力制裁之外,應該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如輿論、經濟封鎖、限制旅行,或以慈悲的力量來影響對方,讓全世界的人知道美國是一個愛好和平、有愛心的國家,不一定要使用武力。

提問十三:您的一生,從小就經歷日軍侵華,也見過許多戰爭與死亡。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依然戰爭不斷。請問大師,我們要如何理解佛教所倡導的「慈悲」?

大師:「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有人說,慈悲就是愛,但世間上的愛有染汙性,處理不當,反而成為煩惱的來源。真正的慈悲,是淨化的、昇華的愛,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是成就對方的一種願心,有愛心、智慧、願力、布施的愛,就是慈悲。
佛教的「慈悲」也有很多層次,其中一個是「有緣的慈悲」。比方說,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家人、同鄉、同學、同事、鄰居,與對待別人是不同的;或者自己的同胞、同種族,也會另眼相待,這是「有緣的慈悲」。也有「無緣的慈悲」,給人快樂,不一定要有關係。雖然彼此素昧平生,但你現在有困難,需要幫忙,我都能無條件協助,這就是「無緣的慈悲」。
另外,有的慈悲是熱鬧的,也有寂寞的。什麼是「熱鬧的慈悲」?如四川汶川大地震,整個社會動員起來,發揮愛心捐獻;電台、電視、報紙也爭相報導,鼓動老百姓參與救災、出錢出力,這就是「熱鬧的慈悲」。但是有誰關注到陋巷裡還有很多苦難的人?因此我們的社會更需要「寂寞的慈悲」,就是默默行善,幫助被社會遺忘的苦難者。許多住在窮鄉僻壤的苦難災民,甚至生活艱難、殘障無依的不幸者,更需要社會大眾伸出援手。「熱鬧的慈悲」容易有,「寂寞的慈悲」比較孤獨,少有人會去想到。
也有分「有相的慈悲」與「無相的慈悲」。別人看得到、有為的、要求表現的、要有名的、要人家讚美的慈悲,就是「有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是為善不欲人知,不管他做了什麼善行義舉,做完就放下了。
還有「積極的慈悲」與「消極的慈悲」。佛教裡勸人不殺生,就是不侵犯別人的生命;不偷盜,即不侵犯別人的財產。凡事為了避免侵犯他人而不去做,這是「消極的慈悲」。相反地,如果不殺生,還要護生;不竊盜,還要去布施;一個人有困難了,我不但不傷害他,還要救濟他,這就是「積極的慈悲」。
慈悲還有「直接的慈悲」與「間接的慈悲」、「廣大的慈悲」與「微小的慈悲」、「一念的慈悲」與「無限的慈悲」、「有情的慈悲」與「無情的慈悲」、「有求的慈悲」與「無求的慈悲」、「有相的慈悲」與「無相的慈悲」、「一時的慈悲」與「永恆的慈悲」,有種種的層次,一時之間也難以說明周全。總之一句,要改良社會的暴戾之氣,必須要有慈悲。(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