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芳 點燃偏鄉孩子甜點夢

文/朱莉雅 |2021.01.30
2528觀看次
字級
學會做甜點,偏鄉孩童樂開懷。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李奇芳每年夏天都深入偏鄉校園。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當初只想著找些有趣的事來做,李奇芳一整個夏天,滿腔熱血前往偏鄉小校教做西點,沒想到一做就做了近6年,前後走過30多個小學,不但帶給學生更多才藝及職業想像,也教會學生認識在地特色食材……李奇芳覺得:最幸福的是有機會付出的自己。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圖/深夜黑白切提供

文/朱莉雅

本家在豐原做漢餅,卻從小不喜歡「烘焙味」的李奇芳,沒想到長大後竟然會在網路上創業賣西點、蛋糕,還前進偏鄉教小朋友做各式西點,不但教會小朋友許多「帶得走的能力」,甚至帶動當地老師教學更有熱情。

黑白切的真情滋味

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畢業後,李奇芳到中研院生物科技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之後更被延聘至內湖科學園區一家食品公司任職。下班閒來無事,她想透過真味及食材和臉友分享心情,於是以「深夜黑白切」為名,「清涮不油膩」的筆風,敘說一個又一個關於甜點的真實故事,沒想到引來不少知音,甚至起鬨要她把故事中的「甜點主角」做出來。

就這樣七彎八繞,李奇芳走回烘焙之路,開始在網路上兼差銷售自製的西點。「第一個產品是藍莓塔,之後又被要求做草莓塔、檸檬塔……接著有人要蛋糕、餅乾,近年也開始做喜餅和彌月禮盒……甚至開了實體店面,讓消費者可以看到現品。」

受惠的心也想付出

大約經營半年左右,李奇芳便離職全心創業,但夏天訂餅乾、蛋糕的人較少,靜不下來的她便想著:可以做些什麼有趣的事呢?回想小時候住在南投水里老家,相對弱勢的童年,曾因多位外地分發來的老師,下課後依然帶著幾個小蘿蔔頭到處踏查、運動、聊天,教會她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她想:「我也可以比照付出呀!」

另外一個讓李奇芳積極想給偏鄉孩童織夢權利的原因,是有一次她在台東的超商,遇到一個無法拋下家人前往城市發展的打工青少年,自豪的說自己煮的咖啡是「全國最好喝的咖啡」。當下李奇芳心想:「不就是按一下咖啡機就ok,有那麼誇張嗎?」但青少年解釋他如何用心調配,即便同樣是機器煮出來的,口味也特別美好……李奇芳心中突然很不捨,覺得偏鄉孩子的理想不該受到時空的限制。

透過平台終得圓夢

李奇芳靈機一動,決定把自己擅長的烘焙技能,編寫成適合不同年級小朋友學習的教材,打算自告奮勇去偏鄉「奉獻」。「我的理想雖高,但進行得一點也不順利。」李奇芳不否認,在聯絡各地學校時,除了自己的國小母校,其餘都被當成「詐騙集團」對待,沒有一個學校肯接納她的熱情付出。

所幸李奇芳偶然得知,教育部委託政大架設的「鹿樂」平台,有在媒合志願服務者和提出各類需求的學校,李奇芳的熱情終於有機會發揮。「但第一年我太貪心了,一口氣就走了11~12個學校。」那年夏天,李奇芳自己一個人,扛著沉重的烤箱和各式工具,往南走北在全台各地辦活動,「憑良心說,前兩年,一個學校只待半天、一天,效果真的不是很好。」

烤出孩子的未來夢

看著孩子們晶亮的眼神,依依不捨的問李奇芳:「老師,你明年還會來嗎?」李奇芳暗自檢視了自己的教材和課程,決定此後不再貪多,而是用真心陪伴、埋下種籽,期待這些孩子,日後敢於做夢和立下目標,也有能力和自信飛高、飛遠。

從第3年起,李奇芳開著自家的「白日夢閃亮甜點車」環島前進偏鄉。她號召好友共襄盛舉,有朋友貢獻語文課程,有人教手沖咖啡或舞蹈……一整個星期的早上,學生們在教室內學習才藝及製作各國甜點,下午,李奇芳就帶著他們到處走逛,了解自己故鄉有哪些在地食材,可以成為甜點材料。「不少好友都被我拖下水,有人只去一天,有人去兩、三天,大家和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孩子們也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在地食材的酷呈現

某一年,李奇芳前往雲林縣東榮國小,當地盛產花生與芝麻,她就帶著孩子們到種植芝麻的在地小農農場,讓他們體驗如何採收,從植株中敲打出果筴內的芝麻,再帶回課堂製作甜點。「現在提倡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我則負責把食物在餐桌上如何有趣呈現給小朋友看。」李奇芳開心地說。

又如在盛產水梨的台中市東勢區,她會教導中坑國小的學生製作水梨塔;在產茶葉的嘉義縣梅山鄉,教太興國小的孩子做高山茶芒果蛋糕;在喜歡吃野味的屏東縣排灣族部落,教丹路國小的學生製作鹹派;在產洛神花的台東,教孩子用洛神花做成各式果塔和餅乾。

透過活動流程的設計,孩子們對自己家鄉的食物都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發現原來這些食物可以那麼「酷」。「這就是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吧!」李奇芳感慨地說。「唯有走入偏鄉,才能懂得偏鄉的需要。只要願意做,就能帶來改變。」

永續經營 播撒幸福

在李奇芳精心設計下,6年來已有超過600位同學,學會簡單3步驟就能做出來的好吃各式甜點,不但小朋友迅速擁有自信,回家主動做給家人品嘗,甚至帶動媽媽、阿嬤熱情參與,老師也在課程結束後開始熱中做甜點、DIY,帶著學生嘗試做出各種手作品。

每當最後一天成果發表會,看到孩子向家人或全部落長老,驕傲展示自己手作的各式甜點,李奇芳都覺得自己的堅持和辛苦是正確的。「每次任務完畢,總覺得很累、想暫停前往偏鄉,但只要接到學校老師打來詢問上課意願,我還是會立刻答應。」李奇芳笑說,自己是一個「嘴裡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人。

多年來,寫信向李奇芳分享「從此愛上做甜點」,並詢問她「什麼時候回去再教新的」小朋友不計其數。還有學校老師打電話,請李奇芳鼓勵一位日後想成為甜點師的學生好好讀書……此外在「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貼文底下,更可看到來自各校老師的留言感謝。種種回饋,皆能看見李奇芳為偏鄉學生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沒有去,這些孩子們連一次性啟蒙的機會都沒有。」李奇芳認為,只要有人願意投遞種子,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是燦爛綻放的花朵,也許未來他們也會如她這樣,將這份幸運播撒給需要的人。

「表面是我付出得多,但實際上我收穫得更多。」李奇芳坦言,因為偏鄉教學計畫,她更懂得時間規畫及尋找資源。「我過去只想著能夠收支平衡就好,但現在,我背後有一群孩子,我也還想做很多事,所以需要更多能力與資源完成自己的理念,讓這個品牌可以永續經營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